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脑病若干例治疗疗效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12-22
/ 1

肝性脑病若干例治疗疗效分析

张洪伟

张洪伟(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人民医院消化科123100)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情况。方法收集本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26例肝性脑病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对相关临床资料及治疗疗效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治疗后,本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本组26例患者,20例痊愈出院,6例明显好转,无死亡病例。结论加强对于肝性脑病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观察,给予有针对性治疗方案,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使临床病理指标恢复正常。

【关键词】肝性脑病治疗疗效研究

【中图分类号】R5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9-0195-02

肝性脑病也称为肝昏迷[1],具有较高的临床死亡率,为进一步提高本院在治疗肝性脑病方面的临床疗效,研究本院目前治疗方案的可行性,特收集本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26例肝性脑病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对相关临床资料及治疗疗效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现将研究情况进行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院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26例肝性脑病患者。其中男性18例,女性8例,年龄最小的20岁,最大的70岁,平均年龄为(42.12±1.12)岁,慢性肝炎11例,肝硬化10例,原发性肝癌5例。

1.2方法给予甘露醇进行降颅内压治疗,同时给予白蛋白、支链氨基酸、门冬氨酸鸟氨酸、抗生素、有益菌治疗[2]。对于痰热上扰、邪毒内蕴的患者给予中药通腑醒脑汤治疗,主要药味有:川朴、醋大黄、橘红、竹茹、胆南星等,每日两次,口服或鼻饲给药[3]。

1.3观察指标:观察本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氨、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和预后情况。血氨正常值范围:18μmol/L-72μmol/L;丙氨酸转氨酶正常值范围:0U/L-50U/L;总胆红素正常值范围:3.4μmol/L-17.1μmol/L[4]。

1.4统计学方法将所得数据录入到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量资料用均数表示,计数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均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指标情况治疗后,本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一)

(表一)本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临床指标情况比较

2.2预后本组26例患者,20例痊愈出院,6例明显好转,无死亡病例。

3讨论

肝性脑病是由于严重肝病导致的,在代谢紊乱后发生的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性失调的临床综合症[5]。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意识障碍、行为失常、昏迷等,临床治疗主要方案为:补充蛋白质,维持基本氮平衡,纠正代谢紊乱,对于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及时给予止血指标,并对肠道内积血进行灌肠清除,给予新霉素、甲硝唑等抗生素治疗,降低氨生成。近些年,随着中西医结合治疗相关研究的不断全善,部分患者选择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结合中医的辩证施治方案,中医治疗根据患者的肝性脑病发生原因,降低肠内毒素产生、吸收,控制氨生成,主要药味中,川朴具有促进肠排空及抗菌的药理功效,醋大黄的泻下作用显著提高了肠道蠕动功能恢复,刺激排便,橘红和竹茹具有抗菌、杀菌的作用,胆南星具有抗惊厥的作用,并且可以对痰液起到一定的稀释作用。本组患者治疗后各项临床指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本组26例患者,20例痊愈出院,6例明显好转,无死亡病例。研究认为,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血氨、丙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水平,改善精神意识,对提高患者预后水平及今后生活质量都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综上所述,加强对于肝性脑病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观察,给予有针对性治疗方案,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使临床病理指标恢复正常。

参考文献

[1]叶福苹,朱英,孙振慧.40例肝性脑病的临床观察与护理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3,9(20):73-74.

[2]龚翠明.80例肝硬化合并肝性脑病患者的护理体会[J].护理研究,2013,6:137—138.

[3]吴清华.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纳洛酮治疗肝性脑病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9):90-91.

[4]吕述华.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肝性脑病40例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2):118-119.

[5]靳伟,汤建光,汤建光教授治疗肝性脑病经验[J].中医临床研究,2014,6(2):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