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的分类

/ 2

经络的分类

杜风坤

杜风坤(山东省泰安市中医院271000)

【中图分类号】R245.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16-0371-02

【关键词】经络别络经腧腧穴痛点

经络包括经脉、络脉、经别、经筋、皮部和奇经八脉。

1十五络脉

十五络脉是十二正经各有分出一络,任督二脉各有一条别络,脾经有一大络共合称为十五络脉,而十五络脉的功能是有沟通五脏六腑阴阳表里运行五脏经气的作用,并且能加强促进十二经脉的循环及流注传递。并且和四肢百骸阴阳表里上下全面沟通了十二经上下的循环流注规律。另外从络脉分出的小支为孙络和浮络,它们和网状相同分布全身,主要有腧布经气和带动促进静脉内的血气循环,并且使气血循行于经筋和外表的皮部。

2十二经别

十二经别是从十二正经中分支出来的小分支,它沟通了十二经内外上下,出入于表里之间,并且加强了内外之间的联系,有濡养五脏六腑的作用。

3十二经筋

何谓十二经筋?十二经筋它属于十二经脉中行于体表的一部分,它并不入内脏,主要作用是连接人体筋、肉和骨骼,并且保持了人体正常的运动功能。

4十二皮部

十二皮部是十二经络微小的支络脉,行散于人身体表部分及人体在外表的相应一些浅层肢节的部分经脉经络,它能使人体的卫气即阳气通过小的支络散布于皮肤外侧区域的小络,促进体表及皮肤的脉气经气传布,加强了人体外表的气血循环功能。

5腧穴论

腧穴是经络学经穴中重要的理论基础,临床、针灸、推拿、气功及点穴治病法对于了解运用腧穴更有重要意义。“腧”即有运输转输的意思,“穴”即是穴位、穴口、穴隙、穴道、穴门的意思。腧穴是一门中医不可分割的有直接相应联系的理论基础。而腧穴则是人体经络脏腑的元气运腧转注传递到人体外表部位和经气集注点。就腧穴而论我们祖国医学文献上早有记述。但其定名也不完全统一,例如有气穴、骨穴、孔穴、腧穴、输穴、砭竹孔等。而腧穴不是独立的代名词,讲腧穴必须和经络联系在一起,腧穴和经络脏腑在生理病理上及临床诊病治疗上是息息相通的,完全不是孤立的。我们在临床针刺治病时对腧穴进行针刺和用针灸法及推拿气功和点穴法中,都在不断的发挥着他的良好作用。腧穴应用的好,有调节经气经脉及调整五脏六腑气血的功能,并且能够发挥出体内的免疫功能,加强抗病力,促进人体的健康并且有预防疾病,增强体质的作用,今后临床中不可掉以轻心而不注重经穴及腧穴的功能。

6腧穴的种类

腧穴是我们祖先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在经络学的理论指导下,不断探讨总结和摸索出来的,其腧穴的种类也不是不变的。也是在不断的提高和增加,而十四经腧穴是腧穴的主要大类。

7十四经腧穴

十四经及其分经中各有自己的腧穴,也称为“经穴”,这是指分布在十四经的正经循环通路上的腧穴。这是全身腧穴的主要部分即是一大类腧穴,在我国《针灸大成》记载中,十四经的腧穴即是经穴共有365个。这些经穴的发现是临床实践总结出来的,也不是出自一个人和一个时代,是古代医学家共同的智慧和贡献,包括腧穴都有定位定名,从少到多逐渐发展扩大到今天已成为正式的医学基础理论。十四经腧穴为第一类,是一个大类。

8经外穴

经外穴也称“经外奇穴”,这些穴虽有完名和具体的位置,但是它没有直接列于十四经的循环中,但是经外奇穴也不能单独的作用,它和十四经腧穴和十二经脉、十五络脉、奇经八脉都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但是这些穴的分类也是在不断发展的。例如膏肓俞穴在唐代《千金方》中即所谓经外奇穴中,相反在《铜人腧穴针灸图》中就把这些穴定为经穴了,而没有列为奇穴。而印堂、太阳。脊椎各穴及阑尾穴现在即列入了十四经腧穴中。因此医学理论的发现发展不能停在一个水平线上。

9第三类痛点穴

痛点穴也成为阿是穴,本穴没有任何固定的位置,没有固定的方向及上下分布。在全身体表的任何部位均可发现发生。例如胆囊炎患者在胆俞有压痛点;肩周炎在肩周范围内有一个明显的压痛点,这个阿是穴的发现是在唐代《千金方》中定名的,而也有的医学家称为“不定穴”或是体表的病点,痛点最为明显的部位即是阿是穴。发现应用体表的痛点,对于临床针灸、推拿及功能治疗各种疾病是重要的作用。临床上可利用阿是穴进行针灸、推拿和气功治疗,并且其促进疾病早日恢复健康,促进临床治愈率都有重大的作用。在临床针刺治疗中如果应用阿是穴可缩短疗程。提高疗效作用不可忽视。

十四经腧穴也称为正经腧穴,经外穴也称经外奇穴。而阿是穴即是痛穴,无正经规律无正经配系即是改变和没有固定位置,总分三类,实际是两大类:一类为正经穴,一类为非正经腧穴。腧穴包括经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它们有一个相同点就是均可治疗该穴所在部位和相近组织器官中的局部的病灶。十二经的一些腧穴,特别是在肘膝关节向下面的一部分腧穴,不但可以用来治疗面部的疾病,并且还可以治疗本经循行所到的和远侧部位的一些组织器官的病症。有一部分腧穴还可以治疗和影响到全身的各部位的功能和病症,就用外关穴来讲,它不但能治疗上肢关节一些病症还可以治疗头部和乳突耳部的病症。同时还可以用本穴来治疗外感发热头痛一些病症。例如足三里穴不但可治疗下肢的风湿腿痛及肢麻病,而且还可以加强胃肠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和促进食欲,加强胃肠抗病力及人体的免疫系统的功能。十四经腧穴与临床治疗作用关系相当大。它的基本规律是沟通各经脉、经络,凡各经有病症通行与本经相联系而产生的病症均可在本经穴上采取针刺、艾灸、推拿和气功点穴及放血疗法。只要方法得当必然会促进病症的早愈,并且能加强人体的抗病力及延缓人体组织器官的退行和老化。

为何一经腧穴可治疗本经和其他病的疾病?因为经络腧穴的气是相通的即是:上病取下,下有病取上穴,左侧有病取右侧,右侧有病取左侧,就是说明了经络、腧穴相互联系的作用。人体的一大部分腧穴是有两重作用的,也称为双重性,例如天枢(穴)可用来治疗腹泻,也治疗大便不通。这就给我们临床治疗疾病开展了一条道路,是临床诊病治疗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明·马莳註.《黄帝内经素问灵枢合编》清嘉庆十年大文堂刻本.

[2]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56.02.

[3]高时显.吴汝霖辑校.《难经集注》中华书局聚珍仿宋版印1983.03.

[4]孙国杰.《针灸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05.

[5]王新华.《中医基础理论》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