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肝清热利湿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疗效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08-18
/ 2

疏肝清热利湿法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疗效观察

于振宇[1]陈德宣[2]顾薇华[3]

于振宇[1]陈德宣[2]顾薇华[3]

(1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老年病科辽宁东港118300;

2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老年病科浙江温州325000;

3上海市嘉定区中心医院老年病科上海201800)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疏肝清热利湿法对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86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铋剂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幽门螺杆菌疏肝清热利湿法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74.42%,对比两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使用传统的铋剂治疗相比,疏肝清热利湿法对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具有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更高,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关键词:疏肝清热利湿法;幽门螺杆菌;胃炎;临床效果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治疗相对困难、容易反复性发作[1],对患者的生活与工作带来较大的困扰。其中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等众多疾病的致病因子,更是胃癌的启动因子之一,因此要治疗该病,根除幽门螺杆菌非常关键。西医治疗方式对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的治疗效果不一,且经济成本较高,容易出现不良反应[2]。本文发挥出中医药的优势,对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应用疏肝清热利湿法,以改善患者脾胃的生理功能,得到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4年12月之间收治的86例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胃镜和病理诊断确诊为慢性胃炎,所有患者满足:胃脘胀痛、感觉灼热;恶心呕吐及反酸;早饱;口渴但不思饮;大便溏、不爽以及舌质红、舌苔黄腻。采用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在20-69岁之间,平均为(42.35±5.72)岁,患者的病程在2个月-14年之间,平均病程(5.23±1.58)年;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14例,年龄在19-69岁之间,平均为(1.67±5.41)岁,患者的病程在2个月-15年之间,平均病程(5.97±1.38)年。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差异较小,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枸椽酸铋钾胶囊进行治疗,含铋110mg,每天给药4次,同时使用阿莫西林分散片和甲硝唑片进行配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应用疏肝清热利湿法进行治疗,药方组成为:枳实10g、白芍15g、柴胡12g、郁金15g、浙贝10g、夏枯草30g、甘草6g、厚朴15g、蒲公英30g以及乌贼骨20g,用200ml水煎服,每日服用一剂。两组患者均以4周作为一个治疗周期,期间不服用其他抗幽门螺杆菌药物等。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进行观察对比。

疗效的评价标准:显效:患者的为脘胀痛、反酸、口渴、恶心呕吐、舌苔滑腻等临床症状得到非常明显的改善或完全消失;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较大的改善;无效:患者治疗之后的临床症状改善较小,胃脘胀痛等症状仍然对日常生活产生影响。总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患者人数?100%。

幽门螺杆菌的疗效判定标准:患者停药4周后进行复查,显示幽门螺杆菌为阴性则判定为有效,否则为无效。

1.3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中的数据资料均录入到SPSS17.0软件实施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使用百分比的形式表现,比较采用X2值检验,以P<0.05代表观察组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7.62%,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4.42%,对比两组的差异结果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表1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n(%)]

组别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观察组(n=43)14(32.56)27(62.79)2(4.65)41(97.62)*

对照组(n=43)11(25.58)21(48.84)11(25.58)32(74.42)

注:与对照组比较,*代表P<0.05

2.2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

表1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对比[n(%)]

组别例数有效无效

观察组4328(65.12)*15(34.88)

对照组4317(39.53)26(60.47)

注:与对照组比较,*代表P<0.05

2.3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在治疗过程中观察组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现象,且依从性较好;对照组中有4例患者出现轻微的头晕、恶心及呕吐症状,通过干预,患者能够坚持治疗。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是临床中非常常见的疾病,通常认为幽门螺杆菌在疾病的发病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3],临床中通常使用三联疗法进行干预,尽管对于疾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是同时存在成本较高、耐药性高以及不良反应较为明显等不足之处。中医认为,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分为脾胃湿热型、胃络淤阻型以及肝胃不和型[4],蒲公英和夏枯草具有清胃热、利脾湿的作用、白芍与甘草能够缓急止痛、柴胡和枳实能够疏肝理脾,通过疏肝理气、清热利湿达到治疗效果。同时,中药现代药理研究发现,蒲公英、夏枯草和元胡都具有抑杀幽门螺杆菌的作用[5],能够扩张微血管,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多方面作用达到综合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丁平.清热利湿法治疗脾胃湿热型慢性萎缩性胃炎36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2,04(16):17-19.

[2]杨忠诚.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湿热证的疗效观察[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

[3]屈振壮,屈于琛,李炜,等.探讨肝胃不和型胃炎的兼证与治疗[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14):17-18.

[4]洪利生,韩玉华,陈志军,等.金砂和胃散治疗脾胃虚弱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观察[J].河北中医,2012,34(6):840-842.

[5]许少华.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62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1,33(9):1333-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