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母沛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2-22
/ 1

欣母沛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研究

席珍珍

席珍珍

(安徽医科大学第三临床学院;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230051)

【摘要】目的:观察欣母沛预防两种不同分娩方式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阴道分娩和剖官产分娩孕妇各100例,随机选取50例使用欣母沛为研究组,50例使用缩宫素为对照组,对两组结果进行观察统计。结果:欣母沛组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产后2h,24h平均出血量均明显少于缩宫素组。结论:欣母沛促进子宫收缩作用显著.对产后出血的预防及效果较满意。

【关键词】欣母沛;产后出血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4)36-0150-02

产后出血是产科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占分娩总数的2%-3%[1],产后出血对分娩期的女性会产生很重大的影响。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病情来势凶猛,发展迅速,如抢救不及时,死亡率极高。产后出血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子宫收缩乏力,目前多数医院宫缩剂应用主要为缩宫素、米索前列醇,但有些效果不佳,只能介入栓塞或手术结扎子宫动脉、髂内动脉,甚至子宫次全切除。欣母沛对子宫平滑肌有很强的收缩促进效用,使用方便。起效快,且对子宫收缩乏力部位无选择性,可最大程度避免发生产后出血的严重并发症。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妇产科2011.6-2014.6月用欣母沛预防产后出血,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分为两种:第一种100例阴道分娩,在我院产科住院病人中随机抽取100例足月妊娠并有产后出血倾向的患者,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妊娠合并贫血,羊水过多,前置胎盘例,巨大儿,继发性宫缩乏力。随机分成研究组(1a组)和对照组(1b组)各组50例,两组孕妇均为孕周37~42周,年龄24-34岁,其他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二种100例剖宫产,选择有剖宫产指征且存在产后出血因素的产妇100例,包括双胎妊娠,子痫前期,前置胎盘,巨大儿,头盆不称,疤痕子宫。随机分成研究组(2a组)和对照组(2b组)各50例。孕妇条件有可比性。

1.2用药方法:研究组使用欣母沛:剖宫产者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以欣母沛250μg(Hemabate,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注射液250μg/m1)臀部深部肌肉注射,阴道分娩者臀部肌注给药。对照组:剖宫产者胎儿娩出后立即给予缩宫素20U宫体注射,阴道分娩者臀部肌注注射。

1.3观察指标:观察产时、产后2小时、24小时的出血量,有专人测量,应用称重法计算出血量,分娩后敷料重(湿重)-分娩前敷料重(干重)=失血量(血液比重为1.05g=1mL)推算出垫子上的血液量,最后累计即为产后2小时、产后24小时的出血量,并作记录。

1.4统计学方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阴道分娩产时产后出血量100例阴道分娩孕妇使用两种不同药物在产时、产后2小时、产后24小时内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表12组顺产孕妇产时、产后2小时、产后24小时内出血量比较,(x-±s)

2.4不良反应

注射欣母沛组100例患者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有14例,7例出现腹泻,3例恶性、呕吐,2例一过性高血压,2例颜面潮红,均未做特殊处理,自行缓解。

3.讨论

产后出血药物治疗主要为缩宫素、麦角新碱和前列腺素。麦角新碱在对子宫上、下段产生收缩的同时也使血管平滑肌收缩,因此发生高血压的几率增加,使其作用受到限制[2]。

缩宫素可通过作用于子宫肌层中特殊的缩宫素受体,使肌细胞动作电位下降,细胞内Ca2+内流,使子宫平滑肌兴奋性收缩。

缩宫素能刺激子宫上段有节律地收缩,减少子宫的血流量。其缺点是在受体位点饱和后,增加药物剂量将不再起作用,巨大剂量的药物可导致水中毒。

欣母沛作为一种前列腺素,具有一定的不良反应。最常见不良反应多与它对平滑肌收缩作用有关,如恶心、呕吐可能与欣母沛刺激胃肠道平滑肌有关。血压升可能与欣母沛致血管平滑肌收缩和心脏排血量有关,但均较轻微,持续时间短,常规对症处理后即缓解。有活动性心肝肾疾病、急性盆腔炎、对欣母沛过敏及有哮喘的患者禁忌。

欣母沛是强效的子宫收缩剂,在预防和减少阴道分娩或剖宫产术中出血方面有明显的作用,其效果优于缩宫素。是预防产后出血的一种起效迅速、安全可靠、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小的方法。值得在有产后出血倾向的孕妇中广泛应用。但应用时要了解禁忌症,尤其对饱胃的产妇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减少恶心呕吐甚至误吸的发生;对有严重心脏病、哮喘和肺部有疾患及子痫前期血压控制不理想的产妇要尽量避免使用,以确保安全。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205-208.

[2]盖铭英审译.美国家庭医师学会编,高级产科生命支持,第4版,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179-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