精神科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与安全管理对策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4-14
/ 2

精神科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与安全管理对策分析

李红艳

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分院精神科214105

【摘要】目的:对精神科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与安全管理对策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5年10月到2017年5月到我院就诊的120例患者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析两组护理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观察组采用针对性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护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观察组工作开展的总满意度要明显好于对照组,且两组结果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精神科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与安全管理对策进行分析,并进行针对性护理,具有明显优势。另外,精神科的护理风险不仅来自于患者,同时也来自于护士,是两方面要素共同作用所产生的结果。所以在进行日常护理时,不但要拟定针对性护理方案,还要对医护人员进行强化管理,从根本上提升临床护理水平。

【关键词】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安全管理;对策分析

精神科属于医院中比较特殊的一个科室,而且精神病患者容易产生幻觉,自控能力不理想,所以情绪极度不稳定,很容易出现伤人、自杀或者是其余的各种伤害事件。这种情况会提升护理从业人员个人工作负担以及心理层面的负担。如果护理工作开展的不到位,或者是没有做好对应的保护措施,容易产生不安全事件。所以为了从根本上提升护理工作的安全性,并做好临床诊疗,与患者构建良好的医患关系,下文将对2015年10月到2017年5月到我院就诊的120例患者情况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10月到2017年5月到我院就诊的120例患者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分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患者。患者中年龄最大的72岁,年龄最小的23岁,平均年龄39±2.4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数量、病情等方面的差异对比不具备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护理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分析

通过回顾性表格调查方法来对患者临床护理工作开展期间所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

1.2.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我院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按照精神科患者一般性基础护理干预措施对患者进行护理,且不需要对护理从业人员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之上,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并通过针对性护理的方式,减少患者护理风险。根据相关护理人员护理技术掌握水平、护患沟通技巧以及法律知识掌握情况等,对护理人员进行针对性培训,提升其综合技能掌握情况,为后续工作奠定基础。

1.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涉及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均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当P值小于0.05时,认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护理后,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观察组工作开展的总满意度要明显好于对照组,且两组结果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1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示意表

3.讨论

精神科病房管理最关键的环节,就是要做好病房安全管理,这也是对医疗质量、医院管理水平进行评价的关键点之一,会直接影响到患者与护理人员人身安全。拟定科学且和考的安全管理工作模式不但可以保证患者与医护人员个人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可以减少医疗纠纷。精神科患者与其余的患者相比比较特殊,患者的病情变化比较快,经常出现各种完全不可预测的意外事故,并且精神科的护理安全问题不仅局限在技术性问题上,设备欠缺等也是十分常见的问题,从整体上来看,精神科护理难度大、风险高。所以作为精神科的护理工作人员,必须要深入的去分析精神病患者日常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所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按照不安全因素的具体内容,对护理措施及方法进行优化,以此来保证护理工作的安全性。

3.1强化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内容

对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体系进行强化,并拟定更加完善的护理安全工作体系。护理管理工作人员应当明确精神科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因素,并将常见问题当成重点的管理对象。按照医院工作的具体情况,拟定科学且合理的护理干预工作方法,并规范护理环节及护理行为。成立质量监督控制领导工作小组,其内部成员包含了高级技术工作人员、护士长以及护理部等。明确所有成员权责,并定期对工作开展的情况进行检查,通过召开会议的方式来对精神科护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种不安全问题进行研究,提出科学化的问题解决方式。如果在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发现存在违章违纪等情况,要勒令其整改并处罚。每日的早晨与晚上,要对患者的情况进行检查,并核对危险项目与危险品。

3.2强化专业技能培训

护理工作人员必须要不断的强化自身专业技能,医院方面可以利用专业技能培训等形式,帮助护理人员学习法律知识以及专业的护理技能。作为精神科的护理工作人员不仅要掌握基础专业护理知识,还要掌握一些安全理念与安全技能,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个人行为规范[8-9]。

3.3对人力资源进行调配

通过调配人力资源的方式来减少护理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负荷,保证其工作状态。护理管理者平时要多关心护理工作人员个人心理状态,并培养其开朗、有耐心的性格,营造适合护理工作正常开展的环境,使护理工作人员可以始终保持一个健康且积极的工作心态。护理管理者要与护理工作人员相互配合,并尽量的利用已经掌握的人力资源,将组织内部成员的个人才智发挥出来。根据不同护理人员个人技能掌握情况来为其安排工作,合理排班。除此之外,还要做好夜班与节假日等高风险时间段的护理管理,按照实际情况灵活调度护理人员,保证排班的合理性。

本研究中,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观察组工作开展的总满意度要明显好于对照组,且两组结果对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因此,对精神科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与安全管理对策进行分析,并进行针对性护理,具有明显优势。另外,精神科的护理风险不仅来自于患者,同时也来自于护士,是两方面要素共同作用所产生的结果。所以在进行日常护理时,不但要拟定针对性护理方案,还要对医护人员进行强化管理,从根本上提升临床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小珍.针对肝病科护理工作中不安全因素的管理对策分析[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7,(04):98-100.

[2]朱敬.精神科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与安全管理对策[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6,(06):138+141.

[3]姜轩.精神科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与安全管理[J].中国卫生产业,2016,(25):144-146.

[4]竹婴,杨术兰,付雪梅.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及对策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4,(30):129-133.

[5]马斌,袁焕英,郭秀华.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及防范措施研究[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01):256.

[6]余云红.低年资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潜在的不安全因素与管理对策[J].中国医药指南,2013,(06):322-324.

[7]张艳.浅谈精神科护理工作的不安全因素与安全管理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11,(14):267-268.

[8]李俊英.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08,20(2):149-149.

[9]王玉平.精神科护理不安全因素分析与管理对策[J].医学信息旬刊,2013,26(8):6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