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甲状舌管囊肿10例误诊分析

/ 1

先天性甲状舌管囊肿10例误诊分析

尹常秋

尹常秋(抚顺市第三医院辽宁抚顺113004)

【中图分类号】R714.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0-0160-01

甲状舌管囊肿是颈部最常见的胚胎发育异常所致的先天性畸形。在新生儿时期囊肿小的可无明显症状,因此,及易误诊。我院于2007—2012年收治的10例先天性甲状舌管囊肿曾分别诊断为先天性喉喘鸣和新生儿肺炎。现分析误诊原因如下;典型病例如下;

1临床资料

典型病例1,男,出生19天,因反复喉喘鸣14天入院。该患儿系第1胎,第1产,胎龄39周,剖宫产分娩,脐带绕颈1周,生后无窒息,出生时体重3700克,生后母乳喂养,出生后第5天出现张口呼吸,吐沫,喉喘鸣,有痰,于当地医院诊断为新生儿肺炎,。给予吸氧及抗感染治疗7天未见明显好转出院,又因吃奶少,哺乳时有间歇,伴颜面青紫,再次入院治疗7天不见好转入我院。入院时查体:T36.4℃,P130次/分,R50次/分,神志清,反应佳,呼吸急促,三凹征阳性,吸气性喉鸣,口周略发绀,双肺听诊未问及罗音,心音有力,心率140次/分,心律整齐,腹软不胀,肝脾肋下未触及,四肢肌张力正常。化验血常规;WBC13×109/L,N50%,L48%,分叶2%,RBC450×1012,PLT270×109/L,血钙及钾钠氯离子及肝肾功均无异常。胸部X片正常.喉镜下可见舌根部一囊性肿物1.5×1.5cm2大小,白色,包膜完整。颈部B超下可见;甲状舌骨上方可探及一液性暗区,形态规则,边界清楚,其内透声均匀。颈部CT所见;颈前正中舌骨后方有圆型低密度区,边界清,周围有完整包膜。诊断甲状舌管囊肿,治疗方法,耳鼻喉科于全麻下用喉息肉钳分次钳夹囊壁,将囊肿切除。送检病理所见;碎组织0.3cm2一堆,镜下鳞状上皮下间质内可见扩张淋巴管,术后复查B超及CT囊肿消失。

典型病例2,男,生后15天,因反复喉喘鸣7天入院,患儿系第1胎第1产,胎龄38周,剖宫产分娩,胎盘羊水及脐带无异常,生后无窒息,出生体重2600克,母乳喂养,吃奶少,吃奶有间歇,生后7天因喉喘鸣,呼吸急促,吐沫,曾于当地医院为先天喉喘鸣补充维生素D及葡萄糖酸钙并抗感染治疗1周不见好转入我院,入院查体;反应好,有喉喘鸣,面色正常,心肺听诊无异常,腹软不胀,肝脾不大,肌张力正常,血常规WBC15.0×109/L,N57%,L43%,HB160g/L,RBC430×1012。血钙1.20mmol/L,PLT280×109/L。胸部X片正常.颈部CT所见;颈前正中舌骨后方有圆型低密度区,边界清,周围有完整包膜.喉镜下可见2.0×2.0cm大小的水泡样囊性肿物,于耳鼻喉科术后病理所见鳞状上皮下可见扩张淋巴管,术后CT显示囊肿消失。

2讨论

甲状舌管囊肿是与甲状腺发育有关的先天畸形,胚胎时期,甲状腺位于舌根盲区,以后下降至甲状腺出生的位置,其下降时形成的甲状舌管通常在胎儿6周左右自行闭锁,缩小时期上端残留为设根部的盲孔,如果甲状舌管退化不全即可在颈部前区中线上形成先天囊肿,包括于颏下至胸骨上切迹之间任何部位,最多的是位于舌骨与甲状腺之间,有少数位于舌根盲孔处,文献报道囊肿发生在舌根上占21%,舌骨上占24.1%,舌骨区为60.9%,胸骨上区占12.9%,本组2例发生于舌根部,本病属于先天畸形临床表现各异,如果不发生囊肿内感染,出血等只表现为颈部前区舌骨下方的圆形肿块,直径1-2cm,囊性感,边界清楚,表面光滑,无压痛,随吞咽或伸舌活动而上下滑动,因为包块多数较小,有因为在中线位置,两侧对称,可多年无变化或无症状,不易被发现,但甲状社骨下端与咽部舌根盲孔相通,咽部炎症波及甲状舌管内,有时食物残渣几异物可经盲孔直接进入囊内,囊内液体被细菌等污染而被感染。发生于舌根部的甲状舌管囊肿多表现为异物感,不适感或吞咽不畅若囊肿较大可压迫会厌引起说话混音似口中含物,若囊肿较小,可无明显症状。本组2例为新生儿表现喉喘鸣,痰鸣,吐沫,吃奶有间歇,易与新生儿肺炎及先天喉喘鸣相混淆,抗感染及补钙治疗均无效应考虑呼吸系统占位病变,行喉镜,B超及CT检查。分析本组2例误诊原因;对新生儿甲状舌管囊肿认识不足,没有对先天喉喘鸣,新生儿肺炎。呼吸道肿瘤正确鉴别,还却乏喉镜,B超和CT等相关检查。因此,对新生儿肺炎,先天性喉喘鸣等呼吸道常见病常规治疗不见好转的应考虑呼吸道肿瘤,及时检查,明确诊断,减少误诊,提高治愈率。

参考文献

[1]阎承先.小儿耳鼻喉科学[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933-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