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招生考试评价创新的思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2-22
/ 2

教育招生考试评价创新的思考

张强

张强

摘要:考试评价是当前人们普遍认同的评价模式和方法,特别是现阶段不仅要求它具备教育评价功能、质量监控功能、教育调节功能,还要求它具备招生与选拔的功能。因此,在现行的教育体制和课程改革背景下,既要体现考试评价的科学合理、公平公正的原则,又要对学生的知识技能与能力等多方面的表现作出比较准确的判断。这依赖于政府的教育政策导向和管理调控,保证考试评价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和素质的提高,同时体现甄别与选拔功能,确保考试评价较强的社会公信力。本文仅从区域性的中小学招生考试评价创新进行一些思考。

关键词:教育招生;考试评价;创新;思考

一、考试评价观念创新

考试是教育评价的有力工具,是人们普遍认为比较公平的测量手段,它对教育活动和其他某些行为具有很强的导向作用。要创新考试评价观念首先必须解决人才观念创新、质量观念创新的问题。

1.人才观念创新。21世纪将是知识经济占主导地位的世纪,是综合国力竞争越来越依靠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的时代,是国家、民族最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时代。百年树人,重在基础,创新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应该从小学、初中抓起,中小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础,教育者和管理者必须要树立全新的人才观。

2.质量观念创新。无论中小学还是大学,都有共同的教育目的,即: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九年义务教育学校的教育目的是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其基本要求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具有社会生活和能够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等。高中具有为高校准备生源,同时也为社会培养有知识、有特长的劳动者的任务,其基本要求应该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基本的法律观念,具有向某一方向发展的扎实的知识基础,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等。根据这一目的及要求,在各类考试中,应对向不同方向发展的学生,注重个性差异,考试内容重点应有较大的区别,不能以单一的笔试分数多少来决定取舍。

3.考试评价观念创新。考试评价作为一种被社会全体成员所共同选择、共同遵循、共同信赖的教育尺度,它具有教育评价功能、质量监控功能和教育调节功能。考试评价尺度作为一种测量教育质量的社会尺度,相对于整个社会是公平的、合理的、可靠的。考试评价对人类智力、智能的无法精确测量,有可能测出了大部分显能,但还有一部分显能和潜在能力是测不出的,无论怎样优化考试评价模式对人的潜能也是无能为力的。考试评价也不是任意的,都有一定的客观性和规律性。而新课改下的高考改革方案倡导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和统一选拔考试三位一体的、多元化的招生考试评价体系,有利于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扩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权,更好地选拔和培养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各类人才。

二、考试评价制度创新

考试评价制度是教育教学的核心制度,是教育教学的指挥棒。考试评价制度创新可分为考试评价内容创新、考试评价形式创新两个方面。

1.考试评价内容创新

根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明确规定考试内容重点,有利于减轻学生的考试负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的提高,有利于我们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促进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自己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了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促进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应该严格按照明确规定的考试内容的重点范围进行命题,记忆性的试题要少而精。在一份试卷中,有利于培养创新思维的试题要占较大的比例,简答题、论述题等要把考生引向独立思考而不是死记硬背,让考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看法来回答问题。阅卷评分要以“采点给分”与“采意给分”相结合,注重“采意给分”。简答题、论述题等答卷如果有新意,言之有理,即使与参考答案大不一样,也可以给中等以上的分数。

选择什么样的知识内容作为考试评价内容,与特定的政治、经济、文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欲实现考试评价内容创新,既要追求考试内容的科学性,也要追求考试评价内容的合理性,在科学性与合理性之间取得双向协调和整体最优。一方面,考试评价内容的设计必须具有科学性,忠实地反映学科知识、专业知识的主要内容与基本框架,能够全面、准确地检测和评价不同类型学生的知识结构、技能水平;另一方面,考试评价内容的设计必须具有合理性,是专门针对不同类型学生的智能特点和学习规律来量身定做的,如当前职高、中专类学校分专业招生,就是为培养更能适应社会用人需求和工作岗位需要的专业人才进行正确的考试评价内容导向。

2.考试评价形式创新

目前较普遍的考试形式是闭卷考试,这种考试的成绩主要反映学生记忆力的强弱及应试能力和水平,而很少能够反映其他能力和水平,甚至无法反映。因此,不能过分看重考试成绩,而应该对学生的素质、能力进行全面衡量,要把笔试分数与其他考试形式的分数结合起来分析,特别要重视思想品德的科学考核。

考试评价形式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具有丰富性、多样性,它与考试评价内容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采取灵活的考试形式和考试方法针对不同的课程、不同的考试内容有不同的特点,要求考试的形式、方法与之相适应。比如,政治、历史等人文学科的考试,可采取笔试与口试相结合、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相结合的方法,以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分析说理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如,中学的物理、化学和职校的某些专业课的考试可采取笔试与动手操作能力测试相结合,标准化试卷考试与撰写小论文、搞小发明相结合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探索和创新,有利于缓解、消减学习者对考试的心理负担和负面情绪,有利于全面考查、综合衡量学习者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近几年在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社会学科的考试在这方面迈出了较为成功的一步。

三、考试评价管理创新

学习者害怕考试,主要是考试太难、太严,一考定终身,以分数论英雄,失败者难以面对、无法承受暂时失败的后果。现代考试评价必须坚决奉行快乐主义的原则,激发学习者的主体意识和能动精神,适当降低教育、教学和考试评价的门槛,让学习者快乐地学习、快乐地考试,真正享受快乐教育,快乐才是最重要的价值取向。

因此,要妥善解决考试评价与学习相脱节、与社会实际相脱节的问题。所考与所学、所用都要互相一致,才能使学习者真切地感受到考试评价的意义与价值,从而自觉地按照考试评价的正确指引去主动学习、积极实践。如果考试评价与学习相脱节、与社会实际相脱节,则易使学习者形成学习无用论、考试评价无用论的观念,学习的意义、考试评价的作用都会受到削弱、消减和质疑,教育的价值体系便存在坍塌的危险。我们不仅要实行考试评价密切联系学习、学习和考试评价密切联系社会实际的方针与策略,更要实现考试评价过程与学习过程相统一、学习过程和考试评价过程又与实践过程相统一的管理状态,就是要进行教学内容、学习内容、考试内容等方面的全面改革,做到教育、教学和学习以社会需要为依归,考试以专业培养目标、教学大纲、学习内容为指南,破除那些学习就是为了学习的僵化学习观、考试就是为了考试的庸俗考试观,追求学习的实用性、考试评价的适用性,满足社会对教育、学习、考试评价的现实需求,实现教育、学习和考试评价的社会功能。

作者单位:浙江省龙游县教育局招考办

邮政编码:324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