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缺铁性贫血156例临床护理体会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1-12-22
/ 2

孕妇缺铁性贫血156例临床护理体会

尚珊红1李姣2

尚珊红1李姣2(1长春市妇产医院吉林长春130042;2长春市传染病医院吉林长春130123)

【中图分类号】R473.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5085(2011)39-0316-02

【摘要】孕期合并缺铁性贫血,约占妊娠期贫血的95%,是妊娠期常见病。2009年2月-2011年1月,在我院门诊随机选取了156例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指导,其中轻度贫血的109例,中度贫血的47例,经过饮食及药物治疗后,轻度贫血的患者有90%的患者血红蛋白指数提高,中度贫血的患者有70%的患者血红蛋白指数提高。

【关键词】孕妇缺铁性贫血临床护理

孕期贫血对孕妇及胎儿影响明显,贫血在妊娠各期对母儿均造成一定危害,在贫血严重的国家和地区更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孕妇血容量增加,尤其孕晚期可增加1300-1500ml,胎儿生长发育约需铁200—300mg,胎盘发育约需铁70~75mg,孕妇对铁的需求量明显增加,许多孕妇表现为生理性贫血(HB≥10g),因此对孕期贫血的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指导极为重要。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随机在我院门诊选取156例缺铁性贫血的患者,年龄均为22-35岁,孕前无贫血病史,均为妊娠20周以后检查发现缺铁性贫血,辅助检查可以通过血清铁测定,孕妇血清铁<6.5pmol/L(35ug/d1),为缺铁性贫血。也可以通过血象,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血红蛋白(HB)<10g/L,血细胞比容<0.30或红细胞计数<3.5×1012/L,则可诊断为妊娠期贫血。根据HB将患者分为2组,第1组:10g/L<HB<9g/L,109例;第2组:9g/L<HB<8.5g/L,47例。

1.2方法对患者进行饮食、药物治疗及护理指导,建议患者注重饮食营养调节,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鸡蛋、牛奶、谷类及海带等,水果及各种新鲜蔬菜。治疗口服给药为主,补充铁制剂如硫酸亚铁或锌铁钙制剂,治疗口服给药为主,补充铁制剂如硫酸亚铁或锌铁钙制剂,每日服用二价铁200-600mg,同时口服维生素C,消除可引起缺铁性贫血的病因,补充叶酸及维生素B12。经过1个月的治疗,设定血红蛋白提高0.5g/L为有效。

2结果

第1组有效98例,有效率90%;第2组有效33例,有效率70%。根据以上结果表明,经过饮食调节及药物治疗及护理指导,轻度贫血的患者比中度贫血的患者HB指数提高得更快。

因此,轻度贫血的患者,经过治疗后,大多数患者可以恢复正常,有针对性的对轻度贫血的患者继续药物治疗及护理指导非常重要。

3护理体会

3.1详细评估病人的贫血程度了解病人对疾病的认识。通过连续护理活动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解除病人的紧张情绪,帮助病人分析引起贫血的原因,解释治疗及护理方案,利用可被利用的资源和支持系统,减轻自身的压力。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积极配合治疗。

3.2积极进行孕前指导,对高危人群进行特殊宣教对于孕前月经过多、消化道慢性失血性疾病等,增加铁的储备。适当增加营养,必要时补充铁剂。加强计划生育指导工作,多次妊娠易引起缺铁性贫血。一般主张妊娠4个月后,每天可按医嘱服用二价铁,可达到预防贫血的目的。

3.3进行饮食指导指导孕妇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调整饮食结构,注意食物的多样化。鼓励孕妇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瘦肉、家禽、动物肝脏、黑木耳、海带、紫菜、绿叶蔬莱及豆类、蛋类食品等。禁饮浓茶。向病人讲明饮食治疗的重要作用,史病人配合治疗。

3.4适当注意休息依据贫血的程度安排工作及活动量。轻度贫血病人可适当减轻工作量及下床活动。重度贫血病人需卧床休息,避免因头晕、乏力引起意外受伤。

3.5铁剂补充治疗口服给药为主,补充铁制剂如硫酸亚铁或锌铁钙制剂,每日服用二价铁200-600mg。同时口服维生素C,消除可引起缺铁性贫血的病因,补充叶酸及维生素B12。

3.6定期检查对患者定期检查,以调整铁剂的用量,并且可以发现并情恶化的患者,进行其他方式的治疗。

总之,妊娠合并缺铁性贫血,是妊娠期间常见的多发病,孕期对母儿影响较大,重度贫血可导致贫血性心脏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产后出血、失血性休克、产褥感染、贫血性心脏病,其发病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等并发症的发生,危及孕产妇生命。对胎儿易引起胎儿宫内生长受限、胎儿窘迫,胎死宫内、足月低体质量儿、新生儿窒息和新生儿黄疸。对孕妇易引起妊娠合并高血压疾病(先兆子痫)。妊娠合并贫血需早诊断、早治疗,治疗效果比较满意。多数患者不能从思想上认识到该病的危险性,患者多为长期偏食,早孕反应重、怀孕后进食差、休息差。因此早期发现、早期对饮食进行指导、药物治疗及护理,对于每个患者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乐杰.妇产科学.2000.

[2]田玉琴,杨存珍,贺金文.妊娠期常规补铁的研究进展.1999(01).

[3]史素玲,沈陵,李斌.妊娠期贫血发生情况分析[期刊论文].一临床荟萃,2002(23).

[4]张艳敏,苏祖佑.妊娠期缺铁性贫血[J].国外医学妇幼保健院分册,1996.

[5]唐咏梅,周瑞华,宁鸿珍等.缺铁性贫血对妊娠及其结局的影响[J].中国公共卫生.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