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论而有“道”、行而有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2

教师应论而有“道”、行而有德

姚宝兰张小丽

姚宝兰张小丽山东省栖霞市实验中学265300

德育教育就是教育者按照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科学理论体系的指导下,通过一定的内容、方法和手段,对受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的实践活动。德育始终被放在培养合格人才、高素质人才的首位,是由其特殊的作用所决定的。韩愈有语曰:“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为达到教书育人的最终目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应该论而有“道”、行而有德。

一、德育教育应该因人而异,依据人的内质选择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记得上届毕业生在第二轮全市摸底考试之后,优等生普遍情绪低落,上课无精打采的,全然没有了一直以来你追我赶的学习劲头。我马上召开了他们的座谈会,十七位学之骄子在我面前渐谈渐开,问题也终于明朗:对他们而言,追刘锐(全校第一、全市第一的尖子生)是望尘莫及,而考重点,又如探囊取物,既如此又何苦逼自己呢?原来他们是失去了向上的动力。于是我问他们:离开了刘锐的日子,我们将无所适从吗?整节课,我们的讨论几乎变成了人生意义和追求的探讨了。最终刘锐风趣地说:“我渴望你们中有谁能冲上来碰撞我一次,也撞出我再上一层楼的火花来。”王超最能煽情:“那我们就不妨试一试?”少年人骨子里毕竟是有那么一种不服输的精神的,大家群情激昂,沉闷的局面被打破了。预选时“刘锐第一”的格局也首次被王超打破,最终比学赶帮的快行车将九·一班送上了升学冠军的宝座,助刘锐摘得了全市最高分的桂冠,都印证了思想教育工作所发挥的作用。

二、德育应该因时而异,依据学生的发展,给以准确的“点拨”。

集体教育是德育教育的主要方式,多采用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在学生生活、学习和身心发展的不同阶段,给予方向性的指导。学生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思想上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认知障碍,这就需要教育者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发展特点和性格特点,抓住思想认识的关键问题,适时地给予教育,这样的教育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保证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借中考复习前一竞争意识激发题为例:

先给出两个假定:(1)假如两人同进每次仅容一人通过的窄门,你会怎样做?(2)假如两人同进仅能进去一人的大门,你又会怎样做?刘锐抢先回答第一句:先请别人进!理由是我们中华民族有“礼让三先”的美德,优良传统不可丢,我称其为“义气”;王超略作思考回答了第二问:抢先冲进大门。理由是:关键时刻,要把握住成功的机会,与其让庸才占其位,莫如以自身英才报效祖国、造福社会,我赞其“志气”。随后,全班同学纷纷就此发表看法,很快达成共识:在知识的获取上,拼搏进取最美丽。

三、德育目标要高定位,德育渠道应多方位,目标要求与教育方式应多样化。

中国古代教育家普遍重视“立志、乐道”。孔子要求学生“志于道”,并且要达到“乐道”的境界,乐于为实现理想而献身。孟子主张“持志”,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联系当今社会实际,把思想品德教育定置于一个比较高的位置上,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思想品质好的学生来,这就需要教师有很强的“论而有道”的基本功。

在实际操作中,德育教育可贯穿于学科教学及班级日常管理之中。所谓“学校无小事,事事有教育”,因而德育教育呈现出渠道的多方位、方式的多样化。

1.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渗透。要结合形势政策教育,对学生进行人生观、人生目的、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人生态度及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正确认识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懂得做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做人的道理等;结合语文课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爱校爱他人等情感教育,把美好的品行透过人物分析折射到学生的心上、身上。

2.主题班会的形式。像新班开学伊始的“放飞理想的翅膀”,学生成绩不理想时的“勤奋是刻苦的忍耐”,一次单元测试全胜后的“我们的最好成绩永远是在下一次”,针对中下游学生讲的“为自己加油”等,在各个不同时机都起到了振奋思想、激发斗志的作用。

3.评讲影视、文学作品的形式。要借事喻理,以史为镜,以人为鉴,尤其是以正面人物的优秀品质来教育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教育,更有利于形成自己的完美人格。

此外还可利用参观访问、活动类课程等方式从不同侧面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方式的多样化不仅为学生所喜闻乐见,更易于被学生接受,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行而有德,身正是范,从小节处呈现为师风范。

作为教育者,须以自身的模范行为影响教育对象,它能有效地刺激并引起受教育者的模仿行为,按照教育者的思想、人品来塑造自身的人格。因而,教育者的言行、工作态度、思想方法、业务能力以及性格、气质、兴趣爱好、品德等都有示范性,对受教育者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新班级运行之初,我通常在第一次班会上将条款式的《班级运行细则》明示大家,要求每个同学以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来严格要求自己。言传还得身教,我要求学生有主人翁责任感,首先我把班级看成是自己的家:发现地上有废纸就捡起来,不久,地上再不见杂屑;我要求学生要守时守纪守信,首先我自己说到做到,因而班级极少违纪现象的发生;我要求学生刻苦自学、勇创级部第一,首先我自己在日常工作中勤奋努力,为学生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因而班级的各项工作蒸蒸日上。

总之,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要经历反复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在教育过程中予以加强,并根据信息反馈及时地调整教育方式,使学生的道德认识水平稳步上升。而要做好这一切,教师就必须论而有“道”、行而有德,在平凡的工作中绽放师德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