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乳房胀痛的护理措施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6-16
/ 2

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乳房胀痛的护理措施研究

王玮

(湖北省荆门市第一人民医院南院区甲状腺乳腺Ⅱ病区湖北荆门448000)

【摘要】目的:研究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乳房胀痛的护理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哺乳期乳腺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给予试验组患者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乳房胀痛缓解情况,并对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患者的乳房胀痛缓解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更高,两组数据相比P<0.05。结论: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乳房胀痛的护理中针对性护理的应用效果较好,能明显改善患者乳房胀痛的情况,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关键词】哺乳期;乳腺炎;乳房胀痛;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6-0233-02

哺乳期乳腺炎是指哺乳期出现的乳腺炎症反应,其主要是乳腺出现化脓性感染所致。哺乳期乳腺炎一般在初产妇中较为常见,并且一般在产后3~4周内发病。根据临床上对哺乳期乳腺炎的研究,其主要是因为乳头皲裂、乳腺管阻塞、细菌入侵和乳汁淤积等原因所致。哺乳期乳腺炎不仅会对产妇的身体和心理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对新生儿的生长造成严重影响,因此发病后需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措施。本研究对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乳房胀痛的护理方法及其效果进行分析,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5年9月到2016年9月期间于我院接受治疗的哺乳期乳腺炎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的年龄在21~35岁,平均年龄(28.75±3.12)岁,其中初产妇45例,经产妇5例。试验组患者年龄22~34岁,平均年龄(28.69±3.25)岁,其中初产妇42例,经产妇8例。两组患者的年龄和产次等基本资料相比P>0.05,符合对比研究的要求。

1.2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护理方式,其中主要是主要是对患者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让其在日常生活中保持乳房清洁等。给予试验组患者针对性护理,其具体方法如下。

1.2.1心理护理护理人员要通过积极的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对存在抑郁和焦虑情绪的患者给予其更多关怀,并告知患者乳房胀痛时乳腺炎的常见症状,其并不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并且通过治疗能够很快痊愈。对于担心新生儿哺乳受到影响的患者,要通过相应的措施对其哺乳进行干预,确保新生儿健康不受影响,从而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

1.2.2乳房护理在护理过程中要积极指导患者正确进行哺乳,其中在乳腺发生局部化脓是要及时停止该侧乳房的哺乳喂养,并且要使用吸奶器将乳汁排尽。同时要指导产妇用适量的温水对乳房进行清洗,使用热毛巾对局部进行热敷处理,并使用凡士林涂抹于乳房上。护理人员还要给予患者乳房按摩护理,其中主要是从乳房根部开始向四周轻轻的推按,并采用梳理式抓拿,但力度要适当。沿着乳房管畸形下压处理,并且要将产妇乳房内淤积的入职推出。

1.2.3饮食护理在患者住院治疗过程中,要对其日常饮食进行合理安排。其中主要是督促患者减少具有催乳作用的食物摄入,并且要尽量保证饮食清淡,适当对豆制品的摄入,并且要尽量多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在确保自身抵抗力的同时避免乳汁质量造成影响。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乳房胀痛的缓解情况,并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其中乳房胀痛的缓解程度分为完全缓解、基本缓解和未缓解,缓解率=完全缓解率+基本缓解率。护理满意度调查采用医院自制满意度量表完成,总分为100分,分值在90分以上视为非常满意,60~89分为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

1.4数据处理

据处理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完成,其中分别采用百分率(%)和(x-±s)表示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并分别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完成对两组数据组间对比的统计学检验,P<0.05表示两组数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乳房胀痛缓解情况比较

试验组患者乳房胀痛完全缓解28例,基本缓解20例,未缓解2例,缓解率为96.00%。对照组患者中乳房胀痛完全缓解19例,基本缓解18例,未缓解13例,缓解率为74.00%。试验组患者乳房胀痛缓解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经过护理后,试验组患者中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的有32例,基本满意的有18例,不满意0例,满意度为100.00%。对照组患者中对护理服务非常满意的有23例,基本满意的有17例,不满意的有10例,满意度为80.00%。试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

3.讨论

哺乳期乳腺炎是产妇分娩后常见的症状,其主要是因为产妇的入职淤积及病菌入侵等原因所致。根据临床上对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观察,其在发病后一般会表现出明显的乳房红肿、胀痛和发热症状,并且乳房局部有肿块,患者发病后体温会明显升高。由于乳腺炎症反应会导致乳汁的分泌受到影响,并且乳汁中会携带病菌,因此在发生乳腺炎后使用患侧乳房对新生儿进行哺乳喂养会影响新生儿的健康。因此,在患者出现哺乳期乳腺炎后,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治疗,从而确保母婴健康。

临床上对哺乳期乳腺炎患者的治疗一般根据其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其中主要是在脓肿形成前后分别采用相应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在患者脓肿形成之前,一般采用局部冰敷以减少乳汁的分泌,并采用局部热敷消除患者的局部肿胀和炎症反应,治疗过程中还需要给予患者抗生素口服或静脉滴注。在患者病情严重导致脓肿形成后,一般需要采用切开引流的方式将预计的乳汁放出,从而消除乳腺的炎症反应,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由于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会有乳房肿痛的情况出现,因此很容易导致其心理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其治疗依从性,并且会导致其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因此在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必须要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措施,帮助其化解乳房肿痛。

针对性护理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护理方式,其主要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需要护理的地方进行分析,然后结合患者的治疗对其进行有针对性护理,帮助患者减轻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对于哺乳期乳腺炎乳房胀痛患者而言,通过对乳房的按摩、热敷及外敷药物应用,一般能让患者的肿痛感得到很好的缓解,从而提升患者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对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乳房胀痛的临床护理方法及其效果进行分析,其中试验组患者的乳房胀痛缓解率较对照组明显更高,两组数据相比P<0.05。并且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相比P<0.05。说明针对性护理在哺乳期乳腺炎乳房胀痛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丹.哺乳期乳腺炎患者乳房胀痛的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21):271-272.

[2]高娟,刘梦辉,刘翰桥.PDCA循环管理对哺乳期急性乳腺炎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6,(05):165-168.

[3]张慧,赵作君.哺乳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的临床护理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15,(10):49-50.

[4]刘章莲,韦洪娟,陆少青.舒适化护理对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的应用价值[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4,(03):302-303.

[5]周华明.哺乳期早期急性乳腺炎患者的护理体会[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03):706-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