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2-01-11
/ 1

“小组合作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王纪奎

王纪奎

(河南省中牟县白沙镇第一初级中学河南郑州451450)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41-1413(2012)01-0000-01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没有合作的课堂教学,不是真正的课堂教学,至少不是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初中英语;低效

“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没有合作的课堂教学,不是真正的课堂教学,至少不是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教学。因而在新课标思想指导下,在课改的口号声中,许多英语教师在课堂中很自然地用起了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相当一部分英语教师对合作学习缺乏理性的认识,从而导致操作上流于形式,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实效性不强。

一、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低效现象及其原因

目前,课堂上教师们都在尝试或积极准备尝试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构建“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其中不乏许多成功的经验与案例,但更多的只是“生搬硬套”,“穿新鞋走老路”。教师们在操作中尚存在着许多误区,导致合作学习形式化、表演化。每当教师宣布完合作学习的任务后,教室里马上七嘴八舌,热闹非凡。可仔细一看,这热闹背后存在的学生“合作学习”是只“作”不“合”,大多“各自为政”。学生马上聚在一起探讨、交流,缺乏独立思考的过程,对问题了解不深,浮于表面;也有可能老师要求在合作中运用英语进行交际,但学生早已用中文在天南地北地闲聊起来了。有的搞“一言堂”,常看到优生活跃的身影,听到他们独特的见解,合理的分析,俨然成了主角。但多数学生是一言不发故作沉思状或心甘情愿当听众,更有的学生东张西望。这样的轰轰烈烈,五彩斑斓,有“形”无“质”的合作,有多大的实效性呢?

二、形成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的原因,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教师方面:作为教师本身是在传统教育体制下成长起来的,在学生时代,合作的潜能没有得到有效地开发,合作的技巧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培养,教师的合作理念尚未能有效构建,这样势必造成合作教学技巧的贫乏,无法依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内容的性质灵活地组织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也不能为学生的合作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只能简单地要求学习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

(二)学生方面:虽然已经是初中生,但很多学生合作意识不很强,甚至没有合作的意识。而教师过多地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健康心理品质的培养。合作学习所必备的“互相包容”、“不嘲笑别人”以及强烈的集体荣誉感等并没有真正树立,实际意义上的“合作学习”也就无从谈起。还有的同学,自卑心强,胆子小,恐怕自己说错,不敢与他人合作。

(三)评价方面:尚不能建立一套与之相匹配的课堂合作学习的评价模式,老师分不清“合作学习”是手段还是目标。评价是对学生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在学生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善于观察,对合作较好的小组、组织能力较强的组长、积极参与学习的成员都要及时评价,哪怕只是一个拇指的表示,都会给学生带来惊喜、带来信心、带来动力。

三、解决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低效现象的策略

(一)明确“小组合作学习”的前提条件。“小组合作学习”并不是拿来就可以用的,它看似简单,其背后隐含的教育思想极其丰富。教师首先要进行学习和研究,掌握其精髓。“合作学习”并不意味着对其它学习方式的彻底否定,也并不意味着只有“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或“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我们所希望的是不同学习方式之间的一种最佳协合状态,以求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实践中,教师可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创设各种游戏、活动、方法,让学生明白:不可能孤立地在社会上生存,必须依赖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每一个人都是我的学习伙伴,都是我的合作者。学生只要树立了这种意识,才能为“合作学习”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才会在课堂中自发地进行合作、交流。

(二)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任何一种形式、方法都是由内容决定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对传统学习方式的革新。第一,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班级规模与教室空间大小进行动态分组,阐明“小组”的特殊意义。原本秧田式的座位编排也随之变成“对称式”、“对阵式”、“擂台式”、“圆周式”等,以增加生生之间的交流,为更好地进行合作创造了条件。

总之,学习方法的转变,不仅仅是座位编排形式的改变,它更依赖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教学方法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