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案例设计——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为例

/ 1

生物教学案例设计——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为例

①周华②宁志恒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阐述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及自由组合定律

(2)说出基因型、表现型和等位基因的含义

2.能力目标

(1)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杂交实验分析图解(重、难点)

(2)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实验及其图解

3.情感目标

分析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

概念预习:(考查学生自学能力)

二、1.基因型;2.表现型;3.等位基因

三、引言

一个品种的奶牛产奶多,另一个品种的奶牛生长快,要想培育出既产奶多、又生长快的奶牛,可以采用什么方法?(通过这节学习要解决的问题)问题:(学生复习上节内容)

1.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的图解(相对性状:高(D)对矮(d)为显性)。

问题:(学生活动:阅读并分析教材P9。)

2.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是怎样设计的(即:孟德尔是用豌豆的哪两对相对性状来进行实验的)?

教师列出如下讨论题纲:

(1)这两个亲本中,有哪两对相对性状?(2)豌豆在自然状态下是自花传粉,那么在做这个实验时要对两亲本作何处理?(3)F1的性状表现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具体来说在一对相对性状中何者为显性,何者为隐性)?(4)子一代出现了哪种类型?(5)请你分别指出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6)子二代出现了几种类型?其中有几种与两亲本都不同?(7)子二代出现了四种类型,说明这两对相对性状间进行了什么?(8)子二代出现的这四种类型的个体数量之比约为几比几?

总结实验结果:

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并自由回答,教师不忙于评判谁对谁错,出示挂图“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的杂交试验”,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指导分析:

问题3.分析每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符合分离定律?

(9)根据分析的结果,豌豆的粒形和粒色这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否都遵循了分离定律?

为什么子一代只出现黄色圆粒一种类型?为什么两对相对性状可以进行自由组合?为什么子二代四种表现型之比为9︰3︰3︰1。

(10)孟德尔的解释:

学生活动:自己推演黄色圆粒豌豆和绿色皱粒豌豆的杂交试验分析图解,并归纳总结F2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的规律,由一学生上黑板完成,结果如下图:

学生讨论、总结归纳并争先恐后回答,教师给予肯定并鼓励。

四、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解答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教材P10。孟德尔用F1作了测

交实验,实验结果完全符合他的预想。证实了他

理论推导的正确性。

1.什么是测交?2.测交的目的是什么?3.按照孟德尔提出的假说,F1代能产生哪四种数量相等的配子?4.那隐性纯合子能产生几种配子?

5.孟德尔所做的测交实验结果,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争先恐后推演,教师出示投影,比较测交结果,师生结论是:两种情况是相同的,这说明F1在形成配子时,不同对的基因是自由组合的。

五、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由学生完成)

学生回答:YR与D或d能自由组合,yr与D或d能自由组合,Y不能与R或r组合,y不能与R或r组合。因为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要分离,等位基因也要分离,只有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才自由组合。

设疑: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呢?

教师出示投影表格,由学生讨论完成。

六、总结

通过学习应理解在生物遗传的过程中,由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及不同基因类型的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造成基因的重新组合,从而使后代的性状也发生重组,出现了新的类型,这种变异的原因就是基因重组。实践上,我们可以让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所控制的优良性状重组,以培养优良品种,也可以对家系中两种遗传病同时发病的情况进行分析,并且能推断出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以及它们出现的概率,它的理论基础就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作者单位:①山西省临汾市山西师大实验中学041000;②山西省临汾市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04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