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及其调试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3-13
/ 2

浅析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心理问题及其调试

刘妍

刘妍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商务系510507

摘要连续扩招导致全国高职院校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导致高职毕业生就业时出现就业心理问题。笔者基于平时与高职学生的交流,对高职毕业生的择业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尝试提出相应的心理调试策略。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心理心理调试

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高层次的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任。近年来,连续扩招导致全国高校毕业生急剧增加,根据劳动社会保障部科研所的统计,2011年我国高校的毕业生数量达660万人,再加上往届没有就业的毕业生,目前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总计超过900万人,其中高职院校的学生数额已占据全国高校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大幅增加和严峻的就业形势使其就业问题不仅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对象,更是高职院校等相关部门和人员的重要研究课题。笔者基于平时与高职学生的交流,对高职毕业生的择业心理问题进行分析,尝试提出相应的心理调试策略。

一、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

(一)自负心理与自卑心理共存

目前,高职教育日益受到重视,部分媒体大肆舆论宣传高级技术人才短缺、企业招聘待遇丰厚,却未提及这只是个别领域的特例,而不是普遍现象,导致部分高职毕业生不能客观认识自己,常常不考虑社会需要和个人实际,高估自己能力,追求超越个人素质的职业。在择业过程中表现为择业期望值过高,不愿到基层、农村、小企业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业,不愿承担艰苦的工作。然而,随着高校的扩招,一些高职院校的学生就业率不高成为一道无形的阴影,加之社会上对高职院校的认识误区和对高职毕业生的偏见,出现许多高职毕业生个体就业难、大学毕业即失业的现象。这导致他们在择业中缺乏自信心,不能客观认识自己和自己的专业,致使高职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不敢参与就业市场竞争,没有信心和勇气面对用人单位,不能向用人单位展示自身的长处,严重影响了对职业的选择和获得。

(二)独立性与依赖性共存

双向选择的就业改革为大学生提供了许多公平竞争机会和环境,自我意识的成熟和强化使多数高职毕业生渴望能有所作为。但面对激烈竞争的社会现实,他们又犹豫和彷徨,因为他们的文凭在就业竞争中相对偏低。思想上和心理上渴望独立,在现实择业时,他们又常常感叹自己能力有限,缺乏自我选择和决断的能力,不得不依赖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部分高职毕业生在择业中不主动去联系单位,不积极参与竞争。“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成为部分毕业生的口头禅。受这些心理的影响,部分学生得过且过,上课旷课、考试作弊,导致其择业竞争力进一步下降。

(三)外表平静与内心焦虑的矛盾

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使许多高职毕业生对未来忧心忡忡。他们在就业时表现得不知所为,急功近利,焦躁不安。优秀学生担心自己找不到理想的单位;成绩一般的学生担心自己高不成、低不就;成绩差的学生担心自己找不到单位。众多的焦虑和担忧,使许多高职毕业生行为选择上表现出更多的冲动性、情绪性、盲动性、多样性。此外,对自己能力的担心,使得许多高职毕业生对未来充满忧虑。为了能在以后的求职择业中增添厚重的竞争砝码,有同学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自考、考本科上;有同学认为多一本证书就多一份就业的机会,从而专注于考各种各样的证书;也有同学因失去对自我的准确定位,随波逐流,盲目行动,缺乏理智,浮躁地崇尚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跟着感觉走。

二、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成因

(一)就业形势日趋严峻

随着高效学生规模的扩大,需要就业的毕业生数量更多,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矛盾仍然十分突出。面对就业,高职毕业生心理更复杂,就业本身是各种矛盾的汇集,面临着艰难选择。就业过程中第一次真正与现实产生冲突,因而感到困惑、震撼、茫然、惆怅乃至产生不满情绪等。调查表明,高职毕业生在第三年的心理压力主要来自就业问题,尤其在遭遇就业竞争的客观困境时,主观上更多表现出了明显的无助、失望、不自信等心理问题。

(二)社会及学校环境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大力推进,一些企业为了追求社会声誉,把需求量较少待遇丰厚的短缺高级技术人才大肆渲染,给社会、家长、学生造成误导。同时,由于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现实,为用人单位挑肥拣瘦的招聘与使用人才提供了条件。高职毕业生较高的学习目标和理想不能如愿实现,又不愿意从最基础、最底层、最现实的学习和实践活动做起,学习心理矛盾而复杂,造成高职毕业生高不成低不就的茫然和浮躁心态。另一方面,由于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把自己定位在普通高等院校,所以高职学生为了维护自己的自尊和虚荣,在择业时就必然以“高职大学生”自居,认为岗位必须与自己身份相符,待遇要与自己名声相配,工作环境要优越等,这些想法为高职毕业生就业和择业提供了心理门槛,提高了高职毕业生的择业期望值。

(三)自我认知不到位

由于社会经历不足且处于快速自我发展的阶段,受到社会诸多因素的影响,高职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的自我认知容易出现偏差。由于没有从深层次上去客观认识自己,就容易想当然。想当然在潜意识里其实是自欺欺人的一种心理回避现象,是心理不成熟的表现。在自我认知过程中,高职毕业生普遍存在以下问题:想当然的多,敢于面对自己的少,意行之间的差异比较大,自我认知简单化,他们在思考就业问题时,不善于客观地认识和面对现实,容易使理想和现实相脱节,表现出一定的片面性和幼稚性等。由于自我认知涉及自我的行为、能力、兴趣、爱好、思维方法、世界观、价值观等,且其中的任何一项都不是孤立的,都与外界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如果自我认知不足,在求职中就会表现为犹豫不决、缺乏主见、瞻前顾后、不能扬长避短,以致于丧失机会,因此产生严重的失败感和无助感。在理想与现实、独立与依赖、理智与情感等种种矛盾的交织中,高职毕业生很容易产生心理症结,造成心理障碍。

三、高职毕业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调试

(一)立足实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目前,劳动力市场人才紧缺,而大量高职毕业生不能理想就业,这种现象与高职毕业生“好高骛远”、不能正确认识自我,不能正确认识社会现实有直接关系。因此,高职毕业生要调整心态,学会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转变就业观念,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就业如同一切事物的发展一样,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有一个由低向高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高职毕业生有时要学会“退而求其次”。要有一个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要抱着高能低就的心态。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不是高职毕业生走出校门时的能力定位,而是多年后理论与实践经验积淀的升华。与此同时,高职毕业生既不要因为一时的成功而自鸣得意,也不要因为一时的失败而自暴自弃,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及时转变自己的心态。只有这样,在择业中才能树立良好的心态,获得理想的职业。

(二)学会自我调节,积极推销自己

高职应届毕业生由于缺乏社会阅历,没有工作经验等原因,在就业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挫折。在择业过程中,毕业生难免会遇到不良刺激而出现情绪反应,为防止产生情绪障碍高职毕业生首先要调整好心态,理性定位,其次要加强自我情绪控制。当自身心理平衡难以维持时,应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各种心理调适方法来进行自我调节,如自我激励法、注意转移法、适度宣泄法、自我安慰法、合理情绪疗法、松弛练习法等。自我调适的方法很多,但最主要的是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对择业要充满信心,要注意磨练自己的意志,培养乐观豁达的态度,不要惧怕困难、挫折,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和健康的心理。在人才竞争激烈的环境下,毕业生要想获得理想的职业,还要具有一定的推销意识,积极地推销自己、展示自己。

(三)加强对高职生的不良就业心理的疏导

求职择业的激烈竞争,理想与现实、事业与实惠、专业与地域等诸多矛盾往往会使高职生产生心理压力,引发一些心理问题,教师和相关心理咨询机构应教给学生一些调适心理的方法,让其学会主动进行自我调试,增强自我心理防御能力,或寻求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和支持,尽快克服不良的就业心理,诸如克服依赖心理,提高自主意识;克服嫉妒心理,培养达观的态度,学会全面认识自己和他人,平等相待,真诚沟通,和睦相处。拥有青年雨果的胸怀,他说:“我一定要顽强奋斗,但决不挤倒旁人”;克服孤独心理,加强心理沟通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克服浮躁心理,增加理性,从现实出发,遇事理性地思考,开拓务实,做好眼前自己能胜任、有条件完成的事情;克服恐惧心理,正确对待公众的舆论和压力。

参考文献

【1】乔潮.高职生就业心理现状分析与思考[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09,8.

【2】邓洪玲.高职生就业心理探析及教育对策[J].职业时空,2011,3.

【3】甘旭.高职大学生就业指导[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