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生准确定位,运输企业广揽人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3-07-17
/ 2

毕业生准确定位,运输企业广揽人才

赵君

赵君

(山东省烟台市招远交通运输局,山东烟台市265400)

摘要:本文对高校毕业生如何正确评估自己,找准位置,尽早融入社会,为国家、为家庭承担责任进行阐述。同时对运输企业尽快建立企业文化,破解招工难,吸引人才,提高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加以说明。

关键词:定位;规划;企业文化

中图分类号:F2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6035(2013)07-0000-01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说,未来5年,高校毕业生就业规模保持在年均700万左右,约占每年新进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的一半,我国青年就业压力巨大,而且薪资水平较低,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毕业即失业已成常态,有人在四处奔走,努力寻找理想的工作机会,有人埋头苦读,准备考研究生、公务员和事业编。而运输企业到处招兵买马,苦叹招工难。大学毕业生如何顺利的就业?运输企业怎样才能广揽人才?

一、正确定位,做好规划

史上最难就业季,难的不是就业是心态。大学生们必须保持务实理性的态度,结合实际,确定就业范围,先就业后择业。工作以后,从做人开始,脚踏实地,才会有所成就。

80年代,大学生凤毛麟角,处在象牙塔的最高层,是时代的宠儿,家庭的骄傲,考上大学意味着有了铁饭碗。因为那时国家急需人才,大学教育属精英教育,大学生属稀有资源,国家实行的是计划分配,毕业生没有选择工作单位的自由,更不可能随便跳槽辞职。

例如:我们县属的汽车运输公司,当年分来两个大学生,其中一个专业还不对口,计划分配,没得选择,照样安心踏实的工作。转正后,一个被任命为厂长助理,确定为后备干部,一个担任了技术科科长,负责厂里车辆的维修定级,组织破解技术难题。而他们也不负众望,辛勤工作,在实践中学习探索,虚心向工人师傅请教,为公司的发展壮大做出了贡献,受到了工人们的尊重,自己也获得了成就感和幸福感。当时,中专生和技校生都是厂里的技术骨干,非常受欢迎。几十年过去了,他们已成长为工程师、公司领导,有的人还调入政府部门,走上了重要领导岗位和科研岗位,成为行业的中坚力量。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高等教育迅猛发展,大学生也就大众化了,具有了普通性,这是现实,也是大学生们所应该具有的基本认识。每年毕业季,大量的毕业生涌向社会,重点院校毕业生比比皆是,博生生硕士生随处可见,文凭已逐渐贬值。水涨船高,热门岗位提高了对应职人员的要求。大学毕业生与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由原来供不应求逐步转为供大于求,高校毕业生的优越感已荡然无存。

双向选择,自谋职业是一把双刃剑,充足的自由带来十分的困难。大学生风华正茂,克服不了“精英”心态,没有完整的职业规划,不懂自己的定位,自然处处碰壁。又不甘心到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工作,感到父母为培养自己花费了巨大的心血,倾尽精神和物质财力,而自己毕业后却连基本生活都维持不了,更谈不上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因此,一心想挣大钱,急功近利、浮躁,从而形成了就业难。同时,个别父母的思想观念也存在问题,感觉孩子工作不理想自己就没有面子,直接影响了孩子的就业观。在当今社会,找一份工作并不是很难,难的是这个工作自己喜欢并且适合自己。

就业关系到现实生存,更关系人格尊严。帮助解决做好就业,不仅关系毕业生本人的生活,更关系到他们背后的整个家庭,关系到社会的长远发展和现实稳定。社会和家庭应引导他们降低就业门槛,树立先就业再择业思想,到具体而平凡的工作中去锻炼,积累人生经验。要明白学历只是敲门砖,进入工作岗位以后,不论是机关、事业单位还是企业,最看重的是能力,看你能不能独立负责的完成某一项工作,所以学历问题并不是绝对的。如果能正视现实,大学生养猪、卖猪肉、扫马路、当保姆也就正常了,广大毕业生就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广阔舞台,从而放飞精彩梦想,实现人生价值。

二、认清自我价值,合理确定工资水平

近几年高校扩招,大批同质化的毕业生涌向社会,形成就业难,造成价格战,低薪酬是大学生与有经验之人竞争的重要利器。企业为了使自己的产品价格有竞争力,必须严格控制成本,给出的工资不会太高。而大学生为了使自己生存并发展,就要认清自己的价值,要考虑到当今就业压力越来越紧张的社会现实,合理确定工资水平,提高竞争优势。

大学生对自己工资的确定,要以同层次人群定价为参照,结合自己的独特价值最终决定。如果只考虑生活需要,个人的面子,算计自己在大学期间的投入的精力和财力,就可能与市场脱节,直接导致就业难。我们应该往长远想,大多数人经过几年的打拼,工资也是会逐渐提高的。

三、运输企业要转变观念,打造优良就业环境

随着现代运输业的发展,公司迫切需要具备较广博知识面、较高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交通运输专业每年的毕业生远远满足不了人才缺口。我国运输行业从业人员的学历水平、高级技师人员比例等远低于全国各行业的平均水平。但相比其它岗位,大学毕业生对此没有太大的兴趣,从业意愿比较低。企业招工难,留人更难。就业与招工的“两难”,正是就业预期与现实环境的矛盾反应。企业要打破这个格局,必须充分利用好场地资源,通过举办校园和社会招聘会等多种活动,与高校搭建更多对接平台。企业还应转变思想观念,克服短视行为,积极投入人力、财力去培养新人,为应届生提供实习岗位。企业之间的竞争即是人才的竞争,人才匮乏的企业不可能获得长远的发展。吸引和留住人才的方法有多种,如提供有竞争力的酬薪,制订完善的医疗保险福利制度,提供完整的职业培训,创造一个激励型的、充满创新气氛的开放环境,增强员工的竞争能力。

政府和领导机构要积极创新机制,对进入企业和基层的高校毕业生进行补贴和奖励,对接纳大学生的企业给予经济上的支持和政策上的优惠。例如:山东省宁津县政府就人才引进实施“双薪双管”机制。“双管”指大学生到企业就职可享受事业编制,安置考核由组织部门负责,工作生活由用人企业负责。“双薪”指人才可领取企业、财政双份工资。再如:我们市的招金集团委培生制度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公司选派学生到高等院校学习对口专业,减免学生的学费,学生毕业后按照协议回到公司工作。此举既解决了公司后需人才,又排除了毕业生的后顾之忧,打破了就业难和招工难的瓶颈。

结语:大学生必须从传统观念的束缚中摆脱出来,适应现代社会的变化,把自己放到普通劳动者的位置上。破除“精英”观念,先就业,再择业,靠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致富。

企业文化是吸引人才核心因素,也是留住人才的法宝。运输企业应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行人性化管理,注重员工个性,提高凝聚力和向心力,使员工人尽其用,劳动付出得到认可。

参考文献:

[1]彭志强.从企业家角度支招大学生就业难[N].新浪博客。

[2]曹琳.人性化的企业文化吸引人才的磁石[J].商业文化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