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置作业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布置作业的思考

罗湘耘

罗湘耘(贵州省安顺市开发区双阳小学贵州安顺561000)

【摘要】布置作业是每一堂课讲完之后为了巩固知识而给学生加深映象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老师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往住会忽略掉一些问题,使得作业成为学生的负担,如作业量大,而且繁琐,达不到布置作业的目的,从而使得作业的布置过于形式。本文是作者在实践中进行的一点思考。

【关键词】设计作业目的顺序典型针对多样化

教师每讲完一堂课都要布置练习,这些练习都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它是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的。练习布置的好坏,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设计布置好课后练习对教师来说是极其重要的。笔者认为在布置作业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布置作业要有目的

练习是为教学服务的,因此练习的设计应该围绕教学重点、难点和教学目的进行,在新课标的要求下,练习的设计应该使学生不仅要掌握基本知识,还要让他们将学到的知识与生活相结合,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这样的练习不但有助于学生归纳所学知识,系统掌握所学知识,还有助于训练学生思维。

当某一单元学完后还可以布置一些复习性作业,试卷的练习就能把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一个很好的总结与复习。还可以布置配合性的作业,比如需要家长配合才能完成的作业。

二、布置作业要有顺序

作业的设计应遵循由简到繁的循序渐进的过程。也就是要布置作业时要注意教材中知识的结构,由浅入深,从基本到综合,从模仿到时灵活应用。比如教学某一新知识时,一般要联系到一些学生已经学过的旧知识,就要设计以旧引新的基础性习题。如学习有余数的除法时,先复习用口诀计算除法的算式:

20&pide;5=()18&pide;3=()27&pide;9=()45&pide;5=()

以23&pide;5=()引入这样的不能用口诀的算式怎样计算。当教学新知识后,可以布置一些理解新知的定向性习题,如:

19&pide;3=()44&pide;6=()50&pide;8=()

这类题内容单一,使新知识能容易消化。接着再布置一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新旧知识方面的题,如:

有20个苹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如果把这些苹果平均分合6个小朋友,每分几个,还有几个?

这时应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比较和判断。最后设置综合性题和引伸拓展的思考题,如:

有15苹果和16个梨,把这些水果平均分给5个小朋友,还剩几个水果,是什么水果?

这样,练习不仅具有基础性、连贯性,而且还具有理解性、记忆性和拓展性,还具有思维的创造性,也让学生感知所学知识层次分明。

三、布置作业要有典型

练习的典型要选择不仅要有代表性还要能体现解题的规律,才可举一反三。比如:

(1)把下面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

15+17=3232&pide;4=8;90-82=88×5=40。

(2)不用计算标出运算顺序:

6+3×530-21&pide;3(25+17)&pide;6

这样的训练可以使学生了解综合算式的结构特点,加深学生对混合运算顺序和小括号作用的理解。

(3)再如对比训练题:先计算,再说说结果为什么不一样?15+12&pide;3(15+12)&pide;324&pide;3×848-23+15

通过这类练习让学生充分动脑,对有联系的和易混的进行对比,对易错的加以判断纠正,可提高学生计算地准确性。

四、布置作业要多样化

练习形式的多样化可以避免练习的枯燥和乏味。从不同的角度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一般对于概念基础知识,大多以填空、选择、判断、改错等题型出现,如:

填空:除数是5,余数有可能是();

判断:余数比除数小()。

选择:余数()比除数小

A不一定B一定

(2)属于解决问题方面的练习一般多以多解、多变、补充条件或问题、自己提出问题等类型题,如:

①小猴有23个苹果,,还剩几个?

②一年五班有50个本子,第一次发了15个,第二次发了28个。还剩多少个?(用不同的方法解答)

(3)属于几何初步知识方面的还可设计一些动手操作实践题。如按要把一张长方形纸剪一剪。(只能剪一刀)

①剩下一个直角;②剩下2个直角;③剩下3个直角。

(4)调查与实践性作业。在学习统计时,生调查在红绿灯十字路口处每十分钟行驶的车有多少辆?调查结果还可以让学生总结出车辆过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破坏,倡议人们为保护环境要低碳生活。还有如三个人照像,站成一排,有几种不同的排法?对于这样的题可以让三个学生互换位置去排一排,找到不同的排法后去总结规律。练习形式的丰富多样,让学生在练习时既动脑、动手又动心。

五、布置作业要有针对性

在设计布置练习时应针对教材内容和学生基础两个方面,面向大多数,做到注意布置突出重点的练习和抓住难点的强化练习,又要注意发现问题,有针对性地布置有关练习题,如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在布置作业时可分为A、B、C三个不同层次的作业,A题是基础题,即为学习能较差的同学设计;B题是为中等学生设计,即要有基础题又要有一定难度的题型;C题是专门为那些思维能力较活跃的同学设计的,题型比较活,属于发散思维的题目,让这些学生能够在轻松学习的基础上能够“吃饱”一些。

布置作业时还要注意,运用好教材设计好的每一道练习题。当然也可以在此基础之上根据教学的需要适当补充练习,设计各种不同类型题,从不同角度来巩固知识,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练习的布置不仅要以教材为依据,还要以大纲为准则,不能打折扣,大纲要求了解或初步认识的内容,练习时不能随意拔高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