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预防与减少学生解题错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10-20
/ 1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预防与减少学生解题错误

范仁富

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新兴中学范仁富

在初中数学解题过程中,学生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就影响了学生学习效果,甚至影响学生学习信心与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策略来帮助学生预防与减少解题错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增强学生学习信心。

一、抓学习习惯,预防与减少解题错误

在学习过程中,学习习惯也是影响学生解题效率的因素之一。若学生存在不良学习习惯,则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解题错误。如有的学生做题时,没有认真审题,未把握题意则匆忙解题,因而导致解题错误。有的学生则没有形成检查解题的学习习惯,导致结果不正确。如在计算过程中出错,或少了小数点等。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若想帮助学生预防、减少、克服解题错误,则需由学生学习习惯抓起,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习惯,以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解题能力。

第一,树立学生学习信心。在学习过程中,出错是难免的,对于学生的解题错误,教师需要耐心分析与引导,尤其是对基础差的同学,教师更应正确对待,而不是一味的指责与批评学生,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而当同学们经过不断努力而正确解题后,教师则需予以肯定与鼓励,增强学生学习信心,逐步形成学习能力,这样对减少或预防解题错误是有一定帮助的。

第二,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习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强化学生解题习惯的培养与训练,如认真审题、独立解题,认真演算、细心检查与纠错习惯;先复习后做题习惯;对解题加以总结的良好习惯。如归纳解题规律或经验,评价解题方法等。

如在习题、例题讲解时,教师需示范审题,如弄清已知条件,捕捉隐含条件等,以培养学生仔细审题的良好习惯。例如:

二、抓课堂教学,减少与避免知识干扰

在学习过程中,随着内容逐步增多,已学知识会对后面知识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干扰,尤其是一些相似或类似知识,若学生未抓住知识本质,理解不透彻,则会出现知识混淆现象,导致解题错误。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抓课堂教学,有针对性地分析学生错误,采取有效措施来帮助学生减少与避免解题错误。

第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研读教材,也需研读学生,结合教学经验预测出在本课知识学习中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然后指定有效教学计划,以帮助学生减少或避免出错。如去括号合并同类项的常见错误:(1)不会正确判断括号前的“+”、“-”号;(2)变号不彻底,仅仅变化其中的一项或两项。(3)当括号前有数字时分配律的应用太差。(4)合并同类项符号易出错。这些是学生在学习合并同类项知识中需特别注意的问题。

第二,有针对性的分析与讲解知识。(1)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意随机应变,有针对性的分析学生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加深知识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如学习《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概念后,教师可要求学生找出它们的区别与联系。(1)区别:中心对称图形是指一个图形本身成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则指两个全等图形的相互位置关系;(2)联系:若把中心对称图形对称的部分视为两个图形,那么它们成中心对称;若将中心对称图形的两个图形视为一个整体,那么它们是中心对称图形。同时,有的学生也会混淆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此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进行对比学习,如在常见几何图形中,哪些是中心对称图形?指出对称中心;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指出对称轴的条数(填好下表)。这样,可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识,以免产生知识干扰,出现混淆现象。

另外,教师还可设置陷阱,提问基础一般的,会出错的同学,然后引导其他同学来分析其错误成因,这样可通过反面知识对正面知识加以强化与巩固。此外,教师还需布置一定的课堂练习,以暴露学生解题错误,引导他们及时改正错误。

第三,重视课后辅导,注意讲评的总结性与典型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仔细分析学生作业中的错误,并归纳与总结学生普遍性、典型性的解题错误,然后课堂上进行详细讲评,展开知识延伸与比较,引导学生复习与总结知识。而对于一些个别错误,教师还可个别指导,引导学生自主纠正错误。另外,教师可引导学生准备好一本错题集,记录下自己平时练习或考试的中的错误题目,并写出错题正解,以便复习与巩固,避免再犯同一错误,逐步提高解题能力。

此外,教师还需改变教学模式,以增强学生解题能力。(1)实践创新法:突破课堂局限,引导学生融入社会生活,以培养学生质疑、求新、求异思维。(2)目标激励法:确定学习目标,形成学习动机;(3)合作交流法:增强师生互动交流,引导学生归纳错误原因,把握学习方法,提高解题能力。(4)自我表现法:鼓励学生表述自己的看法,修正他人错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