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坚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8-18
/ 2

要坚持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杨琼

江苏徐州市铜山区何桥镇中心中学杨琼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学期开始了,我们又迎来了新一批七年级新生。从小学迈入初中的大门,有着极大差异的不仅是语文学习的基础和成绩,而且学生的学习习惯也有着较大的差异。我们都知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生的学习和成才都非常重要。

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这样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句话非常精辟,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学习绝不是仅在学校这几年,而是一辈子的事,因此,在学校学习期间,一定要着力培养他们良好的习惯。学习语文更是如此,看书、写字、说话、写作无一不要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

一、课前认真准备的习惯

一进中学,学生的科目骤然增加,光是课本就是厚厚一大撂,再加上各种各样的文具,学生的课桌上总是满满的,甚至有的用一片狼藉来形容也不为过。这对一些学习习惯较差,常开小差,做小动作的学生来说,极为不利。听课的时候,手里摆弄着尺子,转着胶带,按着计算器等现象层出不穷,而该用的东西却要找半天,手忙脚乱,耽误时间。所以,一定要让学生养成课堂准备的习惯。我在开学之初,就对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上课前,桌面只需准备课本,词典、练习本、补充习题、读写笔记,参考资料及一个称心如意的书写工具(钢笔或圆珠笔),其他东西一律收下去。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学生课堂上乱动的现象,而且想用什么随手拿来,也提高了学习效率。

二、认真写好每一个字的习惯

我们都知道,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要求学生写工整、规范而又美观的汉字。而写字是每个人最基本的语文素养。俗话说:“字如其人。”写一手工整漂亮的字,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的素养,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改变着个人的心态。笔尖流露的一笔一画都是个人修养、文化、审美的积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感表达。

这么多年的语文教学中,我有一个明显的感觉,学生越来越不重视书写的美观了,只求速度快。比如,今年我所带的两个班八十多人,书写漂亮美观的不多,而书写潦草、混乱、不规范的却有很多。

紧张、忙碌的学习,繁重的作业和任务,似乎更让学生找到了不认真写字的理由。而这不仅给我们的作业批改带来了麻烦,还将直接影响学生考试的卷面分数和老师的印象分。所以,每个语文老师都应将写字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任务。要致力于培养学生“提笔即是练字”的习惯,认认真真写好每一个字。

三、查工具书的习惯

叶圣陶先生说:“无论什么人都应该把字典作为终身伴侣,以便随时解决语言文字的疑难。”它形象地论述了字词典等工具书在学习乃至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字词典在语文学习中更为重要,它有助于解决生字难词,提高检索,辨析能力。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也是《课程标准》提出的明确要求,它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预习结果。然而,在开学开始,我却发现有部分学生手里根本没有字典或词典,所以,我便提出了每人一本或同位至少一本《现代汉语词典》的要求。

当然,有的学生还有《成语词典》《语文学习多功能词典》等等。可在学习中,我却发现,它们的作用往往难以充分发挥。究其原因是有的学生懒,嫌麻烦,甚至根本不重视汉字注音,对词语也是一知半解。尤其是部分学生汉语拼音本来就没学好,再学英语之后,拼音更是一塌糊涂,写作时也是错字连篇。更有的学生盲从轻信,课堂上有一个字音也要争论半天。例如在学习《化石吟》一课时“卓越”的“卓”字,有的学生念“zhuō”,有的念“zhuó”争得耳红脖子粗,却极少有学生想到用字典证实一下,这时,我就告诫学生:没有经过证实,就没有争辩的依据,碰到字词要多翻字典、词典。针对这种情况,我就给学生布置了一项作业:每天写二十个汉字并注音,看哪些同学能按时完成。同时,要求学生每天积累一个成语,写在读写笔记上并解释。既积累了知识,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朗读、美读的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语文课必须有琅琅书声,良好的朗读习惯,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关键,正确的朗读习惯会让学生对文章在第一时间产生应有的尊重,真诚地与作者交流、沟通。只有这样,学生才会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所以在每堂早读课预习新课时,我都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两遍。课堂上更是少不了各种方式的朗读,精美文章或语段,我要给学生范读,感染学生的同时,也使他们磨拳擦掌,跃跃欲试,“谁敢跟老师比一比”、“谁有自信读得更好”等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另外,为了给每个学生展示的机会,并培养他们美读美文的习惯,我在每节课的前三至五分钟,安排了“美文赏析活动”。每天一位同学选择一篇课内或课外的精美短文,为同学们有感情地朗读,带给大家美的享受,同时也培养了语感,积累了精彩篇章。之后大家的评价和打分,更调动起学生极大的热情。

五、认真倾听的习惯

良好的倾听习惯,指对待他人说话﹑表达时正确的态度和回复。良好的倾听习惯,既是对他人应有的尊重,也是个人素养的体现。刚入初中的孩子们正处于活泼好动时期,课堂上每当有学生发言时,学生的表现就会各有不同:有的细心,有的浮躁、有的认同,有的嗤笑,甚至更有的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这不仅打击了发言者的积极性,也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和形象。对于语文学习而言,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教学中,我经常会提醒和教育学生,要认真倾听,不要随便插嘴,更不能嘲笑别人。尊重别人的发言就是尊重自己,也是尊重知识。倾听的同时,要迅速抓住别人说话的要点。

六、勤于积累的习惯

一进中学,我们就要求学生每周完成四篇读写笔记,学生是叫苦连天。因此,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我使用了量化积分办法,按时按量认真完成的可达到满分100分,多写一篇或多摘抄一篇都有相应的加分,这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热情。而要写出精彩的文章,还需要学生坚实的积累。所以,我就鼓励学生每篇读写笔记前积累一个成语,一句名言,摘抄时多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好段,并且有针对性地按主题摘抄,如写人、写景专题,写外貌、神态、动作的专题,写春、夏、秋、冬、的专题,写雨、雪的专题,下面再细分等等,这样就避免了学生胡乱摘抄,也做到了有的放矢,为写作积累了素材。同时,鼓励学生多读书,读精美杂志,名著,以加强学生的语言积累。

七、反思总结的习惯

在语文学习中,反思总结这个环节格外重要。每堂课,我都要引领学生总结得与失。总结的过程就是查漏、补缺的过程,也是知识梳理的过程,知识内化的过程。而有的学生却不善于反思,总结,这就需要教师予以引导。只有学会反思,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只有学会总结,才会有更大的进步。

以上只是本人本学期以来就教学情况引发的一点体会。平时教学中,深感学生学习习惯极大地影响着学习结果。关鸿羽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应始终坚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