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高职院校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浅论高职院校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改革

王丽丽

王丽丽

(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黑龙江哈尔滨150000)

摘要:高职院校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应该以校内实训和企业合作为导向,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目标。

关键词:商务英语;教学改革;高职院校

为适应中国对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及学生就业的需要,高职院校商务英语教学应朝着高职方向和素质教育方向改革,即“以实用为主,应用为目的”,以校内实训和企业合作为导向,注重教学实践,以培养学生在其职业范畴内实际运用英语语言的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方向。

1构建符合高职高专院校商务英语课程的教学模块

确定以市场需求为主的高职高专商务英语课程的性质和教材选择。传统高职高专商务英语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重教轻学、重知识轻能力、重语言轻文化、重输入轻输出、重书面轻口语、重教授轻交际和重结果轻过程等倾向,有碍于教学效果,不利于人才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应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兼顾语言基本技能和职业技能训练,明确高职高专商务英语课程性质,选择适应教材,为外贸行业培养技能娴熟、善于交流合作、外语综合应用能力强的新型人才。

1.1构建职业综合性课程

“职业性”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特征,也是高职教育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核心因素。我们应从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性出发,为其精确定位,紧密围绕外贸行业对专业外语技能的要求,强化就业导向和能力本位,强调应用性,打破传统课程结构框架,构建符合职业教育特点和生产一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同时,加强以校内实训和企业合作为导向的专业课程改革。使高职商务英语教学应融学习于使用之中,面向市场,将“基础型”英语教学转向“应用型”英语教学。只有这样,才能为高职商务英语教学赋予旺盛的生命力。

1.2以就业为导向,把职业资格证书纳入教学计划

高职生英语应用能力是就业导向要求的重点,是具有职业应用能力的重要体现。为适应社会对就业人员职业资格的需求,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必须把职业资格考证纳入教学计划之中,将证书课程考试大纲与专业教学大纲相衔接,强化学生技能训练,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顺利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

2走产学相结合之道,实现学校——就业岗位的“零过渡”

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学科型高等教育的区别在于它的培养目标是职业性、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技能培养是它核心的内容,脱离了这个核心内容,就不能称其为职业技术教育。为了突出培养学生适应岗位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学生作为职业人所具有的职业素质,高等职业教育必须要进行实践性教学环节,并且不能只在模拟状态下完成。实际工作岗位的真实性、复杂性和综合性经历和体验,即真正“职业人”顶岗锻炼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而这些只有产学研结合才能实现。

高职商务英语教学应和其他专业教学一样,从教学课时中分配出一部分实训的时间,把课堂教学和就业所需的实训教学结合起来。这能提升英语就业教育的环境,有助于弥补课堂教学口头传授的不足,增强语境的真实性。语言实训能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主动寻求未来岗位对知识能力的需求,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强化其今后就业时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岗位工作能力,有利于毕业生快速地就业。

因此,高职院校可以和与本校专业相关的,具有一定外事业务的企事业单位签订人才培养合同,建立实训基地。校企协作完成教学计划,合理设置英语教学实训课时,由教师带领学生到企业实地参观,参与企业岗位培训,到实际工作岗位中去应用和解决英语问题。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仅仅是高职教育教学的一个场所。高职院校的学生只有走出教室,走进生产车间、社会的广阔天地里,才能顺利地走向未来的工作岗位。

3实现多元化就业能力考核办法

3.1英语应用能力考评

改革高职英语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在就业中的适应性,不仅体现在考试分数的高低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学生对实际操作技能的掌握和社会对高职毕业生应用能力的认可程度上。因此,对高职生学习成绩考核要从单一的卷面测试逐步转向英语应用能力的全面评价上来。打破传统的以笔试定成绩的局面,强调笔头功夫和嘴上功夫“齐抓共管”,听、说、读、写、译综合考评,使学生更注重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摆脱应试学习模式。

对于参加英语实训教学的学生,接受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质量考核。企业在共同指导学生实践中,对学生英语技能和实际操作中的表现做出各方面的评价,教师在学期总评时,按一定比例归入学生能力考核成绩。这种校企共同参与培养英语应用能力实践的考核办法,最能体现就业导向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学定向性、适应性的特征。评价结果是高职生就业、上岗前展示英语应用能力水平最有力的说明。

3.2就业综合素质评价

以就业为目的的高职教育应是全面的素质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学会做事,更好的就业,而且要培养学生相关的职业素质,学会做人。知识和素质能力全面协调发展的人才,才称得上是全面发展的高技能人才。因此,高职英语教学要重视学生就业素质的考核和评价工作,将学生就业素质的培养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设计学生素质考核与评价方案,加强素质教育过程评价,发挥考核评价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高职英语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除了教授学生英语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注意观察学生学习中表现出的,如语言表达与协作能力,思维与分析能力,求知创新能力,爱岗敬业的精神,大方得体的言谈举止等行为。这都是学生就业所需的职业综合素质的表现。对于这些行为的表现,好的,教师要予以褒奖宣传;不足的,教师要注重培养提高。并且,教师要用分数的形式纪录下来,加入学生最后的综合考评。以此来帮助教师确立不同学生素质发展的目标,同时让学生全面认识自我,激发成才斗志,树立信心,提高职业素质,奠定高职人才基础。

3.3英语等级证与商务英语技能证书并行

为了检测学生英语水平程度,同时也为了检验学校的教学质量,中国高职院校一直把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三级半作为主要考核标准。考虑到目前我国高职生英语入学水平的现状,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的内容与难度,分笔试和听力部分。各部分内容都突出了应用性、实用性的特点,能够较好地检测考生运用语言的能力。把英语应用能力考试作为高职公共英语教与学的检测手段,有助于学生和教师了解英语学习情况,对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和改革起到了一定的辅助和促进作用。

高职英语教学的标准是“实用、够用”。为适应市场需求,遵循就业导向,高职英语教学应丰富英语等级考试的对象。各行业独有的职业英语技能证书具有行业的适应性,是对高职生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的鉴定性考试。学生就业时持有一份职业英语技能证书会更有专业性和说服力。因此,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根据所学专业取得相应的职业英语技能证书,也可视同该课程合格。

总之,高等职业教育中的英语教学应该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出市场、企业所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李丹.社会就业导向与高职“实用英语”教学[J].教育与职业,20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