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煤炭资源的综合评价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8-12-22
/ 2

浅析煤炭资源的综合评价

汪纯萍

安徽省煤田地质局第二勘探队安徽芜湖241006

摘要:煤炭资源综合评价是基于要素分配理论、对煤炭资源进行技术经济评价,并根据开发所造成的环境影响来进行修正,以最大程度上分析我国的煤炭生产、流通、管理等的投入产出,指导煤炭开发工作可以有序进行,保证国家煤炭资源供应,促进经济稳步发展。本文分析了综合评价相关理论、原则,技术经济评价模型、环境状况修正、已开发利用的煤炭资源综合评价等,以供参考。

关键词:煤炭资源;综合评价;理论;原则;方法

前言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但煤炭资源开发多则闲置,增加成本,少则不利于发展。所以必须做好综合评价分析,结合各个生产流通环节做好价值预测,对市场需求与政策情况、区域经济情况、资源保证程度进行分析评价,以在环境容量内经济合理的开发煤炭资源。

一、煤炭资源综合评价的相关理论

1、资源价值论

对于煤炭资源来说,其资源价值价值涉及的范围广且变数多,具有综合性特征,例如本身的煤炭质量、储量、埋深;技术水平、开采难易度、运输条件、社会经济对煤炭的需求、人们的生活习惯、意识等。煤炭需要使用才能实现其价值,煤炭资源开发也需要大量的人力、设备、管理等投入,且这些投入会占很大成本,例如地质勘查、灾害治理、环境问题、生态破坏、开发利用等,其价值也会与本资源的稀缺度和是否可再生有关。

煤炭价值会随着社会发展情况、生产力水平、需求等变化,所以具有很高的不确定性。煤炭的价值量由煤炭的效用所决定,并与发展情况、人们的思想观念有很大关系,煤炭利用带来的污染问题也会影响其价值,且必须被用户使用才可以得到具体量化的数据。

2、综合评价理论依据

基于要素分配理论,所有的商品都是经过多个生产要素、多个生产环节后方可进入消费者手中,而这些要素的参与也是商品价值增加的过程,成为价值的一部分,商品最终的价值是各要素与生产工作价值的总和。

煤炭资源的价值要经过生产、经营中各种要素串联起来对资源开发利用后才能成为资产,在经营中,这些资产的收益也存在风险,价格会不断变化,可能会获得更多收益回报,也可能没有达到预期收益。最终的净利润则是煤炭资源本身价值。

3、综合评价方法

综合评价是以收益现值法为基础,将煤炭资源开发后的收益按折现率折算成现值,再将这一收益量转化为单一价值指标来当做资源价值估计值。

二、综合评价原则

对于煤炭资源进行综合评价视为了分析出我国的煤炭需求、储量、开发价值等,以此为参照制定出煤炭资源管理办法,开发策略,从而有效保证我国经济可以稳步发展。在进行综合评价时,要注意以下原则:

1、煤炭资源开发与国民经济结合

煤炭开发会获得一定货币收益,但是其开发必须与国民经济联系在一起,会促进经济的发展,但也会受到国民经济的影响。二者之间有制约的关系。在开发前,必须对这一对立统一的关系有足够认识,并且理顺地区经济发展与煤炭需求关系,各地的供需情况,要把本地的经济情况作为煤炭开发可行性的重要指标,确保开发可以稳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

2、局部与整体结合

要在综合评价中以煤矿开发后企业所设的矿井数量为重要研究对象,预估企业在市场中的发展情况、可取得的经济效益,并且对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开采能力、煤炭资源储量情况进行分析评价,确定可以保证资源供应的程度,根据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煤炭量进行需求预测,对我国煤炭开发企业的总生产能力与煤炭总存量变化情况进行分析,预测保证程度。

3、单因素与综合分析结合

对于煤炭资源的综合评价要了解会影响到资源价值的各类影响因素指标,如煤矿位置地质情况、开产难度、地区经济情况、煤的种类、煤质等等,对于这些指标进行分析,并评估影响程度,将主导因素进行建模,以综合评价分析将各类因素结合起来,这样可以使综合分析体现出各单因素结合在一起产生的综合效应,这也更符合复杂的实际情况,避免了评价出现以偏概全情况,结果也更为合理。

4、定量与定性结合

传统评价往往片面且模糊,无法满足现代资源开发需要,所以要对影响煤炭最终价值的各种因素、最终做出的评价做好量化,通过紧密联系现场情况,对于存在的特殊问题做好针对性处理,相互印证、补充并不断完善,从而使定量与定性有机结合,也体现出了综合评价的技术优势,对我国煤炭资源工业战略有指导意义。

5、近期与长远相结合

要对未来10年的煤炭需求变化情况做好分析预测,对现有及未来一段时间煤炭生产能力做出预测,对煤炭开发中的储量变化做出分析预测,以评估保证程度,并针对性进行开发。

6、国内与国际结合

根据我国煤炭资源开采难易度、人均占有量、煤的种类、煤质等情况,国家对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政策等与其他国家比较,从而指导发展战略。

三、技术经济评价模型

基于生产要素分配,以收益现值法制作技术经济评价模型,以一吨煤炭储量的当前价值为单位,将国内煤炭企业平均煤炭生产投资收益率当做准则来判断当前开产煤炭资源是否经济合理,并制定标准。在此基础上,如果某处资源丰富且已经知道了当地的经济情况,矿藏位置,就可以用此模型来评估出当前这一矿藏是否具有开发价值,预期收益多少,为决策提供依据。

四、环境状况修正

一些地区的煤炭资源储量大,煤质性质好,但是开采不便,有些地区储量丰富、环境好,但是交通不便,一些地区生态脆弱,不便开发。因为我国幅员辽阔,所以会面临多种情况,加之如今环保工作不断深化开展,就必须在开发煤炭资源前做好环境评价与分类,在对矿藏进行技术经济模型分析后,还要带入环境评价修正分析结果,以减少开采风险。

五、综合评价分类标准

根据技术经济评价模型分析,可以把方便开采、具有经济性、环境条件允许的煤矿作为A类煤矿,储量为A类矿井,对应没有达到A类标准的则为B类煤矿、矿井。

六、已开发煤炭资源综合评价

1、地质条件

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如果地质评分80以上,则通常都会是A类矿井,具有主采煤层稳定、储量大、结构简单、机械开采方便等优势。对于南方地区来说,地质运动频繁,导致每层结构复杂,机械化采煤困难,所以开采速度慢,成本较高,为B类矿井。

2、开采条件

条件良好则机械化程度高,效率高,开采工艺选择更多。一般来说,有较好条件的矿区主采煤层厚度为中厚到特厚的煤层,并且倾角不会大于12°,工艺上多采用综采综放。对于一些薄煤层、倾角大的煤层则机械开采困难,效率很低。另外,自然灾害会影响煤矿开采的经济性,如果受到严重水威胁,即使储量大,倾角小,也降为B类矿井。

3、煤类及煤质特征

如果是优质炼焦煤、稀缺煤种,则通常是A类,如果煤质差、开采方便,也评为B级。

4、储量丰富

新矿井如果储量丰富,开采环境、地质条件都很好,则为A类,储量大幅减少的衰老的矿井则会降为B类。

结束语

随着国家大力推行煤改气、煤改电,加之环评工作的大力开展,可以看到国家对于环境的重视力度,煤炭开发也明显会受到这一政策的影响。这些政策变化所带来的影响深远,也显示了综合评价的必要性。因此煤炭资源开发需要更多的考虑到当地环境容量,并结合社会发展情况、未来几年的煤炭资源供应保证与政策方向做出科学规划。

参考文献

[1]宋学峰.关于煤炭资源经济效益的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7(8):272-272.

[2]孙晓雨.生态文明视角下煤炭资源开发效益评价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6.

[3]谭梅.低碳经济背景下煤炭资源整合效果评价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