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感悟,欣赏创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1

体验感悟,欣赏创新

吴向英

——基于小学美术课中的陶艺课程实施初探

吴向英山东省淄川区实验小学南校区255100

作陶或制瓷不仅是科学技术的发明,更是文化艺术的创造。世界对中国的认识也是从china(瓷器)开始的。当你了解了中华民族陶艺史上辉煌的成就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由衷地感到自豪。现代陶艺主要是以审美功能为主,在制陶的过程中注重鲜明的个性、独特而又多样的表现形式和手法,给作品赋予旺盛的生命力。时代的精神、多样的人生观在这里得以展现。陶艺的创造活动,对新世纪的儿童来说,使他们更能回归自然、亲近生活。当儿童亲手揉一下泥,做一件陶艺作品,体验陶土用它的湿润、柔软韧性与自己进行无言的交流时,心灵上便会激起那种追求原始、探究神秘、触摸自然、回归自然的潜意识渴望。

一、让学生学习陶艺,亲身经历制陶的过程,用自己的双手和心灵去发现美、表现美、创造美,用陶艺这种特殊的语言去表现心中的世界,这是我对陶艺美术课体验教学的一种尝试,是学生美术活动课的初探。

第一,把日常生活和学生的生存环境相结合,引导其通过对生活环境的观察、聆听和反思,感受生活和表现生活。

第二,引导学生通过感受陶瓷艺术,体验人类丰富的情感和思想,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第三,要注重艺术与文化的关系,增强学生对各种不同文化习俗的了解以及对不同地区、不同时代陶艺的文化含义的领会,了解各民族艺术的风格和丰富文化的内涵。

第四,要加强陶艺与科学的密切联系,从科技发明中得到启发和支持。通过陶艺与科学的联系,培养学生将艺术直觉能力与科学理性能力相联系。我力求把陶艺教学的艺术性、科学性、文化性、休闲性融为一体并赋予其独特的思想内涵和教学理念。

二、课程设计基于表现应体现以下三个理念:

第一,从表现内容的角度确立教材的横向体系。儿童的陶艺作品是儿童在没有受任何理性的束缚,只是根据自己内心的经验和对周围事物的直接感知,运用他们所利用的材料进行最直率的表现。因此,教学要重在引发创作兴趣,激发丰富的想象及大胆的创意。陶艺教材内容的选择从表现的角度适当以课题为主线,且以学生所熟悉喜好,又适于表现为宜,即以人物、动物、实物为内容,以生活趣事、童谣、传说、心中之事为专题,以罐、瓶、盆为形体,确立教材表现的主干内容,并注意主干内容与主干内容之间的交叉互补。

第二,从塑造的形式确立教材的纵深体系。儿童陶艺塑造的形式不外乎这几种:捏成型、泥板成型、泥条盘筑成型、挖空法、综合成型。因此,儿童陶艺作品造型简洁,表面粗糙,形象简单化,表面装饰往往采用粘粘泥球、泥条、泥块或刻、挖、镂、刮。儿童刚接触陶艺时,胆子很大,无拘无束,塑造的形象比较随意,不考虑形象的特征与比例,更不会想到成型的技巧与泥面的厚薄,因而造型比较稚拙和随心所欲,不注意表面的装饰。其实这样的风格是相当值得鼓励的,同时又要注意引导,激起儿童创意性地塑造。这样安排,表面上似乎没有严格意义的技法要求,实际上这样做能够减轻技法学习上的超重负担,增强学习上的兴趣与动机,让学生不自觉中掌握一些基本技法。

第三,从欣赏(评价)角度充实内容的文化底蕴,丰富教材内涵体系。要让学生了解人类深厚的文化积淀,尤其是中华民族悠长灿烂的文化,感受我国古代陶器作品的艺术美,增强民族自豪感,了解陶艺的悠久历史和光辉成就,提高对古代艺术的欣赏能力,欣赏国外及现代陶艺作品,可以开拓视野,增长知识,陶冶性情。因此,我在陶艺教学过程中注重对不同时期和地区的陶艺器进行赏析,在了解陶艺发展过程中瑰丽多彩的制作风格的同时,领略陶艺作品中深厚的文化积淀。

三、在具体的陶艺课教学中,我努力做到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对三维立体的感知既有知识层面的扩展又有认识高度层面的质的提升。

我们在课程实施中的具体做法是:坚持三大原则,层层推进,逐步提高。

原则一:陶中有艺。我国作为“陶瓷古国”,陶艺课有着继承民族工艺美术文化的教育特征,进而培养学生民族的价值观和自豪感。陶艺课中“壶”、“罐”、“人物”、“动物”等器物的创作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可以让学生亲近、发现自然之美,进而主动塑造自然、生活之美。同时,陶艺课上经过自己的探索、塑造、上釉等曲折而丰富的全身心投入的学习过程,可以实现学生对艺术的感知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反思与评价。

原则二:注重体验。陶艺是用眼、脑、手、脚等各种器官综合调动所产生的可感可触的艺术。小学陶艺课注重引导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陶土及创造对象的体验之中,让学生感其质、掂其量、悟其性,激发学生创造出蕴有他们内心情感生命的陶艺作品。

原则三:引导创新。陶艺课教学中,我采用了迁移式、裂变式、独创式等方法,利用单独创作、个别组合与多人集体创作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激发学生进行陶艺学习过程中的不断创新。

在实践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待于今后加以解决:一是原料长期使用问题,如何充分利用地方资源的优势,为陶艺课注入更为丰富的内容?二是陶艺教学可持续发展状况等问题的研究。三是陶艺教学的个案和教学参考研究,如何提供信手拈来的教案和课外阅读材料,怎样在实践中不断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