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改良超滤法在婴幼儿体外循环中的应用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5-12-22
/ 2

关于改良超滤法在婴幼儿体外循环中的应用的探讨

侯代亮

侯代亮

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272000

摘要:目的:研究改良超滤法在婴幼儿体外循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行体外循环治疗的87例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分成A组和B组,A组患儿给予常规超滤法,B组患儿给予改良超滤法。结果:B组患儿治疗后的Hct、K+、PLT指标明显优于A组,且其术后输血量少于A组,P<0.05。结论:改良超滤法运用于婴幼儿体外循环治疗中效果确切,有助于快速脱水,且能减少患儿的出血量,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

关键词:改良超滤法;因幼儿;体外循环;输血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applicationvalueofmodifiedultrafiltrationincardiopulmonarybypassininfants.Methods:87casesofinfantsandyoungchildrentreatedinourhospitalwerepidedintoAgroupandBgroup,theAgroupwasgivenconventionalultrafiltration,andtheBgroupwastreatedwithmodifiedultrafiltration.Results:TheA,K+andHctindexofAgroupwassignificantlybetterthanthatinPLTgroup,andthebloodtransfusionwaslessthanthatofBgroup,P<0.05.Conclusion:Modifiedultrafiltrationwaseffectiveinthetreatmentofinfantswithextracorporealcirculation,whichcanhelptoquicklydehydration,andcanreducetheamountofbleeding,itisworthyofpromotioninclinicaltreatment.

Keywords:ModifiedUltrafiltrationMethod;TheChildren;ExtracorporealCirculation;BloodTransfusion

婴幼儿体外循环治疗中容易引发全身炎症,引起器官水肿等症状[1]。上世纪70年代末,体外循环治疗中开始使用常规超滤法来纠正血液稀释导致的低Hct现象,1991年改良超滤法现世,应用于婴幼儿体外循环治疗有助于减少血液丢失,减少并发症,效果显著。我院将常规超滤法与改良超滤法进行对比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线资料

在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行体外循环治疗的婴幼儿中选取87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分成A组和B组。A组患儿45例,男患儿22例,女患儿23例,年龄在4个月-11岁,平均(4.7±1.9)岁;B组患儿42例,男患儿20例,女患儿22例;年龄在3个月-11岁,平均(4.6±1.8)岁;两组患儿的基线资料对比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全部患儿给予静脉吸入式麻醉,对于7kg以下的患儿采用DidecoLiliputD901型膜式氧合器;7kg及以上的患儿采用DeidecoLiliputD902膜式氧合器。鱼虫采用复方林格氏液,根据患儿病情加入适量库存全血,术中保持患儿的Hct在0.18左右,另外加入冰冻血浆100ml、20%人血红蛋白50ml、20%甘露醇2.5ml/kg,在预冲液中加入抑肽酶50-100万KIU,将预充量设定为400-600ml[2]。

建立体外循环,采用冷血心肌停跳液主动脉根部灌注方式保护心肌,术中根据患儿情况进行血液酸碱度、离子、Hct的调整。A组患儿给予常规超滤法,在体外循环传流复温后超滤,流量设为5-10mL?kg-1?min-1;B组患儿采用改良超滤法,将超滤器与体外循环管路连接起来,进口端与动脉路连接,出口端与静脉路连接晶体液鱼虫排气后钳闭,待体外循环机停机且血流动力学平稳后,钳闭静脉回流罐和贮血罐的一端,将超滤管道开放,开始改良超滤,流量设定为10-15mL?kg-1?min-1,直到氧合器贮血室的全部输完,或者患儿Hct>30%,一般时间在10-15min。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Hct、K+、PLT、输血量等。

1.4统计学方法

运用SPSS14.0软件进行本次研究数据的分析处理,计量资料对比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表1中可以看出,B组患儿的Hct、K+、PLT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术后输血量少于A组患儿,P<0.05。

3讨论

婴幼儿体外循环治疗中,由于血液稀释、血液成分、低温与体外循环装置内壁血管内皮物质直接接触,容易引发患儿全身的炎性反应,提高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进而导致水肿症状,甚至导致多脏器的损伤[3]。婴幼儿机体的组织间隙相对较为疏松,多余的水分很容易进入组织,导致水肿;而肾功能尚未发育健全,多余的水分不容易排出体外,而器官水肿又会直接影响到器官的功能,不能在体外循环停止的情况下快速减轻器官水肿情况,从而导致预后极差。改良超滤法与常规超滤法的原理相同,是基于肾小球滤过原理的一种治疗方法,其能有效避免体外循环中的不良反应,保护婴幼儿的脏器。

在体外循环治疗中,常规超滤法是在术中进行,不适宜用在血容量少的婴幼儿,且手术时间较短的也来不及使用常规超滤法。而改良超滤法则克服了上述缺点,其直接超滤机体内被稀释的血液,将组织间隙间的水分滤除,其可在体外循环停机后的10-15min内进行,不受手术时间等的限制。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B组采用改良超滤患儿是Hct、PLT、血钾指标均优于A组,且输血量少于A组,P<0.05;可见在婴幼儿体外循环治疗中,改良超滤法效果确切,有助于实现快速脱水,达到超滤的目的,且受到的限制少,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杨雷一,钱晓亮.零平衡超滤与改良超滤联合在婴幼儿体外循环中的应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1,17(4):211-212.

[2]胡萍,姜志斌,许蓼梅等.零平衡超滤和改良超滤联合应用对婴幼儿心脏手术后肺功能的影响[J].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7):698-702.

[3]孙煦,王东进,陈扬等.平衡超滤加改良超滤对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肺功能的作用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4,(z1):8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