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思维火花培养创新品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4-14
/ 2

点燃思维火花培养创新品质

王锦绣

湖北省利川市第二民族实验小学445400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是进行思维训练的有效载体。教学中,我们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意识地结合教学内容,开发学生思维的内在潜能,培养学生创新品质。

一、沟通联系,巧抓本质,培养思维的深刻性

思维的深刻性,就是善于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发现问题的本质,是一切思维品质的基础。它集中表现在善于抓住主要矛盾的特殊性,深入地思考问题;能能从复杂的表面现象中发现并抓住事物的规律和本质,洞察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善于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挖掘隐含的条件与发现新的有价值的因素,从而迅速确定解题策略和组合成各种有效的解题方法,圆满地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许多问题形式各异,但其内在本质是相同的,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对教学中的某些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抓住新旧知识连结点和新知识的生长点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经验主动探索知识形成的过程,在完成新的认知结构的同时,促使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例如:学生学过分数的约分、通分后,思维往往停留在“基本法则”的浅层认识上,如果能适时揭示它们之间的本质联系,让学生悟出两者都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只不过所取的角度不同,前者取“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后者取“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就能把学生的认知引向概括,引向深层。

二、强化训练,巧妙点拨,培养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敏捷性指思维过程的速度或快慢程度,表现在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抓住问题的本质,能根据实际情况来积极地思维,善于正确、合理、巧妙地运用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基本知识周密地思考,正确地判断和迅速地作出结论。引入竞争机制,采取分组必答、抢答、智力竞赛和互问互答的讨论方式,是提高思维敏捷性的最佳途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创设思维遐想的空间,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去想,采用“定时间比做题数量”、“定做题数量比完成时间”等形式,通过视算、听算、口答、速算比赛等方式强化训练,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使学生在多变、多解、多思中把握问题的本质,提高思维和反应速度。当然,强化技能训练一定要循序渐进,巧妙点拨,要在学生懂和会的基础上逐步进行,决不能急于求成,对思路闭塞的学生积极引导,指破迷津,帮助其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随着学生运算技能的提高,适当提出速度要求,同时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从不同的思维角度去探究问题的答案,适时加以引导,简缩思维,缜密思考,反应迅速,力求“准中求快”,从而达到“又准又快”。

三、一题多解,开拓思路,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思维的灵活性是指思维不拘泥于固定的程序或模式,善于打破常规,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考分析,能将知识运用自如,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调整思路。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渠道。教学中,我们应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深入研究课本中的典型例习题,挖掘其潜在的价值,倡导思维无禁区,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足够的思考时间,组织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和讨论,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多方位去思考问题,创造性地寻找解决问题的学习方法和途径。例如,教学“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先组织学生复习已学过的平面图形面积公式及推导方法,再猜想、讨论、理清圆的面积与半径有关,然后让学生自己动手剪、拼、摆推导圆的面积,接着组织小组讨论,全班汇报,并从五花八门的剪拼图形中选出几组较有代表性的图形进行比较,学生把圆平均分成8份或16份,分别拼成了近似长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等图形,再利用自己学过的面积公式求圆的面积,有效地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四、剖析典例,引导质疑,培养思维的批判性

批判性是思维活动中独立分析和批判的程度,是思维活动中善于严格地估计思维材料和精心检查思维过程的智力品质,主要表现为有自己的独立见解,敢于怀疑,有较高的辨误能力,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质疑是思维的导火线,是学习的内驱力,是学生调动思维对问题进行认真的分析,周密的思考,最后作出判断的过程,是在思维深刻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思维品质。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往往受思维定式的影响,遇到新问题盲目随从。教学中,我们要重视错例分析,充分挖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示范性和探究性的课本例、习题,巧设疑问,鼓励学生不唯书、不唯上,敢于想他人之所未想,向权威挑战,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同学在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时,教师启发其他同学:“他说得对不对?”“谁还有不同意见,说说看?”“你是怎么想的,说说看?”引导学生对自己和别人的思维过程进行评价,学会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方法去检测策略的正确性与可行性,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始终处于一种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一题到一路的“动态”进程之中,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知识链。

五、鼓励创新,标新立异,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思维的独创性是指人们在思考或解决问题时不因循守旧、不循常规、不拘常法、不落俗套,敢于超越传统习惯的束缚,摆脱原有知识的羁绊和思维定式的禁锢,运用新观念去认识事物,敏感地发现事物之间可能存在的新关系,善于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进行“再加工”,以“调整、改组和充实”,产生具有进步意义、新颖性成分的智力品质,它是智力的高级表现。我们应该努力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思维独创性发展的情境,搭建自主创新的平台,解放孩子的头脑,给学生一片自由发挥、积极参与的思维空间。在解题过程中我着力引导学生敢于突破陈规,大胆提出自己独特的见解,寻求“别出心裁”的创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