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迁移背景下代际支持对农村老人生理健康的影响探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子女迁移背景下代际支持对农村老人生理健康的影响探究

易超

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银杏路银杏嘉园410205

摘要:相关调查利用个体增长的模型与农村的实际状况相结合,调查农村老人在代际支持下的生理健康纵向影响。最终发现获得日常照料或者经济支持将加速老人生活的自理能力衰退速度,而提供情感支持、日常照料及经济支持则减慢其自理能力衰退速度,充分体现代际支持对健康的选择效应与用进废退这一理论。多方位揭示代际支持主要是以老年人的需求为中心,其在健康状况允许的利他行为能够有助于老人生活的自理能力得以良好发展。

关键词:子女迁移;代际支持;农村老人;生理健康;影响

随着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重,农村家庭空巢化的加速,老人的生活质量随之发生巨大变化。城市化在推动文化、经济发展的同时亦影响老人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目前我国对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及其生理健康的关注较为缺乏,因此,本研究对农村老人的生活质量与生理健康现状进行跟踪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一、子女迁移的代际支持背景

生活的自理能力为老人单独面对日常活动的一种能力,其能够准确的测量出老人在从事日常生活的基本活动能力与照料需求,从而大概反映老人健康状况。最终丧失生活的自理能力提示老人健康期望的寿命已结束,在之后生命中则需依赖其他人帮助进行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必要活动。传统的代际关系指的是子女提供老年父母经济支持、精神慰藉及日常照料,此类支持均被称之为养老。于中国农村大部分地区,父母的生活照料与经济支持唯一提供者是成年子女,但随着经济、社会、人口的快速转型,中国农村老人的养老功能与家庭结构正经历重大的改变。青壮年的劳动力外流则直接影响农村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从而导致老人的生活质量随之降低。

中国老人期望寿命延长并非意味健康期望寿命的延长,而且许多农村老人生存状态均处于多疾病状态,不仅对其自身造成痛苦,而且给社会与家庭带来重大负担。目前,农村老人的生活状况与家庭养老的相关研究已受到广泛关注,但受调查数据限制,针对子女迁移背景下农村老人健康状况与家庭养老的跟踪研究比较少,而且以往相关生理健康的影响因素研究较少。因此,本文尝试探究家庭养老对农村老人生理健康动态影响,并关注老人心理健康在家庭养老对其生理健康影响中的动态作用。

二、代际支持对于农村老人的生理健康影响

获得良好的社会支持意味着老人基本上拥有较好的健康状况,而缺乏社会支持则增加死亡率与健康状况恶化程度。针对发展中国家的养老体系方面,代际支持产生关键作用,有效的代际支持和家庭老人良好的生活质量及健康状况密切相关。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恶化属于高度多样化与动态化的过程,其容易受外来支持与自身的内在因素双重影响,而对于农村老人,外来支持则依赖其子女所供应的代际支持[1]。在家庭支持极其传统与孝习俗极其强烈的中国农村,成年子女和老年父母间存在双向代际支持,但并非全部的代际支持均有益于老人生活自理。

(一)经济支持对生活自理能力产生积极作用

首先,子女提供给老人的经济支持对其生活的自理能力产生积极作用,但是他们为其子女的经济支持作用却恰好相反。因为中国农村的养老保障系统尚未十分完善,因此子女的经济供养条件将直接决定农村老人健康状况与医疗水平。中国家庭代际支持主要是基于老人经济和健康上的需求,无法维持日常的生活开支将使得老人生活的自理能力不断恶化。当地经济收入的驱动力是致使劳动力不断外流的主要原因,子女的经济状况改善可直接提高对老人的经济支持提供能力。然而,中国传统“互惠型”的代际关系,不但子女向老人提供代际支持,而且老人对子女提供帮助与支持,特别是住房、婚嫁等开支较大的方面,传统上认为属于长辈的义务,从而加大老人经济负担。而老人由于年龄增长而收入递减情况下,如果依旧为提供实物给子女,这将很大程度上降低老人自身的生活质量,从而危及其自理能力。

(二)日常照料的双向性对生活自理的作用

日常照料的双向性对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影响研究报告结果并不相同。老人在健康情况下并不需要得到他人帮助,相关研究显示老人将尽可能的保持独立,仅在其自身无法自理的时候才看重来自子女的支持与经济提供,而接受器械的支持和同住则对老人健康产生不利影响[2]。在同样的身体状况之下,得到更多日常照顾的老人相比获得较少支持的老人所面对的健康风险更大,这极有可能是因为子女细心的照顾无形破坏老人对其自身健康与效用的评估,从而产生依赖性。但对中国农村的老人而言,当其生活无法自理时,获得子女的日常照顾是其快速康复与生存的根本,而针对该方面的纵向分析比较匮乏。

同时,中国的老人在健康允许和闲暇时的情况下,则会协助其子女照看子女与料理家务。根据用进废退这一理论,提供日常照料的老人很可能对其自理能力发挥积极作用。因为老年女性的传统家庭分工和社会角色均比男性提供给孙子女更多的照料和家务方面的帮助。但在中国大量调查显示提供老人器械支持对其生活的自理能力逐渐恶化,针对该假设尚未得以有力证实。

(三)情感支持对其健康状况的积极作用

健康状况和社会支持研究显示情感支持显得尤为重要。老人的健康状况和情感支持存在反向性,但基于中国部分地区的调查数据发现无论是老人对子女情感支持,或是子女对老人情感支持均和老人健康自评存在正向相关性[3]。对各项调查显示的情感支持与日程生活照料减缓农村老人生活的自理能力衰退速度这项结果,本文认为可采用进废退这一理论加以解释,即提供日常照料的老人在劳动期间同时锻炼其自理能力[4]。此外,老人对子女的照料和帮助从另一方面加强代际之间的互惠关系,从而慰藉老人心理,有助于其自理能力得以健康发展。加之农村老人生活圈子相对城市老人更为狭小,他们取得的情感慰藉渠道较单一且局限于代际关系,故代际关系的融洽是子女对老人家庭地位的一种认可,老人在交流中得到尊重和安慰,从而实现自我价值{5}。

三、结论

代际之间的情感交流是互动的,老人向子女诉说自身感受和子女倾听老人均有助于缓和老人心理压力及排解其孤独寂寞,使老人保持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提高其自理能力。针对子女迁移背景下代际支持对农村老人的生理健康纵向影响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获得日常照料与经济支持对老人的生理健康发展产生显著影响,充分说明代际支持对农村老人的生理健康保护效应与选择效应。在健康和经济允许情况下,农村老人在其子女所提供的日常照料与经济支持下,均对其生理健康发展产生显著影响,多角度体现用进废退这一理论,表明农村家庭的代际支持基本符合群体合作的模式。

生活满意度与心理健康的维度均能直接或间接通过改变换代际支持减缓农村老人生理健康衰退速度,但抑郁却能够直接或者间接通过变换代际支持加速农村老人的生理健康衰退速度。研究结果揭示农村家庭的代际支持是一种符合以老人需求为中心的群体合作模式,而且代际支持对农村老人大的生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农村老人予以其子女代际支持,能够使农村老人的生理健康得以良好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萍,李树茁.子女迁移背景下代际支持对农村老人生理健康的影响[J].人口与发展,2012,18(02):61-70.

[2]黄闯.农村老人自我养老保障的现实困境与优化路径[J].探索,2015,13(02):125-129.

[3]李建新,李春华.城乡老年人口健康差异研究[J].人口学刊,2014,36(207):37-47.

[4]魏国芳,曹梅娟.杭州市某农村城市化社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学报,2015,22(11):1-6.

[5]蒋位哲,龙艺.老年教育视野下提升老年人身心健康探析[J].新西部(下旬刊):2014,15(12):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