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地产户外空间设计研究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6-16
/ 3

养老地产户外空间设计研究

姜园园

威海威鹰市政景观设计有限公司山东威海264200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的逐步老龄化,可以制定和实施养老居住的相关环境标准。通过对我国养老户外环境发展现状的研究和分析,总结总结了我国养老户外环境发展的措施,并强调采用“绿色生态”、“以人为本”的设计方法和原则。在居家养老模式下改善和改善居住区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居家养老;户外环境;环境设计

引言

养老地产的户外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居民和社会舆论的关注。现有的养老地产安全环境和配套设施建设相对落后。现行的户外环境设计标准已不能满足长者的需要。居住区的户外环境不再局限于花卉,而是需要融入文化。需要突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内涵,以及在此影响下居住区户外环境模式对居住区居民生活的影响。

1居家养老模式下养老户外环境的发展现状

目前,许多房地产开发商为了追求更大的商业利润,使得建筑的建设只能满足阳光之间的距离。同时,刚性空间和单面也是当前建筑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很多房地产开发商在设计外部环境时通常会进行简单的大规模绿化,只在当地空间设置一些设施。这是一个严重缺乏整体景观规划和设计。它也导致了户外空间的缺乏和分散,同时为了盲目追求绿化率,许多地区甚至用草皮代替树木进行补给;住宅区内的汽车废气及噪音污染长期无法控制,并缺乏隔音措施、住宅区内缺乏户外活动、水资源缺乏等,在一定程度上,会引起人们的精神抑郁。

养老户外环境在老化模式下的脆弱性要求人们重新探索居住区户外环境的美和可持续性。居住区良好的户外环境不仅能提高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且是居住区室内空间的延伸。通过居住区的户外环境形象,居住区的居民还拥有与自然交流的空间环境、人际交往的空间、宁静祥和的景观空间、美丽舒适的生活空间。

2居家养老模式下养老户外环境的发展措施

户外环境通常由小庭院、公共土地和活动区组成。这些较大的空间是相互关联的,构成了居住区户外环境的物质基础。居住区的户外规划是形成这种户外环境的基础。景观设计师在规划和设计居住区时,不仅要为建筑群提供良好的户外空间规模,还要创造高质量的景观价值。家庭养老模式下的老年养老的户外环境景观由软环境和硬环境两部分组成。柔和的景观也是植物布局和植物配置,坚硬的景观一般是地板和地板铺装。设计应根据家庭养老模式的特点和需要,努力实现人性化设计的目标。

2.1景观材料功能的建立必须以尊重自然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绿色生态设计的中心思想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与共生。养老保险的户外环境和自然生态必须作为一个整体来维护。运用科学的道路及相关空间布局,运用审美规律实现了设计理念,综合分析了平衡与稳定、比较与差异、规模与比例等要素;并在老化模式下设计了有机整体的户外衰老环境。同时也要注意消除绿色生态系统中的负面相关因素,引入积极的景观元素,努力提升和提升部分地区的景观特色。同时,养老保险的户外环境和自然生态各要素必须相互协调。零件的加入不仅等于零件的总和,而且成为两大实体的相互渗透和融合。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影响,共存。

2.2在创造景观材料功能时,要重视居住区户外景观的精神,营造“以人为本”的生活氛围。在家庭养老模式下设计居住环境时,应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景观不仅具有单一的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同时也具有科学的空间层次和多样化的通信空间.在老年化模式下,应建立适合养老的户外活动空间,方便养老的互动、步行和相关体育活动。所有户外活动必须与居住区的绿地和出入系统紧密相关。它的位置和进出必须有极好的无障碍环境,而且必须没有停车场和免费空间。养老的活动必须靠近房子,要比较集中,远离车辆的道路,而且容易被家人照顾。同时,利用景观穿插、高低不一的绿色技术,尽量减少对养老户外环境的污染。采用人车支线的方法,在道路两侧种植绿化带,住宅区的车辆也可直接停放在住宅区周围的停车场,而且住宅区的内部可以步行,辅助自行车交通。

2.3设计策略

建筑业作为能耗的大户,通过引入相关绿色环保理念,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尽可能地节约资源并利用好资源,即节能、节地、节水、节材,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提供一个健康、舒适、安全,且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的使用空间予养老。作为建筑师,应从项目决策、规划设计前期开始就应层层渗入绿色设计的理念,在设计方案过程中,为避免同传统建筑一样,对自然资源进行无节制的使用和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须着力于将建筑与现有的周边环境进行有机结合,且利用现存的自然环境和资源,如水源、绿植、太阳能等实现对建筑、环境的功能调节和能源的供应,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3以老年人需求为本的康复景观

康复景观以老年人的情感需求为根本可以增加养老院环境的趣味性和人性化。

3.1合理规划院内的道路系统,方便老人外出参与活动

养老院的道路系统应该简洁明了的把各个空间有机组合贯穿起来,方便各区沟通联系的同时也能为整个空间创造良好的景观视觉流线。老年人是通过步行或借助轮椅来进行大部分活动的,所以户外空间中的主要道路体系应简洁明了、宽度适中且铺装平整,避免出现较多的十字交叉路口,以便于老人识别和使用。

而林间休闲区则可设计成弯曲富有变化的漫步小道,增加情趣感。另外如有特殊需要,也可局部设计台阶和坡道,坡道要平缓且,要做好坡道、道路的防水防滑和防眩光工作,以增加老年人行走时的安全性。

3.2加强无障碍设计

养老院应设身处地的为老年朋友们着想,积极创造有利残障老年人活动的景观空间,以提高他们户外活动的自立能力。我们可以设计一些便于行动障碍的老年人触摸和使用的种植床、水池等设施,也可搭配出不同高低层次的植物供他们观赏。

例如:美国芝加哥植物园中有许多高低错落的植物种植床,可以让不同身体状况的人都能享受此空间。乘坐轮椅的人可以在浅盘种植床的活动区域近距离的抚摸和观赏花草植物;身体不适或有腰腹疾病的人可以去触摸和感受抬升的花床。让行动障碍的老年人参与这些园艺活动不仅能平静心情加强社交还能延缓疾病。同时在养老院户外空间应为有视觉障碍的老年人设置盲道和盲文标识牌,以协助他们感知和确定方位便于行走。

总之,无障碍设计应深入到养老院空间组织和细部设计的方方面面,如老年人休闲活动场地的设计应尽可能做到平整,尽量不用或少用陡斜的坡道和踏步等。这些人性化的设计能让老年人真正的接触和感受自然。

3.3创造可控性强便于选择的多重空间环境,满足老人的各种需求

养老院中的老年人最需要的是私密性与交往性并存的空间环境。为适应他们的需求,应建造出不同层次和氛围的空间,让他们既有安静、私密的独处环境又有互相交流共同娱乐的公共场所,这些空间应大小穿插,在一定程度上相互连接、相互渗透,既保证老年人行动时的相对独立,又能吸引他人加入和保持互相联系,以增强老人的舒适感、安全感和领域感。

因此,设计时为明确使用者和使用者、使用者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界限,可以采用合理的分隔和界定的方法来实现。即私密性和半私密性的空间可通过空间围合来实现,绿篱、景墙、灌木枝叶等遮挡物都可作为边界形式;也可通过地形、道路、水体等要素来划分空间。

3.4提供观赏、活动等公共设施,满足人的使用需求

(1)健身休息设施,为给老年患者的户外活动创造更多的条件,健身活动空间中要安放适量合适的健身和休息器材。同时也要适当增加其它空间环境中可供休息的设施。如座椅、亭、廊等,座椅的设计为方便老年人使用最好有扶手和靠背,能让老人有所依靠的舒服的坐上较长的时间,材质易使用亲和力较强的木质材料等,避免使用易让老人产生不良心理反应的冬冷夏热的石材、金属等材料。另外我们还可根据老年人交流或静养的不同需求来设计座椅的造型和位置的摆放。在亭、廊等休息设施上,则可以种植驱蚊且叶壮花美的攀援植物,既遮荫又丰富景观。

(2)公共环境设施,具有艺术特色的雕塑和小品等设施,既可适应空间布局又能供人观赏使用。标志性的景观构筑物为整个养老空间提供视觉和兴趣焦点,可代表整个空间的形象;表达健康向上寓意的雕塑和小品能激发老年人的生活热情,提升生活质量;垃圾桶、路灯等其他环境设施也可通过巧妙的设计与空间融合。

3.5增强空间环境的易识别性,建立有效的导向标识系统

因老年人接受新思想、新事物以及建立新概念的能力下降,所以他们更喜欢在容易识别的空间场所中活动和休息。因此,养老院的康复景观设计应根据这一现象创造出简单、明确、特征明显、易于识别的空间,同时划分出空间的层次和等级,通过不同的道路形式、材料、色彩等细节设计,结合传统文化和各种符号特征、手法,赋予环境以如诗如画的意境,创造出易于老年人识别的空间环境。例如,波特兰记忆庭院的内部主道路是一个封闭的椭圆形,分支较少也没有复杂的路口,加上系统的标识引导,进入庭院的游人不会感到困惑更不容易迷路。

另外还可通过建立完整的标识系统来帮助老年人认知环境。醒目突出、规范严谨的标识系统可帮助老年患者方便快速的找到要去的场所,同时也有利于整个养老院动作效率和职能的发挥。标志性的雕塑、小品等环境设施也可充当标识牌的作用帮助患者辨别方位。

3.6加入水景等,营造有生气健康的自然环境

水景可以增加景观的趣味性和吸引力,有生气的健康的自然环境是养老院户外空间的基本需求。考虑到人对自然有着与生俱来的喜爱,养老院除了通过药物和医疗器械的技术手段来让老年人获得治愈康复外,还可创造出安静优美的户外空间环境作为活动休息的场所让老年人参与其中。

结束语

养老户外环境设计的研究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要课题。随着环境设计专业的不断发展和其他学科的融合,环境设计的目标更加科学和健康。这也使得户外环境景观设计更加合理,进而促进了养老在老化模式下户外环境的改善和改善。

参考文献

[1]黄曦.住宅景观低成本营造探讨与分析[J].中国住宅设施.2018(04).

[2]郭苏明,李玘苏,俞紫洋,褚寒洁.南京夏季高校户外空间组成要素与微气候舒适度研究[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7(10).

[3]孙良,骆小庆,黄佳喻.行列式单位住区户外空间形态与交往行为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17(08).

[4]于洋.儿童心理学对幼儿园户外空间设计的启发[J].青春岁月.2016(21).

[5]俸语威.试析:户外空间设计中人性化的体现[J].长江丛刊.2017(26).

[6]孙琦,李彦巧.从环境行为心理探讨居住户外空间环境的人性化设计[J].城市地理.201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