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师生主体性提高教学有效性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09-19
/ 3

发挥师生主体性提高教学有效性

丁春晖

丁春晖

摘要: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分别具有各自的主体性,这是构建教学行为的支柱。于是,要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性,让主体性原则成为有效教学的基本原则。为此,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意识,不仅有助于科学教学“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这一宗旨的实现,对于人们认识主体性教育的实质,更好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也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主体性;科学教学;有效性

作者简介:丁春晖,任教于浙江省义乌市义亭镇中。

初中科学教育是为了什么?“科学课程(7~9年级)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入门课程”。“科学课程建立在对科学本质认识的基础上,并将引导学生逐步认识科学的本质”。可见,科学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其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初步认识科学的本质。对学习目标的实现过程是学生自我构建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和教师的主体性自然成为有效教学的根本出发点。

一、发挥教师的主体性:学生主体性发挥的前提

教师的主体性是教师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规定性,具体地体现为教师对教材的把握能力、对学生心理的洞察能力以及对教学活动的组织能力等。

1.结合初中学生的知识结构和思维特征,稚化教师自身思维,认真研读教学文本

教科书上的教学文本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是相关专家学者根据一定学科任务,编选和组织而成的具有一定范围和深度的知识技能体系。教学文本是教师教、学生学的重要依据。通俗地讲,有效学习就是学生通过教材,掌握了知识、培养了技能、分析了过程、学会了方法以及体验了情感态度、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在此,教师仅仅是桥梁和纽带,如何密切教材和学生的关系至关重要。因此,教师应作为学生,结合教学目标,认真研读教材。

例如在《原子结构的模型》一节教学中,原子看不见也摸不着,学生知识储备、感性认识严重欠缺,于是设计从实验入手、分析宏观现象、诱导学生想象的思路,用flash动画演绎分析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属箔的实验,最终顺利突破难点。

2.尊重每一个学生,了解初中学生的心理活动特点,构建和谐平衡的课堂环境

课堂环境的和谐平衡能增加学生良好的情感体验,使师生处于一种相互尊重、友好合作、充满人性关怀和具有较高心理安全感、舒适感、归属感的氛围中。实践表明,课堂环境直接影响学生对教学和教师的情感与态度体验,是决定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重要因素。而教师理所当然就是构建和谐平衡课堂环境的第一责任人。

精心引课,让兴趣带着学生们前行。《空气》教学中,笔者先做了个小实验:会吸水的杯子。首先,点燃蜡烛,在盘子中央滴几滴蜡油,以便固定蜡烛;然后在盘子中注入约1厘米高的水;再用玻璃杯倒扣在蜡烛上;最后观察蜡烛燃烧情形以及盘子里水位的变化。同学们的好奇心有效地激发了求知的渴望。

充分预见学生可能的思维走向,设置灵活的分支式、板块式的教学流程,让学生来主导教学流程。学生之间以及师生之间差异的存在必然使学生的思维走向与教师预想的有所不同,因此必须将这单一的直线式的教学流程预设成灵活的分支式或板块式,根据教学实际灵活地进行调整。在《神奇的激素》一节中,笔者准备了三个虚拟实验:(1)达尔文向光性实验;(2)温特验证尖端确实产生某种能控制生长的物质的实验;(3)验证胚芽生长部位的实验。让学生尝试自由支配的探究过程,体验如同科学家一样成功的愉悦。

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主体性发挥的目的

学生的主体性是学生作为教学活动中学的主体的规定性,它主要体现为学生对思维过程的控制能力,即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内化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情感,其角色是教学活动的实践者。

1.关注认知需求,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在一个和谐平衡的课堂环境中,学生很自然地会流露出自己的认知需求。提出问题是流露出认知需求的重要形式。从根本上讲,教师的教也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课堂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必须让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反映,必须重视学生的质疑问难,并把它作为课堂教学展开的重要依据。

在《新生命的诞生》一节的教学中,笔者首先播放了一小段母亲分娩胎儿的视频短片,然后请学生提出感兴趣的问题。根据教学目标进行筛选和引导后,保留几个问题,根据学生的需求开展教学活动:(1)为什么妈妈能生孩子,而爸爸却不能?(2)小生命从哪里来?(3)胎儿在妈妈的肚子里是怎样生活的,它需要吃东西吗?(4)双胞胎是怎么形成的?(5)试管婴儿又是怎么回事?之后的教学就非常顺畅,效率之高令人吃惊。

2.瞻前顾后,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

首先,要明确构建怎样的知识网络,要有鲜明的主题。构建的知识网络,可以是一堂课内的,也可以是一章的,或者整个学年的,还可以是一个专题,涉及的范围更广。

其次,梳理相关知识点,全面理解相关知识点。

再者,寻找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构建知识网络。

最后,通过与同学、教师的合作,使其更加完善。

通过上述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学生对于知识以及知识之间的联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3.通过实验与探究教学,发展学生创新、探究等各种能力

科学作为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初中科学的每个章节以活动或实验的形式安排了一些典型的科学实验,对其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了精彩的验证或探索。而科学实验从确立实验目的到设计实验步骤,直至最后的结果分析,其过程的实质就是科学探究,可见,科学实验就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探究能力的有效载体。通过把与实验有关的问题尽可能设计成富有探究性、创造性,并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验或实践课题,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比如《空气》一节中有一个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活动:

(1)提出问题:氧气在空气中占多大的比例呢?

(2)猜想与假设:该活动中不予考虑。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引导学生制定利用控制变量法来进行实验的计划。该活动中控制变量是氧气的有与无,设计的难点是如何通过某种物质或方法将难以直接观察的氧气含量的减少变得比较直观。教材中巧妙地利用了气压变化,通过集气瓶中水位的变化粗略地测定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4)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学生分组实验,收集证据(集气瓶内的水位变化)。

(5)根据证据进行解释:氧气消耗后瓶内气压减少,外界大气压把烧杯内的水通过导管压入集气瓶内。

(6)交流与检验:引导学生从理论上推导结论,将其与学生的实验结论进行比较,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误差分析。

旁栏思考题:利用身边的材料,你能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吗?能否用其他可燃物替代?请说明。通过该问题,在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创新能力的形成。

4.通过教学内容渗透情感教育,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情感教育是指教育者在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还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处事为人、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如何对事物进行正确判断。教育心理学认为,在教育的情景中,互动的情感关系是学生最终取得学业成功、教师最终实现教学成功的关键。结合科学教学实际,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渗透:

重视科学史教育,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科学史是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获得知识的历史记录。无数科学家为构筑科学大厦付出了艰辛劳动,才结出了今天造福万民的智慧之果。人们在回顾科学史时总会感慨万千,所以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我们理应关注科学学科知识对于学生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教育,使之形成正确的情感和正确的价值观。

将生活实践和科学知识相结合,促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以情景为手段,以情感为纽带,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联系生活情景渗透情感教育尤为重要,只有让学生真切地体验到科学既来源于生活、提炼于生活,又在更高层次上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学生才会感受到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比如在《生物是怎样呼吸的》一课教学中,让学生尝试着解释“当我们感到疲累时,为甚么会打呵欠?”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最终得出“打呵欠是一种深呼吸动作,它会让我们比平常更多地吸进氧气和排出二气化碳”的结论。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一定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学会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验成功的喜悦。

三、避免两个错误倾向:师生主体意识薄弱和师生主体把握不当

教师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是为学生的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使学生的主体性能更好地发挥。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缺乏主体意识和角色意识,必然会影响师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最终严重影响科学教学的有效性。另一方面,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又必须基于双方主体差异性的基础上恰当地把握各自的地位和作用,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各自的主体性,无论教师和学生哪一方面的主体性发挥不足或者超出了各自的角色范畴,都会影响另一方主体性的充分发挥,从而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善亮.主体性原则:有效教学的根本原则[J].教育科学论坛,2007(12).

[2]教育部.科学课程标准(实验稿)(7-9年级)[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宋秋前.有效教学的涵义和特征[J].中小学教育,2007(4).

作者单位:浙江省义乌市义亭镇中

邮政编码:322000

PlayingtheSubjectivityofTeachersandStudentsandImprovingtheEffectivenessofTeaching

DINGChunhui

Abstract:Inteaching,teachersandstudentsarerespectivelyoftheirownsubjectivity,whichisthesupportofconstructingteachingbehaviors.Hence,weshouldbringthesubjectivityofteachersandstudentsintofullplayandmakesubjectiveprinciplebecomethebasicprincipleofeffectiveteaching.Therefore,playingsubjectiveawarenessofteachersandstudentsisnotonlyhelpfultotherealizationof“cultivatingstudents’scientificquality”inscienceteaching,butalsoisofimportantmeaninginunderstandingtheessenceofsubjectiveeducationandimplementingteachingpracticeactivity.

Keywords:subjectivity;scienceteaching;effectiven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