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出血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疗效观察

/ 1

产后出血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疗效观察

李露萍戴虹珏(通讯作者)

(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妇产科重庆400037)【摘要】目的:研究产后出血护理当中落实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所取得的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4月到2018年10月作为本文立项时间,将在此期间我院接收并干预的产后出血产妇86例作为调查对象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均为43例。对照组常规进行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落实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对两组研究对象的干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本文观察组产后24h出血量、SAS评分和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满意40例,满意度为93.02%,对照组满意33例,满意度为76.74%,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产后出血的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配合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的减少出血量,提升产妇的心理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并提升满意度,值得推广。【关键词】产后出血;健康教育;心理护理【中图分类号】R4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199-01本文主要研究在产后出血护理过程当中通过落实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所取得的效果,同时将主要的研究情况进行如下的报告。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17年4月到2018年10月我院产科接收的86例产妇,按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本文对照组当中,初产妇30例,经产妇13例,产妇年龄的正向最大临界值为42岁,反向最大临界值为21岁,年龄平均数为(28.9±7.4)岁;观察组当中有初产妇28例,经产妇15例,附年龄的正向最大临界值为41岁,反向最大临界值为20岁,年龄平均数为(29.1±8.1)岁。本文观察组的孕周为37~41周,平均孕周(39.2±1.1)周;对照组孕周为37~42周,平均孕周(39.3±1.1)周。本文所选研究对象均存在产后出血,本文研究对象不存在智力障碍和行为障碍的情况,本文两组研究对象入组以后通过统计学软件对一般资料进行检验分析,两组之间没有差异性,入组可比较。1.2方法在进行干预的时候对本文所有的对照组均选择常规的护理手段进行干预指导,需要注意时刻对于产妇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结合产妇的实际状况对应相关的治疗方案,保证具有舒适良好的治疗环境,并且为其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和药物护理。在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应坚持常规护理的原则[1]。而对本文的所有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配合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具体的方案从如下两点进行:①健康宣教:产后需要对产妇进行必要的说明,使产妇明确出现出血的相关因素,并指导产妇保证有舒缓的心情,告知产妇良好的心情对于止血的作用。积极的配合产后出血,进行相关的护理指导,强化对产妇的心情干预。对产妇进行健康宣教的时候,需要对分娩的过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便于使产妇了解分娩过程当中的相关注意事项,要和产妇保证具有充分的交流,鼓励产妇进行适当的运动,这能够促进产妇产后迅速的恢复。进行宣教的过程中要强化相关的意识护理,这对产妇的尽快恢复能够提供必要的帮助[2]。②心理干预: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的问题,容易导致其产生紧张和焦虑情绪,不良情绪会使产妇无法正确的认识到自身的问题。产妇对于自身的相关状况了解不全面,就会使产后出血情况表现危急,这也会加重产妇的恐惧等多种不良情绪,导致产妇抵制治疗。不良的心理情绪也会导致产妇的心理应激加重,这会导致在进行产后出血救治的过程当中存在一定麻烦。因此在进行护理的过程当中,需要和产妇保持具有良好的沟通,了解产妇出现不良心理状态的实际状况和表现,并针对性的为产妇提供心理疏导[3]。对产妇可以介绍一些成功止血的病例,以此来提升产妇进行护理的依从性,对于产妇所提出的相关要求等要尽力的满足,避免产后抑郁加重。1.3观察指标对本文所有研究对象经不同干预以后的24h出血量、SAS评分和产后住院时间等进行评价比较,比较本文两组研究对象的护理满意度情况。1.4统计学分析启动统计学软件IBMSPSS25.0对本文的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学检验,P<0.05对数据之间的差异性进行检验。2结果本文观察组产后24h出血量、SAS评分和住院时间等相关指标与对照组进行比较,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存在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满意40例,满意度为93.02%,对照组满意33例,满意度为76.74%,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两组研究对象的详细护理情况,请参见表1所的结果。表1两组研究对象的不同护理效果比较项目n产后24h出血量(ml)SAS评分(分)住院时间(d)观察组431105.2±124.517.5±3.77.0±3.1对照组431368.4±231.531.5±5.614.8±5.2t/3.15422.41683.2105P/0.0305<0.050.0242<0.050.0331<0.053结论产后出血是临床上比较严重的一种分娩期常见并发症,出血原因相对较为复杂,比如因为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损伤等都可能会导致产后出血出现。产妇在分娩的过程中容易产生不良的情绪,紧张焦躁的情绪也会导致分娩存在应激加重的状况,这会导致产后出血发生率大大提高,因此对于产妇的生命安全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在进行产后出血护理的过程中,需要结合产妇的实际状况开展相关的干预,配合全面的健康教育,选择采用亲和的态度对产妇进行有效的指导,这样才能帮助其缓解不良的情绪,使其体验更加全面的护理。而通过本文的立项研究和对研究结果的分析能够证实,对产后出血的产妇在常规护理基础之上配合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的减少出血量,提升产妇的心理质量,缩短住院时间,并提升满意度,值得推广。参考文献[1]曾小平,周树红.产后出血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疗效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8,3(29):178+182.[2]李国敏.浅谈产后出血护理中实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2):216.[3]陆月娥,甘锦爱,周结芬,高木兰.健康教育应用于产后出血护理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5):317-318.

相关关键词

产后出血 健康教育 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9)02-0199-01 本文主要研究在产后出血护理过程当中通过落实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所取得的效果,同时将主要的研究情况进行如下的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选择的研究对象为2017年4月到2018年10月我院产科接收的86例产妇,按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本文对照组当中,初产妇30例,经产妇13例,产妇年龄的正向最大临界值为42岁,反向最大临界值为21岁,年龄平均数为(28.9± 7.4)岁 观察组当中有初产妇28例,经产妇15例,附年龄的正向最大临界值为41岁,反向最大临界值为20岁,年龄平均数为(29.1± 8.1)岁。本文观察组的孕周为37~41周,平均孕周(39.2± 1.1)周 对照组孕周为37~42周,平均孕周(39.3± 1.1)周。本文所选研究对象均存在产后出血,本文研究对象不存在智力障碍和行为障碍的情况,本文两组研究对象入组以后通过统计学软件对一般资料进行检验分析,两组之间没有差异性,入组可比较。 1.2方法 在进行干预的时候对本文所有的对照组均选择常规的护理手段进行干预指导,需要注意时刻对于产妇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结合产妇的实际状况对应相关的治疗方案,保证具有舒适良好的治疗环境,并且为其提供必要的营养支持和药物护理。在进行干预的过程中,应坚持常规护理的原则1。而对本文的所有观察组在常规基础上配合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具体的方案从如下两点进行 ①健康宣教产后需要对产妇进行必要的说明,使产妇明确出现出血的相关因素,并指导产妇保证有舒缓的心情,告知产妇良好的心情对于止血的作用。积极的配合产后出血,进行相关的护理指导,强化对产妇的心情干预。对产妇进行健康宣教的时候,需要对分娩的过程进行详细的说明,以便于使产妇了解分娩过程当中的相关注意事项,要和产妇保证具有充分的交流,鼓励产妇进行适当的运动,这能够促进产妇产后迅速的恢复。进行宣教的过程中要强化相关的意识护理,这对产妇的尽快恢复能够提供必要的帮助2。 ②心理干预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的问题,容易导致其产生紧张和焦虑情绪,不良情绪会使产妇无法正确的认识到自身的问题。产妇对于自身的相关状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