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问题的探讨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4-11-21
/ 2

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问题的探讨

李恩

李恩(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桥医院心外科400037)

【摘要】在临床的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问题上,存在的因素非常的多,而这些存在的因素对于未来临床护理的质量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

一般而言,存在的主要因素有护理人员实践能力不足、个人素质问题、学员基础知识功底不足、护理师资力量不够等等。本文从目前基础护理教学与临床脱节问题的根源进行分析,找出问题的导致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为基础护理教学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基础护理;护理教学;临床脱节【中图分类号】R2【文献标号】A【文章编号】1671-8725(2014)11-0187-01

前言:随着当前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居民对于医疗条件和护理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过往的技术和服务质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需求。因此当实际的需求不断变化的时候,我们的基础护理教学内容也是继续变革和更新的,但是实际上基础护理教学的模式和程序的变革程度远远更不上社会发展乃至需求的速度,两者这种临床脱节的问题是由于多种因素所导致的。

1护理教学和临床存在的问题1.1护理教学情况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护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革,护理教学上已经越来越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求。主要面临以下的一些问题,首先是护理理论的更新速度远远快于护理教材的更新,大量的具有价值的护理技术已经运用到了临床上,但是教材却无法及时收录[1]。

其次,在临床实践中某些护理技术被证实了需要更正或者修改,也无法及时在护理教材中体现。再次,在实践中由于大量新式的医疗器械用具的引进和运用,护理操作大为简便和简化,但是在教材中依然采取老旧的讲授程序进行。在实践中运用的大量新型医疗器械,在教材中也依然没有得到收录,反而还在讲授一些过时淘汰的内容。

1.2临床应用的情况在临床的运用上,理论脱离实际是最为常见的问题,一般而言,临床护理操作包含有抢救护理技术、治疗护理技术、临床护理技术和基础操作技术等等,根据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大量的新进护理人员对于上述的几项护理操作在临床中的表现并不尽人意,其中基础操作的及格率仅仅为88.2%,临床护理技术应用率仅仅为90.9%,抢救护理应用率为88.9%,,总的护理应用率平均仅为88.0%[2]。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实际的护理操作技术并没有完全的运用到实践的临床当中去。而且一般而言,在教材中所提及的临床护理内容在实践中并不是完全由护理人员独立完成的,而是部分为医生完成、部分为患者及其家属完成,还有部分为陪护人员完成。

2产生的原因2.1教材陈旧护理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尤其是一次性护理用具和护理仪器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相对应的护理知识的完善和更新,都是护理教材所更不上。还有就是在实践的护理操作中,大量的新技术已经在临床上广泛性推广并使用,但是在教材上的更新较为滞后,而另外一些老旧的技术早已受到淘汰,却在教材中依旧使用和讲授,大大浪费了教育的资源。

2.2设备问题根据针对一项多所医院的调查数据显示[3],大部分医院都采用了最新的护理器械,但是在护理教学的过程中却完全没有提及,护理人员通过教学培训,完全掌握不了这些护理器械的操作方法。还有一些医院的教材中所提及的设备和临床实践中的完全不同,这就造成了培训资源的浪费,教学和实践的严重脱节。

2.3生源问题一般而言,护理人员大部分都是大专毕业生,少量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他们在护理知识的掌握,知识的自我更新以及再学习的能力上,都不充分。个人的职业素养较低,对于工作缺乏热情和主动性,工作上有点挑三拣四。,甚至有部分实习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输液和注射等操作,而对基础的护理却不乐意去做。

2.4临床教师问题当前的很多临床的护理教师,都是以前七八十年代的学生,总体学历偏低,大部分人更是中专学历。针对临床实践上的新知识、新器械、新理论的更新和学习能力有限,教育教学方法僵化且照本宣科[4],难以引起学员的学习兴趣,部分教师素质较低,很多老师知识水平有限,讲课质量不高。教师精力有限,随着护理工作的不断发展,工作要求也越来越高,工作量不断增大,对护理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

3解决问题的方法3.1及时更新教材护理教材的更新是最为重要且紧急的事情,应该每隔一段时间就对目前使用的护理教材进行统一的分析和更新,并编入一些具有实用性的实际案例,对于一些已经在实践工作中早已淘汰的内容和技术,应该及时给予删除,新的器械和仪器的操作也是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及时地体现在教材上,让学员尽早接触到临床前沿的主要工作内容。

3.2理论结合实际作为护理的讲师,不能长期脱离实践,应该及时更新护理知识和内容,将当前临床上的一些新技术和新知识引入到课堂中,不能仅限与课本,并加深临床实践的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3提高师资和生源要求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引进更好的师资队伍,打造更好的教育团队,同时在生源的招聘上,不能一味扩招,而是应该有的放矢,招收一定质量的生源,并且在培养的模式上从严教育,鼓励动手能力和自学能力,以确保投入实践之后的迅速自我更新,对于教师和学员,都要引入常规的考核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育质量的水准。

参考文献[1]叶巧玲,吴卓洁.以就业为导向深化教学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12(10).[2]原鲜.加强护理实训教学提高护生的操作技能[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02).[3]彭华,贺连香.基础护理的实施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当代护士(学术版).2011(01).[4]周蓉.探讨临床护理基础操作与教学操作考核的差异[J].护理研究.2009(24).[5]付春华,苏静,张俊红,裘小霞.护生基础护理实习现状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