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电企业基建项目标准化管理模式应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5-15
/ 2

供电企业基建项目标准化管理模式应用

叶淦滔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城区供电局523000)

摘要:对供电企业供用电设备的标准化建设进行了实际调研,分析了对供电企业进行设备标准化建设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对推进供电企业标准化建设的主要措施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当前应努力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大力推动典型设计典型造价、加强标准化管理等建议。

关键词:供电企业;标准化建设;调研

标准化建设是基于秩序和得到最好的利益为目的,如生产、管理、重复性事物和概念的管理对象,以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综合结果的基础上,制定和组织实施标准体系和相关标准的主要内容有组织的系统。标准化建设是人们把企业从“分散状态”发展到“有序状态”的努力,贯穿于现代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活动的全过程。

1.电网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目标

1.1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

全过程工程造价管理以确保建设工程的投资效益,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开始的初步设计、扩大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承包、施工、调试,完成,生产和决算,评估后,等整个过程,在工程造价业务行为和组织活动。按照既定的成本目标,我们应该通过科学和专业的成本管理方法,落实责任,明确流程,向前传递,计算,调整和监督所有成本在成本形成过程中,从而达到及时、客观、准确的控制成本和保证成本目标的实现。

1.2节点进度计划管理

在实施过程中,要十分注重节点计划时间的落实,否则,将直接影响节点终极目标的实现,必须按照“一级保一级、层层落实”的原则,妥善处理好生产与基建、建设标准与造价、工期与安全和质量的关系,确保基建节点计划总体目标的实现。

1.3工程项目管控范围

工程项目管控范围包括工程初步设计、设备招标(含变电站、线路物资)、设备订货、施工图设计、施工招标、开工准备(含开工资料报审)、上报开工、变电站工程施工(变电站土建施工、土建交安、电气安装、调试)、线路工程(塔基基础施工、组塔、放线)、竣工验收、投产送电、结算报送、工程档案移交、结算审计(配合)等全过程管理。

1.4工程项目管理目标

通过标准化流程,运用一系列的措施和模块,加强对各个流程、各个环节、每个岗位的管控,实现全方位、全方位、全方位的流程管理,有效提高精益管理水平。同时,有必要开发一个专业管理指标体系和目标价值指的标准评价和综合评价国家电网公司的基础设施管理,结合每个公司的实际情况,以全面、系统地评估整个管理过程,提高项目管理效率。

2.供电企业标准化建设的必要性与意义

2007年,中国国家电网公司首先提出了促进“标准化建设”的新概念,将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结合,,目的是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从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以便更好地保证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电力行业。因此,当前建筑、基础设施安全、工程质量、同行标杆管理,成本控制,早期作品的电网建设,强化管理,提高电网建设的外部环境是完全标准化,标准化建设,为电网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改变经济增长模式。电网公司标准化建设首先要适应电力改革的要求,即电网企业的企业化经营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必须得到科学、先进标准的支持和保障。其次,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供电网络的规划、建设和改造也应该标准化。三是加快标准化工作,有效促进电网技术进步,提高电网和电力设备的安全性和经济性,降低事故率和故障率,提高电能质量和供电服务水平。

3.当前电力企业建设项目管理现状

3.1责、权、利不统一,管理目标不明确

往往是工程进度、电气和线路的技术管理、土建工程技术及造价管理、安全质量管理等各要素条块分割结合,涉及多个单位、多个岗位的人员,需要大量的协调,经常出现推诿扯皮,工作效率低下。并且大部分单位相关岗位人员配置不尽相同,不能满足建设管理现实需求,更有甚者一个人身兼数职,精力和素质不能满足日常需要。

3.2外在因素影响较大,工程进度存在诸多不确定性

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或者各单位领导对现行规范和规章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设计院、设计人、不同的施工管理单位可能会影响工程设计的内容,导致设计评审、审批、监理等纠纷。同时,设备标准和参数不统一,导致设备选型品种繁多,通用性差,不利于统一管理,甚至需要在进行具体的施工设计前选择具体的设备,重复设计直接制约施工进度。

3.3安全与质量的关系问题还有待深化

随着当前建筑、劳务等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部分施工单位为了能够拿下工程生存发展,只能降低成本,在价格上进行恶性竞争,无原则地中标。施工企业很少考虑在安全管理方面投资,没有做岗前培训,不给工人配发必要的劳保用品或者是配发一些低价劣质的劳保用品,施工过程中降低标准,不但影响整个工程质量,也为现场安全管理埋下了较大隐患。

4.供电企业标准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结合国家电网公司下属供电公司的实际,标准化建设的推进重点要从以下方面着手。

4.1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突出标准化建设重点

企业完善的标准化体系一般分为3个层面,即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企业标准体系是以技术标准为主体,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一个有机整体。目前,我国电力标准共有1337项,在“十五”电力工业快速发展期间,修订的标准就占现行所有标准的43%。“十一五”时期,电网发展将迎来重大机遇,与之相适应的一系列标准将应运而生。因此,积极进行电网建设相关标准的制订,对建设坚强的国家电网十分重要。对于供电公司而言,标准化涉及到电力建设、生产和销售各个环节,要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需要统一建设标准规范体系,并不断完善,实现设计、建设、运行和管理的标准化,实现项目管理体系、安全控制体系、质量保证体系、基建流程管理体系、造价控制管理体系的标准化,充分体现科学性和合理性,并要充分反映我国当前供电企业生产实际和未来发展的情况。

4.2构建标准化管理流程

节点控制在项目的早期阶段,关键在于工程ERP需要完成采购商品和服务节点和工程项目的行政许可程序管理服务和物资提前准备招标信息,并根据国网公司物资招标批次计划发布时间按时提交;项目开工前,必须办理项目批准、规划许可、土地使用许可等有关手续;关注“人、材料、机械、环境和其他因素,建筑工程部门在部署之前需求的人,材料,机器工作,做好项目开工前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文明施工二级计划准备,审查和批准的工作,并加强监理单位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安全、质量、进度、投资”控制功能,全面贯彻“打造政府与企业、合作共赢”的理念,努力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完成和验收阶段,控制进度节点。变电站工程基础和线路工程基础建成后,应编制工程结算数据。工程结算的准备工作应当提前完成。

4.3标准化管理

标准化建设需要进一步规范各种业务流程的标准体系,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突出技术和专业管理。需要根据公司特点形成符合法律、法规、企业制度要求的业务管理程序,做到一切工作按标准化程序进行,以提高内部运转效率。

4.3.1管理标准化

在供电公司建设、生产和销售各环节,制定严格统一的规章制度,实施管理的标准化,将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相结合,并将各种制度进行规范和完善。通过管理标准化的建设,根据促进国家电网公司集约化、集团化发展的要求,作为下属单位,供电企业变成一个个同类细胞的复制,将带来1+1>1的规模效益。

4.3.2加强信息化建设

需要进一步利用信息化手段,确保财务与计划、物资数据准确一致,同时建立标准规范的资产清单基础台账,以保证及时、高质量完成财务竣工预决算。需要以科学规划、典型设计为基础,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结论

标准化建设是一个典型的活动过程,它是一个深入循环的过程,即制定标准,实施标准,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及时总结和修订原标准,在实施标准中,再加以实施。每一个周期,标准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丰富新的内容,产生新的效果。在当前环境下,国家电网公司的供电企业需要不断加强标准化建设,以确保生产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确保转变电网发展方式和发展模式,并推动国家电网公司的发展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曹永新.全面推进县供电企业现场标准化作业[J].农电管理,2017(7):8-9.

[2]钮志刚.标准化管理模式在供电企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J].内蒙古电力技术,2016,24(4):8-9.

[3]丁振宇.对供电企业开展标准化作业的探讨[J].电力标准化与技术经济,2016(3):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