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品课堂要给学生“话语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2-12
/ 2

思品课堂要给学生“话语权”

伍贵章

关键词:新课程;有效教学;转变;互动;声音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上应该要有怡情悦耳的“话语权”,即笑声、掌声、讨论声、心声。下面就思想品德课堂上“话语权”的课堂教学谈四点内容:

一、课堂上“话语权”就是愉快的笑声

从教师角度来看,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传统的思想品德教学,大部分教师采用讲授法,把学生当成被动接受的容器,虽然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习到大量的系统知识,但它的缺点也是致命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了死记硬背的过程,缺乏灵活运用知识、实现知识迁移的能力,更谈不上创造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了。

1.笑声源于“互动交流”。传统课堂教学上,教师好比是在讲“单口相声”,台下观众听不听还得看你讲的精不精彩,相声演员很累很苦,酸甜苦辣只有演员自己才能体会到。现代课堂教学选择上主张互动交流,“互动”不单是手动、嘴动,更重要的是心动,只有心动,才能有好的教学效果。互动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同学、师生间的学习体会和情感体验的交流,总结体验学习方法,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学习过程中消极被动的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让课堂真正“活”起来。例如:复习八年级下册思想品德第二课《公民的义务》一课时,可联系当前时政热点:中日钓鱼岛争端问题,先让学生们介绍对这一事件的了解,然后联系公民义务来谈,拓展全班同学课外知识的同时,也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活了起来。

2.笑声源于“活动探究”。例如:上七年级上册第九课第二框《防范侵害,保护自己》一课,可针对现实生活中刚刚发生的小学生救落水者不幸遇难事件进行讨论:遭遇意外险情时如何应对?先让学生介绍所了解的情况,再组织讨论,然后归纳得出理性结论。由学生分工承担,各抒己见,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求人人参与,在学生活动中教师只起点拨的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的乐趣,激发他们的个性化思维和独特见解。

3.笑声源于活用教材。教师教学中应努力转变“教材观”,要“用活”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可对教材知识进行重组、整合和深加工,让学生切身体验情境,设计出精彩的课例来。例如:上九年级第五课第二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一课,让学生用简洁语言介绍诗人戴望舒的事迹之后,请一位同学扮演戴望舒,模拟在狱中抒写并朗读“我用残损的手掌”,体会当身处险境时作为英雄做出的举动,使学生切身感受到英雄身上的爱国情怀,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精神的力量是无穷的,感受我们的中华民族精神。

二、课堂上“话语权”就是热烈的掌声

从学生角度来看,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由学生不主动参与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选择学习,让学生由好的演员努力成为好的编剧或导演,使他们在快乐中感受学习乐趣,用掌声勉励自己,激励他人。例如:上七年级下册课本第七课第二框《法不可违》一课,课前让学生预习,查找有关《民法》对公民拾到遗失物的有关法律规定,课堂上让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情景,由设计最好的一组来进行表演,讨论拾到钱之后的正确做法。这样一来让学生各抒己见,加强了法制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对学生有创造性的解答,大家予以热烈的掌声,使其感受进步喜悦的同时又提高了自己学习的积极性。

1.掌声源于适时组织有趣活动。活动能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辨析问题的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地听。为了打破这种局面,教师应在活跃学生思维训练和辨析问题能力培养上多下功夫,可组织小组辩论赛。例如:上七年级下册课本第三课第一框《自己的事自己干》一课时,针对学生应不应该做家务?组织辩论赛,将学生座位重排,让相同观点的同学坐在一起,分好座位后,正、反双方按辩论赛方式准备好后进行发言,对敢于表达或表达精彩的同学,全班给予掌声鼓励。只有让学生融入到紧张愉悦氛围之中,才有乐此不彼的学习兴趣。

2.掌声源于教学相长。所谓教学相长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先自学课文内容,在课堂上自我展示,之后由教师加以指导指出问题,学生再学,是教师和学生相互探讨、相互协作解决课堂内容的课堂教学。教师课堂上现场指导学生应怎样预习以及课下按照思想品德线索自学课文。例如:上九年级课本第三课第一框《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一课时,事前让学生预习课文,按照国际舞台上的中国、一个真正的中国两条线索来整合本课,然后课堂上先让几位学生谈谈自己心中的中国形象,再由学生简介课本,同时可以拓展知识联系时政热点,如中共‘十八大’的有关问题,十八大后中国会朝着怎样的目标继续前进,百姓的生活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通过师生共同交流取得共识,师生个性化的见解,赢得大家阵阵掌声,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堂上应该有“话语权”,有声有色的讨论声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疑”之重要性,讨论之重要性。

1.从作用上看,讨论有助于学生培养理解、比较、表达等七种能力。有专家曾说过:“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相互交换,每个人还是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相互交换,每个人就会有两种思想。”由此可见,讨论式教学法对中学思想政治课贯彻素质教育精神具有重要意义。例如:上九年级第九课第二框《艰苦奋斗,开拓创新》一课时,由于学生曾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太行山上》,为了体现新的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可让学生讨论、评价影片中的人物,引出讨论话题:新的时代条件下,还需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吗?通过课堂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体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材是主线的教学思想。

2.有效讨论需要注意教学氛围的营造。在教学时合理的运用网络资源来渲染教学氛围,既能提高教学质量,又能达到德育教育的目标,可谓是一举两得。而教学氛围的营造可以是固定的课堂时间,也可以是课间的十分钟,有条件的还可以利用学校的电子屏幕墙播放。例如:在制作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二框《我爱我家》一课的课件时,将电视上有关“family”的公益广告视频剪切下来,精彩的画面、闪烁的字幕、运动的图像,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思想品德就在我们身边。电视上诸如“family”的公益广告视频都可在学校的电子屏幕墙播放,让学生在休息娱乐的同时,接受潜移默化的教育。

四、课堂上“话语权”就是侃侃而谈的心声

在课堂上,让学生适时表达出自己的心声,学有所感、学有所悟。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有尊严的人,在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中,班上每一位同学都应该是被关注的对象,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而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初中思想品德是初中德育工作的主导渠道,是学生获得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针对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开展不同形式的活动,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见解,各抒己见。课堂上引导学生编演思想品德情景剧,让学生切身体会培养各种能力的重要性。例如:上九年级第十课第三框《未来道路我选择》一课时,让学生事前编排思想品德情景剧,通过让学生扮演企业招聘人员和应聘人员,让学生明白学历、能力、品德在未来的职业道路上的作用,以便更好地理解品德这门课程。

2.课堂上鼓励学生讨论国内外重大问题,说出心声,明白国与家之间的关系。对国内外重大问题的思考不仅富于知识性、趣味性,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思想觉悟,开拓学生视野,适应中学生喜欢在竞争中显示自己的心理特点。例如:上九年级第三课第三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一课时,可联系台湾渔民遭菲律宾军舰枪杀事件,让学生谈谈中国政府和人民该不该管?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尽管目前大陆与台湾关系紧张,但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让学生从思想感情上进入“角色”,受到深刻的教育,由学生自己说出所得到的感悟远比教师讲授深刻,从而取得更佳的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中有了学生的笑声、掌声、讨论声、心声,他们乐学其中,受益匪浅。我们应本着新课程改革中“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在教学中不断完善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向着“更好”迈进。

参考文献:

[1]李江.尊重学生话语权[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5(5).

(作者单位:湖北省公安县甘家厂中学43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