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品质的城市数字化管理平台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9-19
/ 2

打造高品质的城市数字化管理平台

王宏弘

——以宿迁为例

(江苏省宿迁市规划局编研中心王宏弘)

中图分类号:TP39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1)09-0000-01

1.引言

城市管理是为保证城市各项功能高效运转和建设活动有序进行而采取的必要调控行为,是政府的重要职能,是建设现代文明城市不可缺少的要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加快,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功能的不断强化,城市管理面临的新课题越来越多,其作用越来越重要。加强科学管理,提高效率和水平,实现城市管理现代化既是城市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又是加快推进城市进程的内在要求。

2.高品质城市数字化管理平台系统结构

数字城市最顶层的或称之为最高层的信息系统平台,被称为数字城市“城市级数字化应用一级平台”(以下简称“一级平台”),在国外称之为“e-CityTopLevelPlatform(TPL)”,是一个关于“数字城市”数字化技术应用的新概念。数字城市“一级平台”建设目的就是为了实现国家信息化在政府信息化、城市信息化、社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各级应用平台和业务应用系统(如:数字城管、应急指挥、公共安全、智能交通、社会公共服务、医疗与社会保障、社区服务等)之间建设网络融合、信息交互、数据共享、功能协同。

城市级数字化应用级平台采用面向服务的技术架构,使用广泛接受的标准(如XML和SOAP)和松耦合设计模式,基于SOA的技术架构和开放标准将有利于整合来自相关系统的信息资源,并对将来与新建第三方系统平台,应用和信息资源进行整合提供手段,构建易于扩展和可伸缩的弹性系统。

系统平台的总体框架可以分为六大方面:

(1)网络硬件层:包括网络、服务器等硬件设施以及操作系统等系统软件平台。

(2)数据资源层:是整个项目的数据库系统,主要包括业务数据库、分析数据库、数据交换数据库等。

(3)应用支撑层:为项目建设提供应用支撑框架和底层通用服务,主要由两个层次构成,包括应用支撑组件和基于SOA架构基础中间件。

(4)应用表现层:以应用支撑平台和应用构件为基础,除了向最终用户提供“一级平台”功能的各类应用模块,为用户进行信息查询和信息互动提供统一的入口和展示还可以整合“二级平台”的相关业务应用系统。

(5)标准与规范层:标准与规范层包含了系统的标准规范体系内容,贯彻于整个体系架构,是整个项目建设的基础,并指导其他平台系统的建设。

(6)管理及运营维护体系:是数字城市“一级平台”的两个支柱之一,贯穿于整个体系架构各层的建设过程中,保障数字城市平台运行安全、准确,并指导其他平台系统的建设。

3.我市城市数字化的建设情况

(1)网络硬件方面:目前我市一期服务器、UPS电源、摄影测量工作站、等离子电视等网络硬件设施已经采买安装完成,二期网络安全设备也采购安全到位。

(2)数据资源方面:“数字宿迁”建设框架中的数据构成方式与“一级平台”基本相同,现有数据建设主要包括了117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地形数据库;220平方公里主城区地下综合管线数据及数据库;2平方公里市府新区三维建模数据;8555平方公里航摄影像数据。

(3)应用支撑方面:“数字宿迁”建设的关键技术,包括城市空间数据的获取、处理、管理、共享、表达、虚拟现实等数字城市的核心技术。具体表现为: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摄影测量与遥感(RS)技术、数据库与数据挖掘技术、空间数据共享与分发服务技术、三维可视化与虚拟现实技术和城市数字化系统集成关键技术。

(4)应用表现方面:在“数字宿迁”的框架体系中,应用层面系统的建设一方面为“数字宿迁”的信息平台提供动态更新数据;另一方面为行业管理和广大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它主要包括宿迁市地理信息管理与服务、专业与行业应用、公众服务应用和综合应急与决策服务四个方面。

目前,我市基础地理信息平台、地下综合管线信息系统、宿迁市电子地图网络发布系统都已进入测试阶段,将于近期投入试运行。三维虚拟现实系统也即将进入招标阶段,三维建设将全面展开。

(5)标准与规范层:“数字宿迁”的政策法规层主要包括保证“数字宿迁”建设得以顺利进行并能不断完善的政策法规、标准规范、组织机构、资金支持、人才培养、安全保障机制等。

(6)管理及运营维护体系:现阶段“数字宿迁”建设的工作重点主要是放在系统平台建设及数据建设方面,随着平台建设深度的加深,后期平台管理及运营维护也将成为“数字宿迁”必不可少的工作重点,目前我们对后期运营维护管理已经有了初步的构想,有待于进一步的细化。

4.我市建设情况与高品质城市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对比及思考

通过“数字宿迁”与“一级平台”建设情况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数字宿迁”建设框架和“一级平台”总体建设框架基本相同,“数字宿迁”符合了打造成为高品质城市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基本条件,今后我们应着力加强以下几方面建设:

(1)统一框架结构易于扩展和部署

在全市范围内统一采用“数字宿迁”总体框架,避免因为存在不同的应用结构所可能引起的不易集成的可能性。采用统一的框架结构,一方面可以简化了“数字宿迁”各成员单位应用结构,另一方面使得将来容易增加新的应用,保证应用的兼容性和集成性。

(2)统一数据易于利用

通过实现对“数字宿迁”平台各类数据以及其他系统相关数据的集中整台,为相关决策提供依据,并辅助数字城市进行业务监督和管理。

(3)进一步细化各类平台级别

将“数字宿迁”应用平台细化为城市级数字化应用“一级平台”、业务级“二级平台”,企业级“三级平台”构成,城市级数字化应用一级平台总体实现功能,实现对业务级“二级平台”及企业级“三级平台”的信息与数据的汇集,存储、交互、优化、发布、浏览、显示、操作、查询、下载、打印等功能,为城市管理、监督控制、安全监控、医疗卫生、公共服务、惠民利民提供现代化与信息化技术支撑。实现城市级的信息交互、数据共享、网络融合、功能协同。

(4)数字化应用一级平台共享数据仓库分别由:政府电子政务基础数据仓库、城市综台管理数据仓库、社会公共服务数据仓库、经济与企业数据仓库共同构成。实现上述数据存储中心间数据的交换、数据的共享、数据的业务支撑、数据的分析与展现、系统统一的身份认证等。各业务和企业级数据库在物理上相互独立.在逻辑上则是一体化的共享数据仓库。

5.结论

对比分析可以得出,目前城市数字化管理平台亟需解决的问题主要包括:

(1)数据信息量

传统的地理信息系统采用含有少量信息的地形图作为基本平台,很难形象地描述实际地形地貌;不能区分高层建筑与多层建筑;没有地面的微小差别,如植被差别、河海防护堤等;不具备建筑物的外形特征、绿化质量特征等;不能参与三位模型无缝结合。地形图作为基础平台包含的信息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信息需求。基于高分遥感数据的地理承载信息系统能有效地避免这些问题,是未来发展的一个方向。目前这种新颖的地理承载平台已经在军事、国土资源、城乡建设、城市应急等多方面得到初步应用,效果非常明显。

(2)信息共享

由于每个数字化成员单位的数字化起步时间不同,并受到技术水平和人才等问题的限制,每个单位的数字化程度并不一致。同时,由于数字化建设初期,各个单位都是自建自享,采用的建设标准往往存在差异,这就导致了信息资源共享困难。因此必须在国际、国内标准、城市规划行业信息标准化体系的基础上建立本市的规划信息标准化体系。

(3)后期数据更新维护

针对地形数据,数据更新一般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不定期的局部数据更新;二是周期性的全局数据更新。测绘部门在承担日常测绘任务时,要考虑把基础地理信息库更新作为一项任务,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也对周围地物的变化进行测绘,由信息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更新,这样可以把工作化整为零,减少全局数据更新的工作量,同时确保基础空间数据库具有较好的现势性。

(4)技术更新

作为IT产业,城市信息技术水平不断更新,因此要不断的进行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的先进技术手段,提高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保证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