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气防灭火技术在煤矿的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3

氮气防灭火技术在煤矿的应用

张国彬

重庆能投渝新能源有限公司南桐救护大队400802

摘要:事故是煤矿安全生产过程中不可忽视问题,而煤矿事故发生群死群伤往往是“一通三防”事故,特别是有自燃发火煤层的矿井,煤矿防灭火工作非常高重要,井下防灭火技术措施必须完善,为了防止煤炭自燃、瓦斯爆炸给我们带来毁灭性的打击,氮气防灭火技术在煤矿井下广泛应用,在煤矿安全生产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健词:氮气防灭火技术;煤矿;应用

1引言

煤矿从事采掘活动时,在开采有自燃发火煤层时,由于通风管理问题,或回采推进时间超出煤层自燃发火期,为了防止或已经出现煤炭氧化、自燃征兆,采取防止煤炭氧化、自燃的措施。就是向采空区氧化带内或火区内采取的防灭火注氮技术,使其氧气含量下降到5%以下,阻止煤炭氧化、自燃、抑制瓦斯爆炸的目的。

2产氮原理

碳分离制氮机是以压缩空气为原料,利用一种叫作碳分子筛的吸附剂对氮、氧的选择性吸附,把空气中的氮分离出来。碳分子筛对氮、氧的分离作用主要是基于氮、氧分子在分子筛表面的扩散速率不同。较小直径的氧分子扩散较快,较多地进入分子筛固相;较大直径的氮分子扩散较慢,较少进入分子筛固相。这样,氮在气相中得到富集。一段时间后,分子筛对氧的吸附达到一定程度,通过减压,被碳分子筛吸附的气体被释放出来,分子筛也就完成了再生。这是基于分子筛在不同压力下对吸附气体的吸附量不同的特点。变压吸附制氮设备通常使用二个并联的吸附器,交替进行加压吸附和减压再生,操作循环周期约2分钟;源源不断含量在97%—99.999%的氮气通过管通输送到用气地点。

3.煤炭自燃造成的危害

3.1内因火灾特点

(1)煤炭氧化或自燃(内因火灾),煤炭自燃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着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煤层发火期最短的为1.5~3个月,长者可达15个月以上。但煤炭自燃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1)煤有自燃倾向性,且以破碎状态存在;(2)有连续的供氧条件;(3)有积聚氧化热的环境。

(2)断层附近、采煤工作面进风巷、回风巷和停采线附近、遗留的煤柱、破裂的煤壁、巷道的高冒处、密闭内、溜煤(矸)眼、煤仓、联络巷及浮煤堆积的地方是自燃发火高发地区。由于受井下环境的限制,给我们查明火源带来极大难度,导致防灭火工作开展难度增大。

3.2影响煤炭自燃的主要因素

(1)煤的化学成分;(2)煤的物理性质;(3)煤层的地质条件;(4)开拓开采条件;(5)矿井通风条件。

3.3煤炭自燃带来的危害及经济损失

(1)煤炭发生自燃,产生有毒有害气体,造成人员中毒或死亡。

(2)如果采空区瓦斯聚积,引起瓦斯爆炸,摧毁井巷设施,造成成矿井停产或使大的经济损失。

(3)造成大量煤炭资源被烧毁和火区封闭冻结大量煤炭资源;有自燃发火引起瓦斯爆炸造成人员伤亡重特大灾害事故案例。

4氮气防灭火技术的在井下应用

4.1氮气的特点

(1)氮气比空气略轻,可以充满封闭范围内的所有空间,特别有利于采空区上部和巷道冒顶区的防灭火。

(2)通过管道输送,不需用水,输送方便安全。

(3)灭火过程中不损坏井巷设备,使灾后恢复工作简单。

(4)氮气在常温、常压下是无色、无味、无毒的不可燃气体,对振动、热、电火花等都是稳定的无腐蚀作用,也不轻易与金属化合。

(5)经济成本低,以压缩空气为原料。

(6)氮气纯度调整方便,氮气纯度只受氮气排气量的影响,普通制氮纯度在95%-99.999%之任意调节;

(7)设备自动化程度高,产气快,可实现无人操作;启动、关机只需按一下按钮,开机10-20分钟内可产氮气;PSA设备可24小时运转,无须专人看管;设备工艺流程简单,设备结构外形小,占地面积少,装置适应性强;输出高纯度的氮气比市场的液态氮及钢瓶氮的纯度更纯净、更稳定。

4.2开放式注氮方式防灭火技术

在采空区发火初期,在正常进行采煤作业的情况下,为了防止煤炭氧化加剧,利用钻孔或在工作面进回风巷安设管道,向采空区氧化带注入氮气,达到阻滞煤炭氧化,同时减小压差减少采空区漏风,使采空氧化带变为窒息带,保证采煤工作面不停采不封闭的正常生产局面。

案例1:2015年,南桐煤矿7403采煤工作由于顶板破碎,工作面回采速度较慢,造成采空区煤炭氧化上隅角出现高温,为了阻止煤炭氧化发生自燃,该矿井采取向氧化带打钻孔,实施注氮措施,顺利实现不停面,不封闭的安全生产条件。这就是开放式注氮取得的效果。

从案例1可以看出,回采工作面采空区氧化带在氧化初期,采取开放式向氧化带注氮阻止煤炭氧化,可以实现不封闭工作面,边回采边向氧化带注氮,不影响生产。

4.3封闭式注氮防灭火技术

封闭注氮灭火技术,主要用于煤炭已经自燃,火势无法控制,救援人员难以接近,火灾引起瓦斯连续爆炸等,只能采取封闭才能控制火势发展,这种情况下在安全地点进行封闭,然后远距离向火区或爆炸区域进行注氮气,使火灾快速熄灭和抑制瓦斯爆炸,保证救援人员安全和缩短火区封闭时间。

案例2:2015年3月9日,鱼田堡煤矿3404F段采空发生自燃火灾事故,采取封闭注氮灭火技术,一周内将火区控制住,30多天达到启封条件。

案例3:2004年1月,东林煤矿2409二段工作面采空区自燃,对工作进行封闭注水,采取综合灭火措施,封三个月后达到进启封条件,矿井制定启封措施启封火区,工人清理淤泥修护巷道,逐恢复通风,启封后救护队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进行值班观察,启封的第三天中班火区复燃,出现CO和烟雾,矿井又采取重新封闭措施。

案例4:2004年1月,东林煤矿2409二段工作面采空区自燃,对工作进行封闭注水,采取综合灭火措施,封三个月后达到进启封条件,矿井制定启封措施启封火区,工人清理淤泥修护巷道,逐恢复通风,启封后救护队按照《煤矿安全规程》规定进行值班观察,启封的第三天中班火区复燃,出现CO和烟雾,矿井又采取重新封闭措施。

从案例2、案例3和案例4中可以看出,封闭式注氮大大缩短了封闭时间,恢复生产容易;从案例五中可以看出,采用传统的火区封闭到启封,少则三个多月,多则半年以上,而且启封后清理巷道工作量大,恢复生产困难。封闭式注氮还可以减少和防止向火区内漏风。

4.4封闭式注氮的抑爆作用

火区封闭后向火区注入氮气,一是可以达到加快火区内氧气量的快速下降,同时起到阻止瓦斯快速积聚和作用;二是向封闭的火区注入氮气,可以减少由于压差引起的向火区漏风,起到阻止火区漏风造成向火区供氧的作用。有实践案例说明发生瓦斯连爆炸,采取封闭式注氮抑爆的成功案例,如案例六。

案例六:2008年2月4日,重庆某矿业公司一矿井+770N8号边界石门打煤层抽放钻孔引起火灾事故。该工作地点与一采煤工作相邻,由于采煤工作面放炮,+770N8号边界石门属警戒范围,需要撤出+770N8号边界石门打钻地点的工人,打钻工人被撤到放炮警戒线外;放炮结束后,打钻工返回+770N8号边界石门准备再作业时,发现钻孔有烟雾,立即向矿调度室汇报了情况,矿调度室汇通知救护队,救护队出动1个小队赶赴事故现场,救护队到达现场时,烟雾较大,能见度较小,队员到达着火点后,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方法扑灭火灾,只向矿调度室请示,请求调派救护力量增援,由于距离较远,增援小队到达时,救护队员已经无法再接近火源了,已经失去了直灭火的时机,救护队用干粉、泡沫等试图通过局扇风筒输送到着火点,达到控制火势的目的,从而想创造直接灭火的战机,结果失败。同时,由于瓦斯积聚,该巷道发生了第一次瓦爆炸,为了确保救援人员安全,人员撤离到了安全地点,未造成人员伤亡;随着第一次瓦斯爆炸后,由于通风系统被破坏,造成瓦斯积聚,瓦斯发生连续爆炸,对火区只好采取远距离进行封闭。随后又召请南桐矿业公司救护大队2个小队增援,同时采取了向火区注氮气的措施。由于所采取的封闭措施不力,只对通往火灾区的通道采用防爆墙封闭,并没有建造永久密闭设施,虽然向火区不断注入氮气,但连续爆炸仍未停止;我救护队向事故矿井提出建议,建议在进风侧先建造一道永久密闭墙,然后观察24小时,当进风侧密闭建好后观察,火区内瓦斯连续爆炸停止,回风侧CO快速下降,然后在再回风侧建造永久密闭墙。连续不断向封闭的火区内注氮气,火区漏风减少,火区内O2含量和CO含量开始下降,火区内瓦斯停止爆炸。

5.氮气防灭火技术与传统灭火方法的区别

5.1氮气防灭火技术

氮气防灭火装备主要有碳分离制氮机和膜分离两种。是以压缩空气为原料。碳分离制氮机是利用一种叫作碳分子筛的吸附剂对氮、氧的选择性吸附,把空气中的氮分离出来。变压吸附法通常使用两塔并联,交替进行加压吸附和解压再生,从而获得连续的氮气气源。氮气就这样通过管道安全输送到需要的地点,达到降低空气中的氧气含量,不但能够防止煤炭氧化,还能抑制瓦斯爆炸。氮气对巷道、支架、电器设备没有破坏作用,恢复生产简单快捷。

氮气在防灭火中的应用的主要优点:一是制气设备稳定,性能可靠,制气原料成本低;二是可实现远距离管道输送气体,确保救援人员安全;三是设备操作简单,易掌握;三是灭火产生的损失小,对巷道、支架、设备没有损坏;四是恢复生产快等优点。

5.2传统灭火方法

(1)传灭火装备如果CO2发生装置、惰泡等,化们本身产生的气体对人体有毒,设备产气也同时产生CO,温度高,设备可靠性差。

(2)如果用传统的注浆、注水灭火,对巷道、支架、设备损坏严重,给恢复生产带来困难。特别是矿井下部工作面,如果用水淹灭火,排水费用也是相当高的,巷道清理维护时间长也不经济。

(3)传统灭火方法:一是时间长,影响生产部署;二是火区注水、注浆对巷道、支架、设备损坏严重;三是注水后排水困难,巷道维护量大,恢复生产时间长;四是投资大量人力物力,不经济。

6.结论

从上述案例证明,氮气防灭火技术在煤矿广泛应用,在处理井下火灾、瓦斯、防止煤炭自燃等方面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井下回采工作面采空区如果煤炭发生氧化、自燃,采取向氧化带打钻孔或埋管道,采用开放式防灭火注氮技术和封闭式防灭火技术,向氧化带注氮气阻止煤炭氧化自燃,可以实现不停产;对于已经发生自燃的采空区,采用封闭式注氮灭火技术,可以使火灾快速熄灭,起到快速消灭隐患作用;对于火灾引起的爆炸事故,采用封闭式注氮也是有很好抑爆作用。实践证明,使用注氮防灭火技术,比传统的先封闭后注水、注浆时间缩短很多,而且封闭区域注氮对巷道、支架、电器设备没有任何损坏;如果注水、注浆,对巷道支护、电器设备损坏大,巷道清理维护量也大,启封时排水也困难。所以,氮气防灭火技术在有自燃发火的矿井推广使用,既经济又安全。

参考文献:

[1]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煤矿安全规程[M].煤炭工业出版社,2016.

[2]张华,李春生,程高福.非煤矿山救护队透水事故应急救援[J].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学报,2016,26(2).

[3]史国安.煤矿通风与安全技术的应用探析[J].河北企业,2014(1):104-104.

[4]李军.氮气防灭火技术在火区治理中的应用[J].煤炭与化工,2015,38(12):119.

[5]郭雪鹏,GUOXuepeng.氮气防灭火技术应用分析[J].能源与节能,2017(11):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