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多层次实践体系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9-04-14
/ 2

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多层次实践体系

吴茜1毕鑫2

1.无锡海岸新城投资有限公司214121;2.无锡新泽投资发展有限公司214121

摘要:工程管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必须做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就目前来看,我国在实践教学方面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离不开容括知识学习、观摩学习、社会实践以及能力培养四个层面的实践教学体系。因此,对工程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多层次实践体系进行研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工程管理;应用型人才;实践;多层次

一、引言

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下,我国在教育领域也有了突破性进展,诸多高校都已经加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行列,但我国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仍存在着较大的缺口。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就我国当前多所高校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状况来看,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当前诸多高校对于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并不明确,进而导致在教学过程中抓不到重点。其次,实践教学不足,当前许多高校实践环节所设置的时常并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此外,高校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仍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实习基地数量有限。再者,对于实践教学的考察标准并不合理,许多学校忽视了实践的过程,相反,只讲关注点放在结果上。

三、构筑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包含了以下几个方面,即:实践教学目标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管理评价体系以及实践教学支撑体系。

(一)专业知识学习层面

我们通过以下不同的方式来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的各种问题所在:第一,可以根据学校课时设置的实际情况,来增加实践类型的课程学时,该类型的课程必须有助于提升学生们的实践工作能力,主要课程设置有工程测量学、工程施工等,对该类课程学时进行增加,从而提高该课程在学期内的所占比重。第二,学校应该加强对课程设计的重视,从而帮助学生们将理论知识熟练运用于实践操作中,提升学生们的理解能力。第三,在针对毕业论文选题过程中,选题应该更加贴近于现实,专注于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工程管理专业的毕业论文或毕业课设已经经历了几次大的变动,写论文的主要关注点从研究方向转变为了工程设计方向,共达贴近实际情况,这不仅有效提高了该类论文和课程设计的质量,对于学生们的实践能力的提高,也有着巨大的帮助。

(二)观摩学习层面

工程管理专业不仅需要牢固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该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加强观摩学习,来提升学生们的感性认知。在课程设置过程中,我们进一步加强了现代化教学工具的运用,例如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动画、互动视频或专业性的工程设计软件,例如CAD等,来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通过同国内外大型素材库的合作,从而建立起针对性较强的,专业的信息资料库,方便学生们进行学习和浏览。通过观摩大量的素材资料,能够有效提升学生们的感性认知,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将抽象的知识内容具体化,是同现场实习的有效互补。

(三)社会实践层面

想要进一步提升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就必须将社会实践同理论知识相结合。通过卓越计划,来加强学生们的课外实习,在大范围内开展“3+1”本科培养模式,通过同当地企业进行合作,从而达到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当学生在学校获得足够的理论知识后,就应该通过这种模式来培养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在第四学年,充分开展学生的顶岗实习工作,加强学生们对实践环节的认知,并保证参与实践的时间在一年以上。通过这种社会实践模式,能够有效的提升学生们的实践能力,加强学生们的知识运用和认知。现阶段社会实践的最主要形式就是校企合作,通过参加学校指定的企业的工作实践,在完成第三学年学习任务之后,学生们应该自行联系指定的企业,并进行顶岗实习。除了加深学生们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以外,还能够有效提高学生们的工作能力,从而为今后就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综合能力培养层面

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涉及领域十分广泛,所需能力十分全面的专业,本专业的学生除了要熟练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能力外,还需要拥有较强的工作分析能力、处理问题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工程责任意识等。通过建立更加全面的多层次实践体系,不仅仅加强学生们的实践能力,还要帮助学生们培养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展开各类综合素质竞赛、创新竞赛、创业实训竞赛等,来提升学生们的综合素质。为此购入了许多先进的课程软件以及硬件设备,从而为学生们参加综合素质竞赛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四、改革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传统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所采用的评价方式与标准较为单体,通常只是停留在形式上,而忽视了标准是否公平。为了改变传统实践教学评价体系所带来的局面,必须先从实践教学考核评价方法着手。其中一个改革方法即采用多元式的考核方法,将过去只考察基本知识的考核方法转变为注重考察学生能否对知识点掌握并应用的能力,进而做到对学生全面综合考察。

五、完善实践教学支撑体系

完善实践教学支撑体系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即:师资培训方面以及设备配置方面。拿师资培训方面来说,应当建设一支集深厚理论知识、丰富实践经验以及创新意识于一体的教学队伍,积极推动专职教师工程化以及兼职教师专业化。一方面,各大高校应当鼓励专职教师进入合作企业学习,提高实践能力,另一方面,还需要将合作企业中实践能力较强的人员引入大学校园,将“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拿设备配置方面来说,一方面需要需要加大设备配置力度,满足科研及工程应用的需要,另一方面,各大院校也应当注重实验室的建设及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为实践教学的开展创造有利条件。

六、结束语

众所周知,我国已经发展为工程教育大国,但距离教育强国还存在一定的距离。因此,怎样才能将工程管理的学生培养成高素质的工程人才成为了诸多高校所关心的问题。我国工程管理改革多年但成果并不显著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陈冬霞,吴胜和,柳广弟,等.利用行业优势培养资源勘查专业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J].中国地质教育,2018(1).

[2]师丽,马小莉,李冬梅.工程管理专业校内外双平台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价值工程,2018(3):252-254.

[3]李珊.高等院校工程管理专业实践体系构建——基于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视角[J].价值工程,2017,36(28):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