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朱玉仓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8-18
/ 1

培养学生质疑能力朱玉仓

朱玉仓

朱玉仓甘肃省靖远县高湾乡笠山初中730619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那么,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学习、独立学习,就显得十分重要。要让学生获得自学能力,就要首先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这是获得自学能力的主要方法之一。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质疑呢?

一、鼓励学生敢于质疑

要鼓励学生多质疑,就要给学生质疑的空间,让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当学生提出一些质疑的问题时,教师不仅要给予鼓励,还要组织学生讨论,教师的信任和鼓励,可以化作学生进步的动力。相反,冷嘲热讽,不恰当的措辞,则会扼杀学生的上进心。对学生提出的幼稚、古怪的问题,教师不能横加指责,一定要持宽容态度,要允许学生出错,允许改正,允许保留,欢迎质疑,惟有如此,学生才愿意质疑,敢于质疑。学生质疑的过程就是培养其自学能力的过程。

二、引导学生质疑

农村的中学生,上课没有提问题的习惯。长期的接受性的教学使学生失去了个性,增加了依赖性,提不出问题,也不知道从何提问。因此,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就应给予引导、给予点拨。

1.寻找关键词质疑

《记承天寺夜游》一文,教学中可抓住文中的点睛之笔——“闲”字切入,以点带面,让这个“闲”字不闲。通过学生学习提问讨论,最后总结出“闲”字揭示了写作的缘由。苏轼因被贬到黄州,结识了被贬到黄州的张怀民,夜晚闲来无事,正欲就寝,忽见窗外月光,才有找张怀民赏月之雅致,才有了这篇妙文。“闲”字推动了情节的发展,“闲”字道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情感,这一关键词“闲”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2.替换一处质疑

学习《蚊子和狮子》后,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请同学们用一个句子替换文中最后一句话:“这个故事适用于那些打败过大人物,却被小人物打败的人。”于是,同学们重新读课文,感受、品味“蚊子和狮子”故事的寓意。课堂上,学生质疑的情趣浓烈。通过讨论发言得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被一时的胜利冲昏头脑而得意忘形,自鸣得意的后面也许是灾难。这个故事启示我们,世上万物各有长处与短处,若扬长避短,就可能以小胜大,以弱胜强,如果失去清醒的头脑,以自己的短处去较量别人的长处,就可能走向失败……

质疑中,同学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3.抓住关键句子,让学生质疑

《孔乙己》一文中,写孔乙己第一次出场,有这样一句“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教师让学生质疑这个句子,经过学生思考,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站着喝酒的该是什么人?为什么孔乙己穿了长衫却站着喝酒?他“唯一”在何处?这句话的作用是什么?解决了这些问题,也就把握了孔乙己的身份、地位、性格特点,从而找到了分析这个人物的入门钥匙。

4.从比较中质疑

在阅读《我的叔叔于勒》时,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后用四个字前后比较,总结出菲利普夫妇对待至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大家在阅读中质疑,在思考中阅读,最后总结出“盼、赞、骂、躲”四个字。菲利普夫妇未见到亲弟于勒之前以为他是个富老板而盼他、赞他,可见到于勒后发现他是个穷光蛋便骂他、躲他,这就让读者看清了菲利普夫妇认钱不认人的真实面目,同时大大提高了学生感知文体,理解作者思想感情、写作思路、文章技法等方面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5.从学生容易忽略的地方质疑

对词语、句子、段落隐含义的质疑、释疑,无疑是阅读的基础。《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一课,开始写鲁达与史进、李忠在潘家酒楼喝酒:“正说些闲话,较量些枪法,说的入港,只听得隔壁阁子里有人哽哽咽咽啼哭。鲁达焦躁,便把碟儿盏儿都丢在楼板上。”学生对这几句话的阅读往往忽略而过,认为此处无非是写出了鲁达的焦躁性格。其实不然,如果此时教师以“除了表现鲁达焦躁性格,你从中还发现了什么”设疑,让学生思考,想必会激发起不小的思维涟漪。缘疑而思,就能够明白,鲁达的这一焦躁性格正是他的性格缺陷。联系下文,鲁达打死镇关西后寻思“洒家须吃官司,又没有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隐约可见他在军中过的不是很如意,这或许正与他性格粗鲁不会迎合世俗有关,后来五台山打骂同门的表现也印证了他不合群的性格。所以,理解课文,除了应该让学生结合特定的语境去体会作者的匠心,还应该使学生有一定的批判性思维意识。

6.从质疑中主动学习

质疑而情动,情动而辞发。教师要在语文课堂上创设让学生疑中有动的空间,比如正反思维的辩论、演讲竞赛、语言游戏、诗文朗诵会、分角色朗读等等,使学生人人参与,个个展示,让学生动起来,让语文课活起来,从而养成自觉学学语文的习惯。

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就要经常倾听不同的声音,求同存异,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质疑,让学生逐渐独立起来,使之有独立意识,尤其是独立思考、独立批判的能力,这对语文教师来说,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