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标本处理方式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干预作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1-11
/ 1

血液标本处理方式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干预作用

郑红芬

(南宁市江南片妇幼保健院检验科广西南宁530011)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血液标本处理方式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干预作用。方法:采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进行血液检查的120例患者的四份血样进行不同处理方式下生化检验结果的研究。结果:相比于A组,B组各项目在保存6h后其检测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但24h后检测结果差异显著(P<0.05);C组各项目在保存6h后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后差异更显著(P<0.05);D组各项目检测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样品采集后应尽快分离血清进行检测,以免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关键词】血液标本;处理方式;生化检验

【中图分类号】R4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2-0349-02

由于血液成分的改变能够呈现出人体的生理变化和病理变化,所以生化检测在诊断疾病、辅助治疗以及疗效观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据文献报道,血液标本的保存方式及时间对生化项目的检测结果具有重要影响[1]。本文为探讨不同血液标本处理方式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干预作用,特对我院进行血液检查的120例患者的血样进行分组研究,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标本来源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进行血液检查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女各90例,年龄22~41岁,平均(29.6±3.7)岁。所有患者均采集静脉血液。

1.2方法

采取上述患者的四份血样,A组血样立即离心后即刻进行检测;B组血样立即离心后4℃保存6h、24h进行检测;C组血样立即离心后室温保存6h、24h进行检测;D组血样采样后置于4℃保存,24h后离心检测。

1.3检测指标

主要测定以下10种生化指标: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T)、肌酸磷酸激酶(CK)、白蛋白(ALB)、总蛋白(TP)、总胆红素(TB)、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尿素氮(BUN)、葡萄糖(GLU)。

1.4数据分析

所得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结果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不同处理方式下各组血液生化检验结果具体见下表1。结果显示:相比于A组,B组各项目在保存6h后其检测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但24h后检测结果差异显著(P<0.05);C组各项目在保存6h后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后差异更显著(P<0.05);D组各项目检测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血液生化指标的检验是指采用化学或生物的方法对各种生化指标进行检测,以此来判断人体的疾病与健康状况。值得注意的是,血液标本的质量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否则会直接影响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实际工作中,有时会由于血液标本量大而不能及时分离血清或是分离后未能及时进行检测,这些情况均会影响血液生化指标检测的准确性。

研究结果表明,血液标本的保存时间过长,红细胞中的物质就会发生外渗透而产生溶血现象,就会使得血浆内外浓度分布不均,从而导致酶类的测定结果异常[2]。而白细胞降解、细菌污染及红细胞对能量的消耗等,都可以使血液中的葡萄糖分解,从而降低血液中葡萄糖的浓度。此外,血液标本放置时间过长会导致血液PH值发生变化,而血液中的酶活性亦会降低甚至丧失。另外,胆固醇在存放的过程中其脂蛋白结构可能会发生改变甚至破裂,而且脂蛋白之间还可能会出现脂质交换,因而即使在低温环境下,也不能进行长时间的放置,以免影响检验结果[3]。如果采集的血液标本置于高温环境下,则上述影响会更加复杂。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于立即离心后即刻进行检测,立即离心后4℃保存6h后其检测结果差异不显著(P>0.05),但24h后检测结果差异显著(P<0.05);立即离心后室温保存6h后检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后差异更显著(P<0.05);采样后置于4℃保存,24h后离心检测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与此前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4]。因此,为了保证血液标本生化指标检测的准确性,其采集和检测过程应在30min内完成,同时应保证在严格密闭的条件下进行血液的抽取与传送。

【参考文献】

[1]张天跃.血液标本的保存方法与保存时间对生化检测结果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4,12(22):59-61.

[2]梁贵昌.溶血标本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2,18(32):102-102.

[3]田玫玲,卢庆乐.血液标本处理方式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12(6):823-824.

[4]李毅坚,袁健生,朱翠珍.待测血清保存方式对生化项目检测结果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5,21(4):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