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术后护理对剖宫产术后患者的影响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1-11
/ 1

改良术后护理对剖宫产术后患者的影响

谢芸

宣城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安徽宣城242000

【摘要】目的:研究改良术后护理措施对剖宫产术后恢复是否有改善作用。方法:收集前几年我院剖宫产产妇行常规产科护理资料为对照组,在近年来我院剖宫产产妇中进行改良的护理措施,收集该组资料为研究组,收集两组一般资料(年龄、合并症等)、术后通气时间、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满足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通过改良的护理措施,对产妇的产后恢复,减少相关并发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术后护理措施对剖宫产术后恢复有改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剖宫产;术后护理;并发症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2010年在亚洲的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剖宫产率高达46.2%[1]。近些年,随着孕产知识宣教的改善,我国的剖宫产率有所下降,但仍居高不下。加强剖宫产术后的护理,促进产妇术后恢复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所在医院根据近些年剖宫产术后护理的新进展,改良了剖宫产术后的护理,对促进产妇术后恢复有一定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收集2012.1-2014.1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患者(148例)资料为对照组,选取2014.2-2016.7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患者(162例)为研究组。

1.2观察指标:收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合并症等)、术后通气时间、泌乳始动时间、泌乳量满足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等作为研究资料。

1.3统计学处理:两组资料行统计学分析。表1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分析,表2采用X2进行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术后护理的改良

2.1心理护理在产妇初入院时安排专职护理人员在产前、产后分阶段运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产妇心理状况,根据患者心理表现给予一定的心理干预,而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

2.2体位及活动护理研究组患者在术后返回病房6h内给予头颈下垫枕、头部抬高10o-15o,可适当翻身的改良低半卧位,6h后将产妇床头摇高给予半坐卧位,双腿屈膝35o-45o,促进肠蠕动,鼓励患者早期(术后24h内)下床活动。对照组常规术后给予去枕平卧位,术后6h后方适当翻身活动。

2.3尿管护理研究组术后6h给予夹闭尿管,至产妇有尿意时或根据膀胱充盈程度放尿以训练膀胱功能,术后24小时在产妇有尿意时给予拔除尿管嘱其自主排尿。对照组常规放置导尿管,一般产后24-48小时拔除。

2.4疼痛护理研究组给予自控镇痛法(PCA)控制疼痛,保持患者持续无痛觉。对照组按需给予镇痛治疗(药物)。

2.5饮食护理研究组术后早期进食,一般术后6h进食流质,24小时逐步过渡完成由流质到普食转变。对照组术后6h进食流质,肛门排气后给予半流质饮食,此后逐步过渡至普食。

3研究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无产后大出血发生,阴道流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较对照组在切口并发症发生率及尿路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讨论

剖宫产手术是一种解决难产和处理高危妊娠的重要方法,随着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手术方法不断得到改进和提高,对产妇的损伤也越来越少。但毕竟是一种创伤性手术,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高。能否通过加强护理减少剖宫产后并发症的发生一直是医护人员追求的目标。

黄芳艳等[2]将200例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及心理干预,研究组在产妇泌乳始动率等方面较对照组有明显效果,本研究中通过加强心理护理,适时进行心理干预,对改善产妇心理状况,减少产后焦虑有很好效果,辅以良好的镇痛,使产妇术后全程无痛,改良的产后体位[3-4],能明显增加产妇的舒适度,也促进并鼓励了产妇早期下床活动,对促进肠道功能恢复,并进而早期进食营养物质,缩短产妇始动泌乳时间,增加泌乳量,提高母乳喂养率和提高新生儿免疫力有较好效果。导尿管留置时间过长,尿路感染发生率呈增高趋势,术后尽早训练膀胱功能并拔出尿管,对尿路感染的发生率降低有明显效果,也能客观上提高产妇舒适度,减少产妇焦虑等负面情绪刺激。

李秋梅等[5]对97例剖宫产产妇术后下床时间及活动量进行研究后认为产后早期下床活动对平均阴道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原因可能因样本采集问题难以准确记量及评估,将在今后研究中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王娜.无剖宫产指征孕妇行剖宫产相关原因的研究现状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8):751-754

2黄芳艳,罗琳雪等.围手术期心理干预对剖宫产后母乳喂养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0,25(26):3702-3703

3蔡彩萍.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后体位探讨[J],护理研究,2007:21(11B):2972

4李秋梅.剖宫产术后产妇下床时间及活动量对术后48h内阴道出血量的影响[J],当代医学,2011,17(20):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