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开颅手术及微创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阳建权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对比开颅手术及微创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阳建权

阳建权

湖南省邵阳市隆回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湖南隆回422200

【摘要】目的:探讨针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观察比较分别采用开颅手术和微创手术治疗后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安全性。方法:采用我院2012年10月-2015年10月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9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实施随机分组。观察组(45例):临床微创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45例):临床采用开颅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安全性。结果:完成治疗后,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未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在临床手术时间、患者手术过程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几方面,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表现为显著优势(P<0.05)。结论:针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临床分别采用微创手术的方法以及开颅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最终获得的临床疗效相当,但是微创手术的治疗安全性更高,针对患者术后身体的康复能够发挥显著的促进效果。

【关键词】开颅手术;微创手术;基底节区脑出血

脑出血作为一种脑血管疾病,于临床极为普遍。此种疾病表现出较高的致残率,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为严重的影响,严重情况下甚至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针对此类患者,小量出血,无手术指征者可采用保守治疗,但对于大量出血者临床主要采用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当前采用的手术方法主要是微创手术的方法以及开颅手术的方法【1】。为了探讨最佳方法对脑出血疾病进行治疗,本文主要针对我院收治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临床分别采用开颅手术的方法以及微创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最终对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安全性进行对比,现将临床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我院2012年10月-2015年10月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9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实施随机分组。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分布为37岁-75岁,平均年龄为(49.2±2.5)岁;对照组:男26例,女19例;年龄分布为39岁-76岁,平均年龄为(49.5±2.6)岁;两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未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

1.2诊断标准以及排除标准

针对所有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实施头颅CT检查以及MRI检查,最终有效确诊。两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全部签署知情同意书。所有患者全部具有高血压病史,将表现为心脏、肝脏以及肺部脏器疾病的患者进行排除,将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排除,将疑似脑动脉瘤及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的患者进行排除,将基底节区以外的其他部位脑出血患者进行排除。

1.3方法

针对观察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临床采用微创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对患者完成局麻后,于患者额部制作横向切口,采用颅锥于患者的穿刺点实施锥孔,缓慢置入引流管,用5毫升注射器对患者的颅内血肿进行抽吸,观察患者的引流管流出暗红色血性液后,连接三通管及引流袋,缝合切口,固定好引流管。完成手术后,对患者实施颅脑CT复查,对患者的血肿情况进行观察,并且采用尿激酶(2万U),通过三通管向患者的血肿腔内部进行注射,保留2小时后打开开关,将血肿症状有效消除【2】。

针对对照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临床采用开颅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全麻满意后,针对血肿的范围进行定位,设计好切口(弧形或者马蹄形),切开头皮及皮下组织,骨瓣成形,剪开硬脑膜,于外侧裂下方血管较少的区域打隧道,直至患者的血肿腔,将患者的血肿清除,彻底止血后,留置引流管,逐层关颅【3】。

1.4观察指标

针对两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临床手术时间、患者手术过程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对比。

1.5疗效判断标准

采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对两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检查,并且利用减分率对两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4】。治愈: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的程度大于91%;显著进步: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的程度在46%与90%之间;进步: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程度在18%与45%之间;无效: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的程度小于18%。

1.6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完成所有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以形式表示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等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以%形式表示治疗总有效率计数资料,以P<0.05为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治疗总有效率

完成治疗后,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未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具体情况可见下表。

2.2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

完成治疗后,在临床手术时间、患者手术过程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几方面,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表现为显著优势(P<0.05),具体情况可见下表。

2、讨论

脑出血于临床较为普遍,患有此种疾病后,不仅会导致患者表现出机体病理反应以及脑组织病理反应,而且脑出血患者血肿分解产物以及出现了血肿压迫现象后,会导致诸多血管活性物质被释放,进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威胁。临床针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主要采用开颅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采用此种方法即使能够获得一定的疗效,但是因为对患者造成的手术创伤较大,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出血量较多以及完成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高,从而导致患者的临床预后质量表现为一定程度的下降。

近几年,伴随着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针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在实施临床治疗过程中,微创技术获得了广泛应用,并且能够获得明显的治疗效果。同开颅手术方法进行比较,微创手术具有诸多的优点。①对患者制作的切口小,能够将患者的痛苦感有效降低;②对患者实施手术的时间较短;③针对患者大脑功能区产生的损伤较小,能够将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显著提高。本次研究中,完成治疗后,在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未表现出明显差异(P>0.05)。在临床手术时间、患者手术过程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几方面,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表现为显著优势(P<0.05)。有效证明微创手术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而言之,针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临床采用微创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综合效果优于开颅手术治疗,最终显著提高脑出血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谷斌亮.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手术与微创手术的对比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1):31-32.

[2]李亚平,贺桢令,王全等.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技术与小骨窗开颅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对照分析[J].重庆医学,2014,33(10):1455-1457.

[3]田立杰,赵鹏,巴拉等.基层医院脑出血微创手术治疗体会[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0,26(3):59-60.

[4]崔时栋.脑出血患者开颅血肿清除术与微创手术的疗效比较[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5(14):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