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药剂中中药的性能及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0-20
/ 2

浅谈药剂中中药的性能及应用

刘阳春

(湖南省桂阳县中医医院湖南桂阳424400)

摘要:药剂学是研究药物配制理论、生产技术以及质量控制合理利用等内容的综合性学科,其基本任务是将药物制成适宜的剂型,同时以质量优良的制剂符合医疗卫生工作的需求。随着现代药剂学的不断发展,除了中药药剂学还包括生物药剂学、物理药剂学、化学药剂学,工业药剂学等。本文主要阐述了药剂中的中药性能及应用,以及探讨常用中药的药理作用。

关键词:药剂;中药性能;应用

中药是我国传统医药,在防治疾病和保障生命健康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1]。其性能、性质、效能是中药学中非常重要的基础理论,中药药剂就是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将药物制成适宜的剂型[2]。随着中药现代化进程加快,药学理论的不断探索,研究中药药剂的合理合理配置,有利于适应中药药剂某些特点的需要。

1中药的性能

性能,也就是药物的疗效及其作用的归类。中医论述药性,主要有性、味、归经、升降浮沉及有毒、无毒等方面[3]。其包含了药物治疗效能的物质基础和药物治疗过程中所体现的作用。

1.1四气

气是药物性能的表现,四气主要是实践中观察药物影响在人体后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治疗效果而总结的。一般说来,具有清热、泻火、解毒、镇静作用的药物属于寒性,用于治疗各种发热性病证。而凉性药物作用同寒性药物,相对比较缓和。寒性,凉性药物有黄连、连翘、菊花、羚羊角、石决明等。反之能够祛寒、温里、助阳作用的药物,则为热性,可以用于治疗各种寒证。温性药物作用同热性药,但是比较缓和。热性、温性的药,有附子、干姜、肉桂、麝香、人参、黄芪、鹿茸等。四性以外,还有一种属于平性的药物,其介于温凉药之间,它的效用仍在上述四性之内。临床上具体按照其功效进而应用。

1.2五味

五味主要是由味觉器官直接辨别出来,一种药性,各有五味的差异,即酸、苦、甘、辛、咸。它是依据临床治疗中所表现反应出来的效果来确定的。气与味二者,交互地构成药物的性味,酸味要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用于自汗、盗汗、遗精、久泻、久痢等证,比如如五倍子、五味子、山茱萸。苦味药具有泻下、燥湿、降泻的作用,可用于黄疽、哮喘、便秘、腹泻等证。甘味药有调补、缓和的作用,如过敏性的疼痛,强烈性的痉挛,病后、产后以及身体衰弱等可以给予甘味之药。咸味有软坚散结、泻下通肠作用。可用于肿块及便秘证。辛味药具有发汗解表,理气散结等作用,可用于表证及气滞证。例如桂枝、紫苏、生姜、薄荷、荆芥、砂仁,豆寇等。还有一种味道不明显的药物属于淡味药,具有渗湿利水的作用,古人一般使用茯苓、薏仁、通草之属,可使粪便成条。每一种中药都包含了气和味,这两者有其不可分割的密切联系。若仅仅从四气五味来看好像很容易,但有些药物的气味确实非常复杂的。如有的气同而味异,有的气异而味同,那么功能亦就互有出入。还有一种药物有二种以上的味。正是由于这种复杂的情况,才能表观了每味药的独特作用。因此在临床用药时应该要了解药物的共性,熟悉每一味药物的特殊治疗作用。以便于更好地使中药更好的应用于临床治疗。

1.3升降沉浮

是指药物的趋向而言。升是升提的意思,它的性能是向上的,例如升麻、柴胡、桔梗、通草、菊花之类。降是降逆的意思,它的性能有向下的趋向,例如如石决明、龙齿潜阳、枇杷叶、茅根,竹茹等。浮是上升发散的意思,升浮的药主要是指有向上向外的升散作用,包括发汗、催吐、升阳、止泻等。沉是下行泄利的意思,药性沉降的药,主要是指有向下向内的药性趋向,包括降气、平喘、止吐、止汗、通便、利水等药性。

1.4归经

归经是指某种药物对于人体某些脏腑经络的病,起着主要的作用的一种归纳方法[4]。如“热者寒之,寒者热之;温者清之,清者温之”是指一般的用药规律。或者“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以辛补之,酸泄之”。是针对脏器疾病的用药原则。多数药物能治疗几个脏腑的病变,因此可以归入几经。例如菊花主要用于治肺经外感凤热表证,同时治肝热目赤肿痛,所以菊花主入肺经,兼入肝经。按照归经理论可以熟悉药物与脏腑经络之间的关系,例如手少阳经与手厥阴心包经互为表里,而且与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相通.,比如柴胡可以清肝经及心包经之热。

2中药的应用

中药的使用大多数都是配伍起来用。具体配伍的不同可能变更其原来所具有的性能。各种药物的配伍关系具体如下:

相须:两种以上功用相同的药物,合用后可以互相助长疗效,发生协同作用。相使:两种以上功用不同的药物,合用后能相互促进,提高疗效。相畏: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受到另一种药物的抑制,并且可以减少或消除其烈性或毒性。相杀:一种药物能减低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不良反应的叫相杀。相恶:两种药物合用后,能相互牵制而使作用降低或消失药效的叫相恶。相反:两种药物合用后可能发生不良反应或剧毒作用。相恶、相反属于配伍禁忌。

2.1中药的用量

药物的用量轻重会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如果用量过轻则达不到疗效,用量过重可能发生副作用,特别是具有毒性剧烈性的药物严重的话可引起中毒。总之,用药的药量应该结合病人的具体情况灵活确定用量,以保证功效。

2.2常用中药

解表药:凡是可以发散表邪,解除表症的药物称解表药,其多具有辛味,因辛能发散,因此适用于病邪在表需要发汗的证候。如麻黄、桂枝、紫苏、生姜、柴胡、葛根、菊花、桑叶等。祛风药:但凡可以祛风胜湿,治疗风湿疼痛的药物称祛风药,其多属于辛散苦燥之品,有发汗解表和止痛作用。祛湿药:但凡有燥湿、化湿和渗利水湿的药物称为祛湿药。服用后小便畅利,尿量增多的称为利尿药,用于水肿、黄疽、风湿、淋浊、疮疹等。清热药:但凡药性寒凉,具有清热泻火作用,能治疗热性病的药物称为清热药[5]。

3.总结

在医疗卫生工作中,应该熟悉中药的性能,科学安全制备中药药剂,这样有益于中药药剂的合理应用。本文主要分析了中药药剂中中药性能及应用,对中药药剂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付伟.邢献昆.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影响[J].光明中医,2013,26(10):2127-2128.

[2]王晓丽.李晓明.分析药剂中中药药性[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1(17):2768-2769.

[3]赵玉丛.李村法.刘国际.药剂中中药成分的性能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36(35):529-531.

[4]张云燕.浅谈药剂中中药的性能及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5.12(11):233-233

[5]陈实.研究药剂中中药的性能及应用[J].饮食保健.2017.4(13):8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