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8-18
/ 2

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观察

江雷

江雷

(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人民医院湖北黄冈438400)

【摘要】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临床护理方法和效果。方法:抽选我院患儿66例,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试验组(循证护理),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患儿治疗有效31例(93.9%),家长满意30例(90.9%);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25例(75.8%),家长护理满意13例(69.7%)。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循证护理应用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具有积极的意义,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值得推广。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循证护理;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8-0212-02

缺氧缺血性脑病主要是在围产期发生窒息而引起的,具有病情复杂、预后差的特点,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重要因素之

一[1]。临床实践表明,在积极治疗的同时,不同的护理措施会带来不同的治疗效果。本文选取我院患儿进行分析,探讨了循证护理的应用价值,详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就诊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66例,纳入时间段为2014年1月至2015年3月。依据《实用新生儿学》,患儿经临床和颅脑CT检查后确诊,家长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不同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3例。在对照组中,男性18例(54.5%),女性15例(45.5%);孕周在31~40周之间,平均(36.8±1.1)周。在试验组中,男性16例(48.5%),女性17例(51.5%);孕周在30—39周之间,平均(35.7±0.8)周。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明显,可以比较(P>0.05)。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主要内容是观察患儿的症状和体征变化,做好治疗配合工作,给予吸氧、保暖、营养支持操作,加强家长的健康教育等。

1.2.2试验组采用循证护理模式,具体如下[2]:(1)提出问题。组建护理小组,根据临床工作经验,结合患儿的实际病情,提出预见性的护理问题,最终确定为病情监测、惊厥处理、抚触护理等四个方面。(2)循证支持。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论文,明确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护理方法,从中总结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经护士长审阅后提出改进意见,确保措施的落实。(3)护理应用。第一,病情监测。患儿窒息纠正后及时转入儿科,实施心电监护,定时测定体温、呼吸、心率、脉搏等指标,通过氧气支持改善缺氧情况。限制探视人数和时间,避免交叉感染,加强皮肤护理和喂养护理。第二,惊厥护理。患者取侧卧位,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确保呼吸通畅;给予氧气支持,减轻脑部损伤;创建静脉通道,合理使用镇静剂,加强输液管理,观察患儿的输液反应,发生异常及时对症处理;保持病房安静,做好病床防护措施,准备复苏器械应对急救。第三,抚触护理。新生儿处于脑部发育的重要时期,神经系统发育迅速,良好的刺激能够促进大脑功能、结构的发育。对此,护理人员对患儿进行抚触、按摩,来增强免疫力和应激力,减少哭闹行为,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治疗依从性。

1.3观察项目和指标

(1)观察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3]:治愈:患者意识恢复正常,脑水肿、惊厥等症状消失;好转:患儿意识障碍、脑水肿、缺氧明显改善;无效:患儿治疗前后症状改善不明显,甚至进一步加重;总有效率=治愈率+好转率。(2)评估家长的护理满意程度,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层次。

1.4统计学方法

分析软件采用SPSS18.0版本,文中治疗有效率、护理满意率均作为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患儿治疗有效31例,占总例数的93.9%;对照组患儿治疗有效25例,占总例数的75.8%。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

2.2家长满意程度比较

试验组家长护理满意18例、基本满意12例、不满意3例,共计满意率为90.9%;对照组家长护理满意13例、基本满意10例、不满意10例,共计满意率为69.7%。对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94,P=0.030)。

3.讨论

影响缺氧缺血性脑病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除母体、胎儿自身原因以外,还和胎盘、脐带、分娩操作具有密切关联。患儿发病后容易出现肺炎、脑水肿、颅内出血等并发症,增加了治疗难度。护理措施的应用,对于病情改善起到重要作用。

循证护理指的是将理论知识和患者的实际病情相结合,同时参考临床经验,确保护理方案有证可循,因此专业性、针对性更强[4]。文中分别从病情监测、惊厥护理、抚触护理三个方面开展护理操作,其目的在于掌握患儿的病情发展变化,防止发生意外事件;积极防治惊厥,通过抚触促使患儿保持平和的心态,缓解负面情绪影响,提高临床配合程度。本次研究结果显示,33例试验组患儿治疗有效率达到93.9%,高于对照组的75.8%,和黄海军的研究数据相近[5]。在护理满意率上,试验组家长为90.9%,和对照组的69.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循证护理应用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中具有积极的意义,能够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护理服务质量,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唐玲.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09(16):47-48.

[2]张蓉,赵杰.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循证护理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3):1207-1208.

[3]黄剑凤.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应用循证护理的效果观察[J].吉林医学,2014,15(36):8136-8136,8137.

[4]覃敏捷.循证护理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8):120-121.

[5]黄海军.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应用循证护理模式的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9):15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