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病和贫血程度的危险因素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1-21
/ 2

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病和贫血程度的危险因素探究

张草任惠梅麻晓红

张草任惠梅麻晓红

(大连市甘井子区妇幼保健院辽宁大连1160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儿童缺铁性贫血疾病的发病危险因素和贫血程度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份到2015年1月份期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14例缺铁性贫血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探究分析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病危险因素和贫血程度的危险因素。结果:经过单因素分析,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病和贫血程度的有关因素包括居住地,喂养方式,以及年龄和病程长度,经过多因素分析,贫血程度的危险因素为1岁以内的患儿以及病程范围为1个月到3个月之间。结论:年龄处于1岁之内的婴幼儿的缺铁性贫血发病率较高,同时农村儿童的发病率高于城市儿童,未按时添加辅食的母乳喂养儿童的发病率高于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贫血程度和患儿的年龄以及病程关系紧密,根据分析,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对患儿的缺铁性贫血的临床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病;贫血程度;危险因素;探究分析

【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1-0105-02

缺铁性贫血是儿科常见疾病,属于营养缺乏疾病[1],缺铁性贫血一般常见于发展中国家,会对患儿的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缺铁性贫血发展时间越长,贫血程度越重[2],对患儿的机体器官以及系统功能均会造成严重的危害,选择2014年1月份到2015年1月份期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14例缺铁性贫血患儿为研究对象,探究分析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病和贫血程度的危险因素,现报到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份到2015年1月份期在我院进行治疗的114例缺铁性贫血患儿为研究对象,所选患儿的年龄范围为6个月到6岁不等,其中男孩75例,女孩39例,所选患儿均确诊为缺铁性贫血患儿,诊断标准依据[3]:Hb109g/L~90g/L为轻度缺铁性贫血;Hb89~60g/L,为中度缺铁性贫血;Hb59~30g/L,为重度缺铁性贫血;<30g/L则为极重度缺铁性贫血患儿。

1.2方法以及观察指标

采用回顾性分析[4]的方法观察分析本组患儿的临床资料,采用统计学方法确定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病和贫血程度的危险因素。

1.3统计学方法

对上述两组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采用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发病与贫血程度的有关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方法确定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病和贫血程度的危险因素,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缺铁性贫血患儿的一般资料发病因素分析

本组患儿的一般资料与发病因素的关系如下所述:第一,城市患儿共47例,农村患儿共67例,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两组患儿的发病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10.160,P=0.005);第二,本组男性患儿75例,女性患儿39例,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两组患儿的发病率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X2=1.285,P=0.526);第三,本组患儿的发病年龄小于1岁者60例,占总体的52.63%,年龄阶段处于1岁到3岁之间者27例,母乳喂养未按时添加辅食者73例,所占比率为64.04%,与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患儿的发病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1,X2=11.514);第四,本组患儿中,病程长度小于1个月者34例,病程长度为1个月到3个月之间26例,病程长度超过3个月者54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X2=43.774)。

2.2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病和贫血程度的因素单因素回归分析

经过单因素分析,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病和贫血程度的有关因素包括居住地,喂养方式,以及年龄,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病和贫血程度的因素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如表1所示。

2.3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病和贫血程度的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

根据前述的单因素回归分析,其中居住地,喂养方式,以及年龄为发病和贫血程度的有关因素,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病和贫血程度的因素多因素回归分析如表2所示。

3.讨论

根据临床资料[3],缺铁性贫血于营养缺乏疾病,缺铁性贫血一般常见于发展中国家,缺铁性贫血会对患儿的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治疗,病情发展严重,对患儿的机体器官以及系统功能均会造成严重的危害。

本组患者中城市患儿共47例,农村患儿共67例,经过用统计学分析,分析其原因与农村儿童的居住条件普遍较差有着一定的关系,笔者建议应该重视儿童的居住环境改善,采用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和喂养方式以及居住地和病程均是构成缺铁性贫血发病以及影响贫血程度的有关因素,进一步采用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患儿的年龄小于1岁,病程处于1个月到3个月之间为造成缺铁性贫血和贫血程度的危险因素。

综上所述,根据临床分析,确定儿童缺铁性贫血的高发人群,进一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对患儿的缺铁性贫血的临床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义琼,朱易萍,周晨燕等.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病和贫血程度的危险因索分析[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1(12):174-175.

[2]孙静,霍军生,王波等.应用铁强化酱油控制贫血效果观察[J]卫生研究,2012,37(3):333-334.

[3]王丽娟,霍军生,孙静等.营养包对汉川地震后四川省理县6-23月龄婴幼儿干预效果研究[J].卫生研究,2011,40(1):61-64.

[4]唐京京,张翠梅,付四毛等.中山市城区幼儿缺铁性贫血现况调查及相关因索研究[J].国儿童保健杂志,2013,20(s):449-451.

[5]常索英,何武,贾风梅等.中国儿童营养状况15年变化分析一5岁以下儿童贫血状况[J].卫生研究,2010,36(2):21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