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BD留置针儿科临床应用及护理

/ 1

静脉BD留置针儿科临床应用及护理

胡汝琳

胡汝琳(安徽省巢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儿科230022)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0-0298-01

静脉BD留置针由先进的生物材料制成,在国外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在我国各大中城市医院的应用也较为普遍,使用留置针不仅避免了反复穿刺给患者造成的痛苦,保护了血管,有利于临床用药和紧急抢救,而且还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自2009年9月至2010年3月我科已有108例患者使用了静脉留置针,现将体会如下。

1操作方法

1.1准备用物:22-24号BD留置针、5ml注射器、止血带、3L透明敷贴、输液器、消毒用品等,在操作前用肥皂水清洗双手或用消毒剂消毒双手,以防止外源性污染,减少操作中的感染率。

1.2穿刺方法:一般选用患儿的手足部浅静脉及头皮静脉,穿刺同静脉输液,操作者进计见回血后降低穿刺高度再沿血管前行2mm,此时针芯停止向前移动,以免刺破血管,再一手固定针芯手柄,另一手拇指和食指捏住针翼将外套沿血管走向缓慢向前推进至根部,再拔出针芯(松开止血带),针眼外以无菌透明敷贴粘盖。

1.3封管技术:输完液后应立即进行封管,一般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肝素钠溶液封管法,第二种是生理盐水注射液封管法。研究表明:肝素副作用较大,可引起短暂性血小板减少、过敏反应等,特别是出血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肝病、严重高血压患者及孕产妇不宜使用。而生理盐水封管法免去加药过程,减少感染。[1]同时,生理盐水对血管的刺激性小,可减少并发病,延长静脉BD留置针的留置时间。

1.4留置时间:在无静脉炎发生时,5-7天为常规留置,因为时间过长,血管通透性增加,有可能导致液体渗漏,[2]从而引起导管堵塞或脱出而导致留置针失败。

2常见的并发症及预防

2.1液体渗漏:原因:血管选择进针角度小、固定不牢、患儿置管肢体活动过度,外套管未完全送入血管内或套管与血管壁接触面积太大等,轻者局部肿胀、疼痛,重者可引起局部组织坏死。因此,应妥善固定导管,穿刺部位上方衣服勿过紧,避免影响局部血液回流,并加强对穿刺部位的观察及护理。

2.2导管堵塞:造成导管堵塞的原因较为复杂,通常与静脉高营养液或使用甘露醇后导管冲洗不彻底,封管液种类以及推注速度不当,患儿的凝血机制异常等因素由关。因此,在输入此类药物后应彻底冲洗管道,每次输液完毕后应正确封管。

2.3静脉炎:小儿静脉一般较细,封管时推注速度不均匀,易使血管局部肿胀发红,产生浅静脉炎,故小儿尽量选用管径大于2mm的头皮、手背静脉及大隐静脉,严格无菌操作;操作部位动作轻柔,力求‘一针见血’,避免反复穿刺;输入刺激性药物前后用生理盐水冲管,强刺激性药物尽量避免从套管针输入。

3护理体会

小儿由于年龄小,易烦躁、哭闹,四肢活动频繁,病情变化快需要多次反复给药,而静脉留置针能满足以上特点。静脉留置针质地柔软、无害及低刺激性,不易穿破血管,能较长时间保持静脉管道的持续通畅,且其操作简单便捷、创伤小、便于肢体的活动,减少患儿对输液的排斥心理,保证了药物的及时给予,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抢救的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庞溯槟,郭冬梅,蒙国照等.静脉留置针封管方式与静脉炎关系的试验研究.实用护理杂志.2003.19(6):1.

[2]饶庆华,元凤,李宝丽等.546例静脉留置针两种封管液与保留时间对比研究.云南医药2000,3(2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