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式的创新途径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10-09
/ 2

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式的创新途径

王冰

兴义市兴西湖管理所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义市562400

摘要:众所周知,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是离不开水资源运用的,同时水资源也是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但是就目前来看,尽管我国整体水资源较为丰富,但是由于热蔻技术较大,因而使得人均水资源低于世界平均水准,若是单一的利用自然状态下的地表水资源,是不能完全符合人类的各项需求对的。所以,水利工程的建设可以有效的改变这一现象,并能缓解水生态资源进一步恶化现象,同时构建科学的运行管理制度,是保障水利工程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基于此,本文将对水利工程运行管理进行综合性的分析研究,并对其管理方式进行合理的创新,希望可以促进水生态与社会经济发展达到相互平衡状态。

关键词: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式创新;途径

近些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地加快,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多,以及部分地区水资源出现了过度开发的问题,存在超载运行的情况,这就导致了国家水资源的不断减少,人均水资源比例也在不断的下降,这些情况都极大的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的发展。所以,如何能让有限的水资源发挥出最大的功效,是我国水利建设的最终目的。而建立行之有效的、高效率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式,是保障我国水利工程有效运行的基本前提。

1、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

水利工程是指为了对自然水资源进行人为的调控而兴建的基础工程设施。水利工程中的运行管理,是为了控制以及调配自然水,避免出现损失的一种趋利避害的行为,有效的体现出水利工程的实际作用,对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水利工程对社会的作用非常的重要,除了对水资源的调度利用外还对防洪、防旱等灾害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对水利工程采取科学的运行管理方法,提高水利工程的社会效益,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首先,水利工程的建设时间虽然很长,但是其自身的运行时间更长,因此要加强对运行期的水利工程管理,加大人力和物力的多方面投入;其次,水利工程在运行期的社会效益更为重要,因此对其运行期的管理工作要求更高;最后,水利工程具备着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都依赖于水利工程运行期的合理调度。

2、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存在问题分析

2.1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对水利工程管理认识不足,观念和管理方式落后

目前,水利系统内部依旧存在着“重建轻管”的思想,非常重视增加水利投入,着力于如何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但对于需要加强工程管理的问题却不够重视。水利工程效益提不上。因为不重视管理创新,传统的粗放管理方式,不仅增加了管理成本,也阻碍了工程效益的实现。

2.2水利工程管理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权责不明

由于我国的大部分水利工程是综合开发、综合利用的工程,公益性和经营性界限不清,这就导致了公益性资产和经营性资产无法清晰界定,政府下拨的合理补偿不能够准确运用在公益性部分运行管理支出。有些水利单位还存在着责任主体不明晰的问题,导致多头管理的现象发生,而且在出了问题之后,相关部门却又相互推诿,不肯承担责任,出现责任难以落到实处的问题。

2.3水利工程管理养护、维护机制不顺

这是我国水利工程管理的大问题,纵观我国目前的许多大中型水利工程,大多建于解放前后,在当时的技术、资金条件以及社会环境的限制下,或多或少存在设计要求低、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不高、渠道防渗不配套等问题,存在重大的水利工程安全隐患。

2.4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经费得不到有力保障

在防洪、排涝管理和商品生产经营活动中,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必然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这些支出的补偿主要来自于水费收入。但由于我国政策的大力扶持和政策保护,水价一直不到位,所以水费收入很有限,不能支撑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所需的高额费用,可另一方面国家对此项公益性支出不予补偿,两者结合必将导致水管单位的运行管理经费十分短缺。

3、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式的创新

3.1树立正确的运行管理理念

在社会现代化的建设和发展中,水利工程单位要树立先进的现代化运行管理理念,以此推进水利工程的运行管理有效化进行。具体包括:①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②加强行业标准要求,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进行安全管理;③使用科技化的管理技术,改革水利工程的建设标准,降低水利工程的投资成本;④要始终的坚持生态环境保护的管理理念,以此推进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3.2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

1)要在水利工程内部构建完善的运行管理机制,从而将水利工程单位内部的行政管理部门与水利工程运行管理部门的责任得到明确的界定,使得安全责任划分到个人头上,安全责任理念树立在水利工程内部中。2)水利工程行政管理部门可以肩负行业标准管理的责任,使得水利工程的日常养护工作得到有效的监督,对水利工程的专项资金以及资产的管理进行监控与监管工作。水利工程运行管理部门要对水利工程的日常运行管理以及维护工作负责,确保水利工程安全管理以及整体效益的发挥。

3.3区分管理和养护工作

在实际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工作中,时常会出现入不敷出现象,这是由于成本的不断增加引起的,这使得水利工作的经济效益无法得到显著的提高。所以,就必须加强工程运行管理工作的进度,将日常管理与养护工作相分离,优化水利工程内部的管理部门,这样就可以提升养护工作水平,并极大的降低成本资金的投入。同时,将水利工程的养护工作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养护企业,这样既可以提高养护水平,又可以降低成本投入。

3.4加快灌区改水改造步伐

从头屯河整体情况来看,其灌区水、土、光热、草资源十分丰富,具有发展农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灌区位于乌鲁木齐市和昌吉市之间,灌区发展园艺、经济作物、蔬菜前景观。目前,灌区灌溉面积已达42.01万亩,灌区缺水的矛盾十分突出。农业灌溉耗水量占全区耗水的64.5%以上。由于头屯河径流分配极不均匀,水库的调节能力有限,因此4~6月份农作物用水高峰期得不到调节,只能通过开采地下水补充不足。然而,地下水的过度开采使得灌区整体生态环境受到了一定程度影响。为保证灌区水资源供求平衡,并加强周边生态保护,应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如喷灌、微灌、管道输水,来促进灌区发展。在狠抓管灌区骨干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做到挖潜与改造并重,努力搞好灌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带动灌区水土资源的开发,拉动经济快速发展。同时,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和监控系统,加强对头屯河水库水位和雨水量的实时监测,做到第一时间发现风险、排除风险。另外,必须建立防洪调度方案、预警机制,并对《头屯河灌区供水规则》、《头屯河水工程运行管理制度》等制度进行完善,以为相关工作顺利开展提供指导,促进水利工程项目建设。

3.5加强资源开发利用

除了要对水利工程本身运行加强管理外,还需要对相关资源开发利用进行优化。可结合水资源本身的优势开展多元化业务,如增加城镇生活用水、绿化用水比重及特色旅游等服务等。以水利工程为基础,在保证工程本身效益的情况下,集聚多方资源优势,开展多种经营,以发掘出潜在商业价值,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结语

总而言之,想要完善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我们就需要从多角度、多维度等方面进行权衡分析。在市场经济飞速以及繁荣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我国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式依然以传统模式为主,这就在正常运行中存在着一定滞后性,部分环节已经跟不上市场的变化。因而,创新水利工程运行管理方式势在必行,使其与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共同进步将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需要我们改变传统的管理意识,完善现有的管理制度,并合理分配资源,充分利用新型技术等方式加强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从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并对社会的稳定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分析[J].陈金洪.科技风.2018(33)

[2]水利工程运行管理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J].许华.南方农机.20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