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园区规划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2-12
/ 2

产业园区规划设计研究

宋立恒

天津德思工程设计有限公司天津市301700

摘要:为适应产业园区差异化发展,结合地方特色以及产业结构,需要对产业园区进行规划设计。文章通过对产业园区的用地布局、交通结构、指标体系控制、城市设计空间、规划实施等几方面进行研究,旨在为完善城市整体布局、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

关键词:产业园区;空间;交通;规划

1、引言

为满足于城市长远和可持续发展构想,遵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城市空间生长肌理,促进城市功能结构调整和空间结构优化。并通过编制产业园区规划确定开发建设,通过用地调整和深化,提升发展园区质量和土地综合利用效率,利用各种资源条件促进园区品质。以人为本,以营造高品质的环境为目标,精心塑造生动和谐的城市空间,构筑优美、舒适的绿化环境,配置完善的服务设施,塑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促进地区土地升值、塑造具有时代特征并独具特色的现代风格高新产业园区形象。

根据不同用地性质安排,合理确定园区内各功能区,统筹安排各项建设用地,形成规模性的建设,提高土地的级差效益。体现出规划空间布局结构。通过对规划区用地、交通、景观等方面的规划控制,建立包括各类用地指标控制、建筑退界控制、建筑高度控制、开发强度控制、地块适建性控制、城市景观控制、道路设计导引等在内的一整套完善的指标体系,以此将城市建设规范化、有序化。规划通过构筑合理的道路系统与流畅的交通组织,特别是对公共交通的组织和静态交通的安排,来保障园区外部和内部便捷交通。

2、产业用地规划

为适应产业园区差异化发展,结合地方特色以及产业结构,需要对上位总体规划确定的用地布局进行优化,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规划区内部乃至整个产业园区发展需求。

规划应充分考虑规划区与周边区域的协调共同发展,包括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区域理念。本着“规划先行”理念,以持续发展为目标,对土地利用进行综合控制与引导,避免建设的盲目性。

规划区土地利用做到功能分区明确,工业、物流与配套用地在互不干扰的基础上适当集聚,提高时间与空间效率。考虑土地开发的弹性,保证滚动开发、动态开发的可能,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

产业园区规划应面向未来,突出园区的建设特色。在规划上重视城市设计手法,以现代风格为主,将城市设计的思想贯穿于规划始终,充分尊重场地地形地貌条件特点,处理好公共开放空间(包括水、绿地、广场等)、建筑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塑造简洁、明快、严谨又活泼的工业园区形象,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3、交通组织

规划应利用园区外部交通资源,改善道路均衡导向,加强交通治理力度,明确步行交通需求,建立多种形式的内部公共交通系统。具体规划策略为:完善规划区内部公共交通系统,推动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方式的发展;充分考虑与外部现有交通路网的衔接,利用外部现有路网对规划区内部道路系统的引导;多渠道、多方式、多手段化解交通矛盾。

结合片区布局特征,统筹主路与次路之间的关系。园区内部交通路网组织构架通过主干路进行统筹,各规划次路进行全方位覆盖,这样就使得从各个方向出行的车辆都能以最少的时间到达目的地,有利于组织规划区内部各个方向的车流,完善道路系统组织形式,缓解内部交通压力。

优化道路平面结点,由于道路区间的交通容量,是受交叉点支配的。车辆合流处的阻塞和无秩序性,使这些道路交叉点成为影响道路顺畅的制约点。因此在维护园区现有规划道路方案的基础上,建立新的交通流向布局,促进交通系统的均衡发展及良性循环,重点优化道路的平面结构。

完善交通信号和标识系统。整治机动车违规停放。规划完善人行交通系统,人行专用步行道应注重专用步行道与道路边人行道节点的连接方式、行人与机动车的分流组织、与各公共设施的接口以及与城市立体交通的衔接。

4、开发强度研究

土地开发强度涉及到建设容量和环境容量、交通负荷能力和功能需要等多方面的因素。规划通过合理的控制土地开发强度,可以保证良好的城市空间和生产环境,对投资引导、土地使用效率的提高以及形成合理的城市结构起到积极的作用。

产业用地容积率过小时,用地集约难以实现。当容积率过大时,鉴于生产、物流等特殊需求,建筑设计、布局合理、安全保证等难以实现。此外地块的土地开发成本与容积率成正比上涨,而利润与容积率成反比下降,最终使该地块开发成本增加,利润率降低。为此,天津地区工业、物流用地容积率控制下限,为土地开发保留弹性。

5、城市设计策略及建议

在控制指标基础上,从城市设计角度出发,对规划区整体形态、空间序列、景观界面、区域轮廓线和天际线、景观走廊等进行总体的城市设计,对公共服务设施中心、工业区、物流区、配套区等各类城市空间环境进行重点塑造,营造特点鲜明的不同风貌区,对建筑体量、风格、色彩、高度、标识系统、小品等提出整体的设计原则,在整体构架的基础上,建立构成城市空间环境主要要素的建设引导,更有效指导下一层次规划以及开发建设。

城市空间设计强调整体性和序列感,注重各个空间的整体协调和景观结构的有机构成,结合用地性质形成景观轴线,通过对建筑群按空间构图原理的有序布置,城市公共空间的着重塑造,形成地域标志或个性场所,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建筑形体与色彩是各种建筑功能的外在表现方式,通过总体的设计加以适度的引导和规定,使城市整体建筑空间健康有序,并通过特定的建筑空间给居民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场所,表述城市文化内涵。从建筑的尺度、形式、材料、色彩、交通等设计要素着手,规定共同遵守的准则,以保证建筑的彼此协调,强化地区总体意象特征。

加强城市景观的控制,首先控制好园区的轮廓形态。城市的天际轮廓形态是周边地形和建筑轮廓线叠加有机结合的结果,规划中应处理好各类型建筑的关系,特别产业建筑与其他类型建筑以及周边环境的关系。尽可能保持城市空间在道路上连续的视线变化,积极营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园区形象。

道路景观是重要的线性空间,道路通过断面形式、绿化种植以及周边地块建筑围合等条件的不同变化形成不同风格和个性的道路景观。道路侧景要求道路两侧的建筑界面有一定的呼应,在特征区边界应有明显的提示,同时道路空间的封闭与渗透形成空间序列节奏,通过绿化掩映和广告标识的点缀塑造不同的街道景观。

对道路两侧的建筑重点设计,塑造良好的建筑景观,现代感的风貌与生态宜人的开敞空间公共构成丰富的道路景观。道路人行道铺装宜采用简单的图案,淡雅的色彩和方便拼装的铺地,同一路段必须统一。人行道色彩、图案力求与沿线建设相协调。道路交叉口是重要的道路节点,在满足交通功能需要的同时注重良好景观效果的塑造。交通性干道交叉口设计应保证行车安全视距,不得有树林或其它设施遮挡交通视线。交叉口中心绿岛及交通导流设计,应以草坪、低绿篱为主。

6、实施对策与措施

改变现状跟进式的基础设施配套方式,推进先导性的建设方式,即在城市建设方面,规划设计方案、建设模式都应该适度超前。首先构筑起功能健全、技术先进、结构合理的规划建设体系,并在总量上适度超前,为城市建设发展的诸多不可预见因素留有余地,由此达到夯实基础,提升土地价值,营造有利的投资环境,提高竞争能力的目的,促进城市发展从“量”的扩张的“质”的提升。在建设时序上,实行总体布局,分期设计,分期建设的开发模式,避免推行摊大饼式的建设理念,使规划区内部的建设内容与质量能够更好的结合城市发展的需要。

7、结语

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不同于一般地区的规划,其在定位及规模上都与一般的项目规划有着本质的区别,所以在总体建设过程中,差异化规划具有相关重要的意义。强化规划对产业的引导作用,处理好产城关系。加强规划的实施与监管力度,科学引导产业布局,避免土地的无序发展,并提升产业集聚带来的经济效益。完善配套水平,加强公共服务设施的配置,增强产业园区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郑思齐.城市经济的空间结构[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

[2]阿尔伯思.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概论[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45-46.

[3][英]卡莫纳,等.城市设计的维度[M].冯江,译.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21-218.

[4]张磊,王心邑,王紫辰.开发控制过程中公众参与制度转型与实证分析—以北京市中心城区控规调整为例[J].规划管理,2013(4):7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