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前术后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胸腰椎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前术后护理体会

刘宇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116001

摘要:对48例胸腰椎骨折经前路或后路内固定术患者的护理。术前重视对锥体的保护,保持胸腰椎的稳定性,加强营养,呼吸功能训练的护理,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系统评诂神经功能,做好体位、呼吸道、切口引流管、髂骨取骨区的观察与护理,系统化键康教育。

关键词:脊柱骨折;胸椎;腰椎;护理

胸腰椎骨折是脊柱创伤中的一种常见损伤,在创伤骨折中约占3-5%,约占脊柱骨折的50%以上,胸腰椎骨折易损伤脊髓产生神经症状,患者伤势严重,病情复杂,伤残率高,早期手术治疗对胸腰椎骨折的神经恢复有显著的疗效。我院骨科自2014年9月-2015年12月,根据胸腰椎骨折的具体情况,采用经前路减压融合结合前路或后路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取得良好效果。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共48例,男性32例,女性16例;年龄19-62岁,平均年龄为52.6岁;依据Denis骨折分型,压缩性骨折5例,余下的43例均为爆裂性骨折,其中仅有4例无脊髓或神经根压迫症状,X线示均有脊柱后凸畸形,CT示椎体后壁不完整并有碎骨块压迫硬膜囊,椎管变窄度40%-100%,26例出现单一椎体损伤:T12损伤10例,L1损伤4例,L3损伤9例,L4损伤3例;13例发生相邻两个椎体损伤:T12和L1损伤5例,L3和L4损伤8例。受伤至手术间隔时间1-12天,平均4.7天。

1.2结果本组病例在治疗全过程中,未因护理方面的原因而产生不良并发症,患者均获得了良好或最大程度的功能康复。本组4例术后出现左下肢外侧感觉过敏,术后2-4周消失,伴有神经功能损伤的病例,术后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患者心理适应能力:90%以上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适应机体内、外环境突变所致的伤害。褥疮发生率:首诊入住本科伤者,无一例发生褥疮;肺部感染:除3例在伤前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先存病者出现了肺部感染外,无继发肺部感染病例出现。泌尿系感染:9例留置导尿15天以上者,出现尿道刺痛,拔除导尿管一周后症状消失;其余病例均未出现泌尿系感染的并发症。术后X线片和CT复查,未见内固定器松动、断裂,植骨融合良好,未见明显的塌陷。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急救和搬运:先使伤员两下肢伸直,两上肢也伸直放身旁。三人扶患者躯干,使成一整体滚动,移至木板上。或三人用手同时将患者平直托至木板上。禁用搂抱或一人抬头、一人抬足的方法,以免增加脊柱的弯曲,加重椎骨和脊髓的损伤。

2.1.2心理护理:对交通事故意外伤患者提供接待交通或保险部门调查的环境,向建筑意外伤患者的法律代理人讲明手术后可能发生的大致医疗费用等,减轻患者及家属的后顾之忧,并对医疗费用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向患者讲解手术成功案例,使患者有战胜疾病的信心。

2.1.3病情观察及护理:本组43例术前已出现神经症状,48例均及时行腰围保护,尽量减少患者搬运次数,在将患者搬去行CT检查并转移到CT检查台时,要轴线翻身与正确移位,避免脊柱旋移或扭动,减轻局部损伤引起的水肿和出血,预防医源性损伤的发生,避免加重原发损伤。对27例因脊髓和神经损伤而致排便反射障碍,出现尿潴留患者给予导尿,做好会阴护理,告知多饮水,预防尿路感染,对失去感觉的肢体进行按摩,下肢肌肉等长收缩练习,防止压疮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定期询问患者大小便及双下肢感觉变化,详细记录,交接班时详细交待病情。

2.1.4营养支持术前指导:进食高蛋白、粗纤维、高维生素、富含胶原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强体质,少吃甜食及产气食物,行腹部按摩,增加肠蠕动,有利排便,减少腹胀。

2.1.5呼吸功能训练:护士指导患者将双手放在距离胸壁1厘米处,鼓励患者用鼻深吸气,努力用胸壁去靠近自己的手,用口缓慢呼出,完成次数视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2.2术后护理

2.2.1生命体征监测:术后持续心电监护24-48小时,每30分钟监测记录血压、心率、心律、呼吸及血氧饱和度,观察患者面色、意识、皮肤黏膜色泽,给予氧气吸入3升/分,保持呼吸道通畅。

2.2.2神经功能观察:胸腰椎骨折50%患者合并脊髓功能受损,及时和彻底减压会对脊髓神经根功能的恢复产生良好的作用。术后每小时观察并记录下肢感觉运动及括约肌功能,包括肢体的温度、颜色、足趾的活动、感觉,排尿排便情况,与术前进行比较。

2.2.3体位护理:术后6小时内去枕平卧,6小时后协助翻身侧卧时,要掌握保持躯体一致的原则,用手扶着患者的肩部和髋部同时翻动,要保持腰背部固定,不弯曲,不扭转,防止腰部扭伤。术后2周切口拆线后可穿戴胸腰骶躯干前后托支具,按照先90°坐位→床旁坐位→床旁站立→床周行走→病室内行走的顺序进行活动。

2.2.4呼吸道护理:术后给予雾化吸入,告知深吸气将药物吸入终末支气管,以利痰稀释咳出。

2.2.5切口引流管护理:密切观察切口敷料,保持清洁干燥,有血液外渗及时更换,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性状、保持引流通畅,防止引流管扭曲、折叠、定时挤压。

2.2.6髂骨取骨区的观察及护理,髂骨取骨区予加压包扎,防止伤口裂开,并注意渗出情况,渗血多时及时报告医生,术后2-3天打开创面,更换敷料,继续加压包扎1周,密切观察下肢循环及活动情况。

2.2.7功能锻练和出院指导:功能锻练原则依据患者术后肌力情况决定个体化康复训练方案,方法是:(1)麻醉消失后开始四肢肌肉及关节的被动锻练,如股四头肌等长舒缩踝关节跖屈背伸等。(2)术后第1天行未瘫痪肢体的主动锻练和瘫痪肢体的被动锻练,包括膝、髋关节的屈伸活动,直腿抬高练习,以患者不感到疲乏为限。(3)术后2周在支具保护下坐起逐渐下床活动,保持身体直立,勿扭曲,给予保护、扶持。(4)腰背肌训练时间应以复查胸腰椎X线示植骨块达到骨性融合,以循序渐进为原则。患者出院后卧硬板床,坐起或下床活动行腰围保护,4-6个月可适当劳动,但不做重体力劳动,定期复查。

参考文献:

[1]谈国明,金荣忠,吴一雄等。GSS-II通用型脊柱内固定系统在胸腰椎骨科治疗中的运用。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4,19(4)

[2]余莉,李红艳.经皮椎弓根钉棒加椎体成形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护理[期刊论文].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3).

[3]贺爱兰,《实用专科护士从书骨折分册》,湖南科技出版社,2004,146

[4]李庆涛,徐东潭,徐光辉主编.临床骨科康复治疗学[M].第1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9.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