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例医务人员锐器伤原因分析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0-20
/ 2

23例医务人员锐器伤原因分析

关炳梅李庆平郭艳娟

关炳梅李庆平郭艳娟

(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连云港222002)【摘要】目的:分析医务人员锐器伤原因,提出防范建议、降低危害程度。方法:加强职业安全教育、对全院医务人员培训、提高预防针刺伤自觉性,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规范操作行为。结论:进行跟踪调查、有效干预,最大限度降低危害程度。

【关键词】锐器伤;原因分析;防范

【中图分类号】R89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10-0434-02锐器伤是医务人员临床操作中最常见的一种职业性意外伤害。锐器伤除了给医务人员带来机体上的伤害外,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危害是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影响,医务人员因职业感染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危险性是普通人群的2~19倍[1],现在越来越受到医务人员的重视。现对本院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的23例医护人员锐器伤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锐器伤23名医务人员,其中3、4月份为锐器伤高峰时期,全院住院病人最多时,工作量大。护士18人,医生5人,护士明显高于医生,被刺伤的护士中,主管护师3人,工作两年内护士10人,其他5人。可见护士为针刺伤高危人群,且大多数护理人员处于职业暴露危险状态中[2]。

1.2方法:对23例医护人员发生锐器伤人员的一般情况、岗位、地点、原因、受伤环节、程度、是否被污染的针头刺伤、受伤后的处理等相关问题调查。

2原因分析

2.1护理操作中的不安全因素:锐器伤发生的原因与工作中的粗心、紧张、繁忙、技术不熟练、不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有关。

2.2防范意识薄弱:虽然大多数护士能正确认识被污染锐器损伤的后果,但仍存在侥幸心理,认为感染的可能性不大。

2.3锐器伤防范制度、措施执行不到位:很多护士在工作中不能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措施,为躁动病人操作时,缺乏必要的制动,而导致意外损伤。

3发生针刺伤的处理方法

3.1立即处理伤口:发生锐器伤应立即在伤口远端向近端紧捏挤压,尽可能挤出伤口处的血液,用肥皂水或流动水进行冲洗伤口5~10min,用安尔碘消毒后包扎伤口。

3.2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填写《职工职业暴露登记表》,清楚地记录锐器伤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经过,损伤的具体部位、程度和处理方法等[3],确定相对应的污染源患者,若被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等传染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根据受伤程度及时、定期进行血液检测和预防接种并注射相应的免疫球蛋白等。及时上报医院感染管理科,将受伤情况、处理方式及时、准确、记录在案,并做跟踪随访[4]。

3.3锐器伤后的处理和追踪:一旦发生锐器伤,一定要在第一时间正确处理伤口,快速自救比药物治疗更为重要。依据病人资料,3~6个月跟踪监测血源性感染疾病的相关项目;其中15名医务人员被乙型肝炎的病人针头刺伤且体内无抗体产生时,24小时内肌注高价免疫球蛋白,注射越早越好,最晚不超过48小;同时实行乙肝疫苗的全程接种0,1,6月方案。另外8名医护人员已产生表面抗体,只需对他们进行免疫加强并血清学追踪。半年内23名锐器伤医护人员无感染发生。

4建议

4.1加强职业安全教育,提高防护意识:医院感染管理科每年对在职人员(包括保洁工人)及新上岗人员分批、分段进行培训,力求全员参加;并让其观看在院内发生的锐器伤事件和图片,积累预防锐器伤的经验,从而引导医护人员改变自身不良的工作习惯和行为,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养成良好的防护习惯。培训内容是标准预防的概念及意义、锐器伤的危险性及自我防护措施,提高预防针刺伤的自觉性。让每个受培训人员都能熟练掌握锐器伤发生时应急处理方法及上报流程。

4.2防护原则:严格执行标准预防操作流程,最大限度地强调双向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5]。

4.2.1认真执行安全操作标准,规范操作行为。禁止将使用后的针头重新回套针帽,必要时用单挑法;输液针头拔除后不插入输液袋,不分离针头;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操作后,及时清理场地,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分类放置,尽快就近、正确地丢弃所有用过的锐器;手持锐器物时,要避免将锐器面对他人;禁止将锐器徒手传递;不徒手处理清除玻璃碎片;禁止将使用过的锐器扔入垃圾桶或塑料袋中以免刺伤自己和他人。为不合作、躁动的患者进行动、静脉穿刺或抽血时,可多人协助完成操作,以防意外损伤。

4.2.2任何时候如果要接受血性物质均应在操作前戴手。在特殊情况下戴双层。具有特殊传染性的病人床头应有标识卡,提醒医护人员注意。

4.2.3强制使用锐器盒。锐器盒不可过满,不超过其容积的3/4,有专人管理,放置位置固定、安全[6]。有固定人员运送且配备防护用品,按要求统一处理。

4.2.4进行各种规范操作训练,通过预防锐器伤训练,积累预防锐器伤的经验,改变医护人员在工作中不良的操作习惯和行为。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技术规范,养成良好的防护习惯。

综上所述,进行临床高危操作时,提高防护意识,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集中注意力,可以避免锐器伤的发生。在护理操作中注意每个细节,加强防护,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由锐器损伤所引起的血源性疾病感染,把职业风险降到最低。同时,应建立健全锐器伤检测、呈报制度,进行有效干预的处理、监测,追踪伤者的健康状态,最大限度降低危害程度。参考文献

[1]Danielav,AnnieJS,CristinaI.Occupationalriskinhealthcareandresearch[J].AmJIndustMed,2003,43(4):369-397.

[2]陈小丽.手术室护士锐器伤现状调查与对策[J].护理进修杂志,2008,23(8):730-731.

[3]赵艳红,姚春辉.临床护士发生及锐器伤的危险因素与预防[J].吉林医学,2008,29(12);71.

[4]汪建军.临床护士医疗锐器伤调查分析与防护[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6,1(11);973-975.

[5]刘振声,金大鹏,陈增辉.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0:18-22.

[6]沈传华,方贞琴,石正楠,等.某市护士锐器伤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护理,2007,13(17):17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