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海道四谷怪谈》中的杀子现象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1-21
/ 2

关于《东海道四谷怪谈》中的杀子现象

程青

程青

(河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河北保定071000)

中图分类号:I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3-2738(2011)11-0154-01

摘要:一个时期的文学可以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象。本文以日本怪谈文学巅峰――《东海道四谷怪谈》为例,通过诠释第二幕亡灵阿岩的复仇举动,分析文学中表现仇恨的杀子现象,探究阿岩真正的仇恨所在。

关键字:日本文学;怪谈;杀子现象

中国古语有云“虎毒不食子”。意思就是为人父母,即使再狠毒也不会对自己的骨肉下手。然而在文学的世界中,有时候为了使笔下的人物形象更好地表现出来,尤其是表现出人物狠毒这一方面上,往往作者会采取杀亲子这一手段来诠释。希腊代表剧作――希腊悲剧.《王女美狄亚》(公元前431年),在这个舞台剧当中,观众对女主角杀害自己亲子的这一场戏都不禁感到一种强烈的违和。这场戏中,美狄亚为了向对自己不忠而出轨的丈夫复仇,将自己的儿子亲手杀害的情节,在后来的戏剧作品中经常被借鉴使用。影响甚至于传到亚洲。在日本,最有名的戏剧中也有类似美狄亚的女主角存在。她就是被誉为日本三大怪谈之一的《东海道四谷怪谈》的女主角——日本文学史上最有名的怨灵阿岩。

《东海道四谷怪谈》是于江户时期文政八年,由剧作家鹤屋南北(1755-1829)依据东海道四谷(现东京新宿区四谷)的民间传说创作的歌舞伎名剧。《东海道四谷怪谈》讲述一个被丈夫抛弃并杀害的苦命女子阿岩化作怨灵复仇的故事。在这个被誉为日本怪谈巅峰之作的怪谈戏剧中,怨灵阿岩向自己的丈夫伊右卫门报复的诸多手段当中,杀亲子便是其中之一。片冈德雄(1941—)所著《四谷怪谈的女人们》一文中,文章在最开始的部分就明确指出,“东海道四谷怪谈中最令人恐惧和不寒而栗的地方就是阿岩将自己的孩子亲手杀死的那一幕。”片冈德雄在日本古典大众艺能当中提取素材,将日本演剧中亲子关系的源流以及历史性的变化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其研究的对象,从中世的歌谣说话到近代的净琉璃乃至歌舞伎,跨度范围相当大。而“在日本艺能中如此表现亲子关系的手法,东海道四谷怪谈是绝无仅有的。”这种杀亲子的现象在现代都市怪谈小说中仍然可以见到。

《东海道四谷怪谈》是作为《忠臣藏》的附加剧目演出的。采取与《忠臣藏》的故事穿插进行的大胆方法,第一天先演忠臣藏的开始到第六幕,再演四谷怪谈的开始到第三幕,第二天先演忠臣藏从第七幕到高潮,再演四谷怪谈的四、五幕,复仇成功,最后再演忠臣藏的结局。

阿岩的杀子现象出现在第二幕。落寞武士伊右卫门在杀死阿岩生父四谷左门之后,对阿岩隐瞒了事实真相的同时决定与阿岩迁居到京都。游手好闲的伊右卫门整日无所事事,游荡于市井之间。一个偶然的机会,使伊右卫门遇到了当地地主伊藤家的孙女阿梅。阿梅对伊右卫门一见钟情,便委托其乳母阿槙去说服伊右卫门。因为此时的伊右卫门已经有正房阿岩,且阿岩刚刚产一子,所以伊右卫门毕竟是个有妇之夫,加以自己的武士身份,心中虽然向往同阿梅结好,从而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但是口头上却未作任何回应。可私心极重又很贪婪的伊右卫门最终没有抵挡住伊藤家许以金钱的诱惑,将从阿槙那里拿到的毒药交给开妓院的宅悦,骗阿岩当做产后的补药喝下。以致阿岩半边容颜溃烂。但这种毒药却没有夺取阿岩的性命,阿岩拿起武士刀奋力反抗宅悦,宅悦在阿岩表现出的武士家女儿的威慑力下,最终将伊右卫门杀害其父,以及为了同伊藤家结好而投毒害她的事情全盘托出。但是这个时候,阿岩并没有杀害亲子的动机。之后在阿岩明知身中剧毒的情况下也要涂黑齿,溃烂的半边容颜如同火烧一般,致使梳头的时候将头皮与头发一同梳下。因剧痛而大叫一声的阿岩倒在了刚刚出生的孩子面前,肉体上的剧痛与心灵上的伤痛一时间全部爆发出来。看到身边的这个伊右卫门的血脉,继而就有了断气血脉亡其宗家的念头,于是将孩子杀死。

片冈德雄提出的杀子现象有三种,即以道义杀子、偶然杀子和自我主张杀子。阿岩杀死孩子的动机源于自己对伊右卫门的恨。这种恨,一般认为是两种新仇旧恨交织在一起的恨。所谓新仇,就是瞒着自己纳妾的对于爱情的一种背叛。旧恨,则是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但是本文认为,仇恨的源头只有一个,那就是纳妾之仇。

阿岩当初嫁给伊右卫门之时,阿岩生父四谷左门一直反对,并在大婚不久后以伊右卫门偷盗前主人的金钱为理由将阿岩和伊右卫门分开了一段时日。这便埋下了伊右卫门杀害四谷左门的种子。后来伊右卫门将四谷左门杀害,在阿岩最无助的时候看准时机出现在阿岩身边,继而将阿岩夺回身边,并且山盟海誓一番,让阿岩对自己死心塌地。

阿岩在中毒之时曾经说过“即使是纳偏房,也须见过妾身这个正房,妾身必须要以伊右卫门的正房身份去伊藤家走一遭。”这样的话。言语当中表面上貌似默许了伊右卫门纳妾的行为,实则心中妒恨万分。这个时候不难从文章或者演剧中看出,阿岩对于伊右卫门的恨已经开始发芽。可是口中却说要去伊藤家,那么阿岩对于伊右卫门的恨当中,其实也可以看出一种难割难舍的眷恋。这个时候的阿岩心中的仇恨,完全集中在纳妾这件事情上,而对于得知杀父之人就是伊右卫门这个事实却只字不提。也就是说阿岩在明知道杀父仇人是伊右卫门的情况下,但仍对他死心塌地。说明杀父之仇,比起对伊右卫门的爱恋,并没有使阿岩对伊右卫门产生过多的恨,反而让阿岩觉得这个世界上能够依靠过活的就只剩下伊右卫门。但是不出两月却出现了纳妾的事情,那么阿岩的仇恨最根本的源泉,应该出自对于伊右卫门的执着的爱恋。

正是如此纠结的爱恨,使得阿岩不知道如何去消除自己对于伊右卫门的恨。于是这种心理为她杀害自己亲生子埋下了一个伏笔。

在代表着“七去三从”的封建社会下的女性,她们的地位是相当低下的。阿岩作为无法阻止自己的挚爱伊右卫门朝三暮四、只好忍气吞声的封建社会下的女性,唯一能做到的复仇,就是杀死与他有着血缘关系的婴孩。这是一种明显的“自我主张抗争性杀子现象”。《东海道四谷怪谈》是《忠臣藏》的一幕。《忠臣藏》整出戏剧中所表现的是忠义之理。而阿岩的杀子现象却极其相悖于传统歌舞伎所表现为忠义而杀子的道义杀子现象。

杀子现象在文学当中作为一种表现角色愤慨的手段,一直到影响到现代的日本怪谈文学。其中被称为现代都市怪谈杰作的《咒怨》当中也有类似的桥段。

“东京近郊有一间阴森的鬼屋,传说所有到访者均会离奇毙命或神秘失踪。据说当年大屋主人突然狂性大发,斩死妻子伽椰子,杀死妻子后无故死亡,6岁儿子佐伯俊雄也从此失踪,至今下落不明。鬼屋内怨念冲天,恐怖笼罩着每一个到访者……”小说开头虽然表明佐伯俊雄是失踪,但是小说从头至尾俊雄与伽椰子均以怨灵的形象出现,读者不难猜出俊雄其实已经死亡。而将俊雄变成怨灵的正是其母伽椰子。但是不同于阿岩的是,伽椰子并没有残杀俊雄,而是出于一种变相的“母爱”而将俊雄带到了另一个世界。

作为现代都市怪谈的杰作--《咒怨》中的女怨灵伽椰子在文章的开始部分便将自己的儿子佐伯俊雄“杀死”。但是伽椰子的杀子现象与《东海道四谷怪谈》中阿岩的杀子现象所表现出的女主角的动机是完全不同的。即便这样,也不难看出文学中的杀子现象也一直影响着现代怪谈小说。

近来有关杀子现象的研究,多基于社会学因素。将现实社会中的杀子现象作为行为者的一种病态心理进行剖析。日本文学方面的杀子现象的研究,片冈德雄算是独树一帜的大家。作为能够反应一个时代特征的文学,研究其中的杀子现象,相信也是可以剖析出其所在时代的社会性杀子现象的原因。

参考文献:

[1]広瀬愛.「映画「四谷怪談」考ー木下恵介作品の場合」、尚絅学院大学紀要、2009.

[2]木村涼子、「片岡徳雄著,『四谷怪談の女たち:子殺しの系譜』」教育社会学研究54,180-183,1994.

[3]高橋克彦、「四谷怪談」講談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