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数学教学与多媒体的融合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8-18
/ 1

浅议数学教学与多媒体的融合

孙秀珍王兴国

吉林省长春市九台区庆阳中心校130500

摘要:互联网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在改变着教育、学习方式。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互联网多媒体资源教学的信息化,让师生平等对话、共同参与互动的方式得到了践行,使今天的课堂更有活力、更加高效,是广大教师不断实践的工程。

关键词:互联网多媒体信息整合共同参与

数学教学与多媒体资源实现有机整合,让两者巧妙地融为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体,让知识成为学生所需要的、易于接受的活生生的教学内容,成为学生探索学习形态,这是数学教学所求。对此,谈一下数学与多媒体整合利用的一点浅见。

一、融合多媒体资源,打造生活化的情境课堂。数学教学内容是源于现实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且应用于生活;利用多媒体把生活完美地展现于课堂;让学生对生活中看得见、听得着、感受得到的数学现象和问题有一个重新的认识,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创设一种生活化的数学情境模式;即让教学内容这些抽象的概念变成骨骼化和通俗易现的“魔方”形式,让学生觉察到数学与生活的渊源,体验到数学的价值。例如:在进行义教版《数学》五(上)“可能性”的教学时,课前事先安排学生利用网络查阅“什么是‘可能性’?”的资料;教学时我利用了多媒体网络与课件,让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示,感受着演义“可能性”的这些活动现场(抽签、扔硬币、摸彩球和猜扑克颜色)等等,引导学生共同对相应活动结果进行猜测与评估;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测算,指出“可能”出现的情形;这不仅让学生感知到“可能性”的趣味性与科学性,同时,也清晰了学生心目中那种“想当然”的枉然,让学生研判“可能性”的思维能力更具数理性与精准性。巩固了知识,提高了数学的逻辑能力。

二、巧妙运用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引发学生兴趣的是那些具体、直观、新颖和动态的事物。就数学本身而言是枯燥和乏味的;因为,数学是属于把事物本质抽象成数理化的了东西,所以,它戴着一副冷面孔;于是,部分学生不喜欢这种学术性形态。如果教学时巧妙地将多媒体资源融入进来,创设一种声情并茂教学生态,建构出师生互动,学生积极参与、共同研讨的教学模式,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圆的周长”一节教学中,常规教学就是利用教具给学生进行直观演示、讲解、归纳,得出圆周率、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其教学活动是主导性占据课堂,影响了学生对知识探索的兴趣。为了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教师就要把问题探索过程归还给学生,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身实践。那么,教学活动不妨可以进行颠覆性的改变。其过程可为:指导学生先在网络上探寻知识的生成过程;再让学生以自备的学具“圆”(如“硬币、盒盖儿、制作品”等等)为前提,指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想办法精确地测算“圆”的直径与周长(测量三次左右)关系,记录并展示实践结果。然后,观看用多媒体制作的圆周率科学探究过程,再进行对比、验证、评价每一个结果,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尝试到了探索知识的奥妙感,还衍生了课堂教学的丰富多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体会到了科学探索应有的严谨态度,也加强了学生实践创新意识的培养;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活用多媒体资源,开拓思维活动通道。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一定的预见性,要善于把控学生的思维导向;要能够及时地在学生思维活动触到节点时,看到多媒体的显现性的点拨作用;在学生思维活动进入瓶颈时,想到多媒体的介入性的调控作用;尽可能地使学生的思维活动通过多媒体手段的助力,驱动起思维的辐射力,让发散思维彰显其巨大的能量;提高学生思维活动在“困惑处”有路行、“关键处”有张力的数学能力。例如:在“圆的周长”计算内容学习以后,学生往往在计算半圆的周长时,常常是把一个完整圆的一半误认为半圆的周长。究其原因:一是学生受到圆的周长计算方法的思维定势作用影响,所出现的误解;二是学生对周长意义的思维认知方式模糊,局限于特殊性。此时,教师恰到好处地用多媒体把相关联的要素(从特定图形→一般图形→半圆)有序展开,并在师生互动中明确半圆周长的构成,相信学生会立刻会嘘声一片,顿悟到问题的实质。

四、综合运用多媒体资源,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数学教学要抓住内在的规律性,结合小学生思维特点,运用多媒体展示平台,化抽象数理为直观形象,让呆板的冷面孔变成活灵活现的新形态,诱发形象、表象、抽象循环认知过程的升级。切实引导学生站在问题的对立面,进行多个角度、多个侧面地打破常规去思考问题,激活探究问题的灵感;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发散思维与逆向思维方式认识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思维的分析与综合、抽象与概括能力。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把“一题多解、多变、多问”等开放式的题型纳入到思维训练之中,纳入到多媒体整合之中,不仅是灵现出变与不变的态势,也是学生的兴趣点所在,更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发展的良好手段。例如:在进行“方向与位置”的内容教学时,创设适合学生自己所见、所需的多媒体展示“平面图形”和比较性的“立体图形与空间”情境,把生活的真实场面再现,让学生在多媒体创设的生活情境中学习如何辨认方向与位置。然后,根据学生参与过程的情形,相机调整多媒体场景,达到学生对“方向与位置”的感悟清晰化,知识与实践相衔接情境化的效果;使得学生在有限的课堂里走进生活,在有限的空间里找到方向、位置,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较丰厚的知识素材,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