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音乐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一班快车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2

合理音乐教育是通往成才之路的一班快车

任玲

甘肃省妇联保育院

【摘要】:在音乐教学实践中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提升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幼儿在音乐素养、学习能力和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音乐活动;自主学习;教学策略

0.引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生学习与发展所必须的宝贵品质”。【1】目前,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存在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幼儿无法主动“体验”和“欣赏、理解”音乐;“灌输式”教育理念,不能支持孩子“自信心”及“表现力”培养这样的问题。作为教师在音乐教学实践中要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幼儿的学习能力,以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1.以游戏形式激发幼儿自主学习。

音乐活动的设计是进行音乐教育的前提,而游戏最重要的特点之一就是游戏参与者在游戏活动中能体验到自主性和自由性。因此,音乐活动要灵活运用游戏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对学习音乐的兴趣,当幼儿的学习兴趣产生之后,就能有效提高学习音乐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音乐活动的导入环节,教师可以用设问、猜谜或情境表演等带有游戏色彩的方法来激发幼儿的积极反应,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在活动的基本环节,教师可以引入游戏,让幼儿在玩中学。如:在学唱歌曲“小青蛙”时,可以设计让幼儿扮演“小青蛙”边演唱歌曲边做找妈妈的情境游戏;在歌曲“数豆豆”中可以让幼儿扮演“小豆豆”边唱歌边玩“小豆豆钻兜兜”的游戏,即使幼儿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会歌曲,也提高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游戏化化的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幼儿在音乐背景下自主发挥创造不同的角色、歌词、动作、表情等,自由表现自我。如在《散步》的音乐游戏中,孩子们自由结伴、想象自己的角色,并基于其想象的角色发挥其主观能动性表演出来。教师鼓励孩子的想象能力,让其尽情展示自我。《熊和石头人》中,教师可以让每个孩子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变成石头的造型,从而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欲望,让孩子在自觉学习他人,勇于创造自我的环境中形成温馨的自主学习氛围。活动中教师在使用语言来指导或约束幼儿的行动时,也要注意创造出一种具有游戏性质的假想情景,让幼儿能够自然而然的、自觉自愿的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发起或终止自己的行动。

2.在体验中让幼儿保持学习热情。

音乐教育本身是一种美学教育,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让幼儿充分体验音乐中的美感是十分重要的。如果幼儿不能从音乐中体验到美,那么就无法产生学习动机。所以,教师启发幼儿感受音乐中的美是音乐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如在活动开始教师把歌曲、律动编成有趣、美好的小故事并充满激情的讲解,使幼儿产生学习的兴趣。在活动中教师提供正确、熟练、富有表情、能体现作品音乐形象的示范,可以使幼儿获得美的情感体验,对音乐作品产生共鸣,让幼儿有模仿学习的愿望。在活动组织中,教师要用亲切的语言启发幼儿学习,用良好的情绪感染和激发幼儿以音乐中角色的身份体验乐曲的情感,使幼儿在情感体验中,保持愉快的心情,这样可以使幼儿始终具有学习热情,还可以使他们思维活跃,对教师提出的学习要求能迅速作出反应,以保证幼儿的学习效果。在音乐韵律游戏《快乐的春游》中,为了让幼儿更好的理解音乐,自主表现音乐,教师结合音乐变化设计了大家一起去旅行主题,让幼儿根据自身经验,发挥想象创造出海边散步、爬山、到山顶的游戏情节。当到山顶时,教师带动幼儿发出表达胜利与喜悦心情的欢呼声,教师的情绪感染了幼儿,使幼儿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学习热情。

3.注意引导艺术,促使幼儿自主学习。

音乐本是一门情感的艺术,幼儿只有在良好的情感氛围中开展音乐活动,才能充分感受到美,并且表现和创造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除了为幼儿提供相应的活动材料和场景还要为幼儿创设宽松的心理氛围,本着一颗诚挚的心去爱他们,尊重他们。假如在活动中教师表现得态度生硬和冷漠,盲目地要求幼儿一定要达到规定的技能技巧,那么就会使幼儿产生紧张、害怕、甚至自卑的心理,这是与幼儿园开展音乐活动的目的背道而弛的。在音乐活动中,教师要确立以幼儿为主的思想,注意引导的艺术,更多的是给孩子留出一个适当的空间,给他们自主学习、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如在《朋友舞》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启发幼儿去发现做什么动作能快速转身,在音乐什么地方拍手找朋友最合适,而不是直接教给他们动作。这样的方法使幼儿做到自主学习。在歌唱教学《小鱼的歌》中,教师准备了与歌曲歌词相对应的图谱,通过让幼儿自主观察、说图谱、排图谱的方式让幼儿自主掌握了歌词与节奏,轻松学会歌曲。教师要充分利用期望效应,为幼儿创设美好、自由的音乐氛围,引导幼儿大胆推测,敢于尝试,始终让幼儿充分发挥自主学习的能力,将一贯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让幼儿的学习过程是主动、积极、富有创造性的。

4.利用挑战,调动幼儿学习积极性。

挑战,是指幼儿主观上想要突破自己原有的能力范围,达到高于原有基础水平的行为[2]。通过不同难度的挑战,能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让幼儿通过认知挑战的不断成功来体会成就感。教师在音乐活动中要准确把握挑战的“度”,即所设计的挑战内容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考虑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如在韵律活动中,随着幼儿对学习内容的熟悉,教师可以逐步增加合作、变换队形、创编等有趣的挑战,以提高幼儿深入学习的兴趣,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让幼儿在活动结束时仍具有自我实现的动力与热情。教师在鼓励幼儿尝试挑战时,可以用夸张的肢体动作或变换语调等富于变化的激励方式提出要求,以激发幼儿挑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结语

综上所述,在音乐活动中提升儿童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首先要贯彻以幼儿为本的理念,充分运用教学策略,使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思考、学会合作,全面提高幼儿的音乐素养,促进其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通知.[J].学前教育研究

[2]《中国校外教育旬刊》,2014(z1)

作者简介:任玲1977.8.——):女,40岁,汉族,籍贯四川省,甘肃省妇联保育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