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观察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6-03-13
/ 2

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措施及效果观察

谢云

祁阳县中医医院湖南永州426100

【摘要】目的:探讨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5月收治的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6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临床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低于对照组的32.35%;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1.18%,高于对照组的73.53%,对比差异显著(P<0.05);通气前,两组患者PaO2、PaCO2、PaO2/FiO2等动脉血气分析结果无明显差异(P>0.05);给予两组患者通气并加强相应护理措施后,观察组患者动脉血气分析表现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加强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临床护理干预的效果显著,可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胸部创伤;呼吸窘迫综合征;护理干预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一种以进行性呼吸窘迫及难治性低氧血症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有临床资料表明严重胸部创伤患者24h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可能性较高,对患者治疗效果及生命安全均会产生严重影响[1]。为进一步探讨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68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现将相关情况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0月-2015年5月收治的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综合征患者68例为此次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34例,男25例,女9例,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42.37±4.62)岁,交通事故伤23例,砸伤3例,坠落伤2例,其它6例;观察组34例,男26例,女8例,年龄20-68岁,平均年龄(42.71±4.66)岁,交通事故伤22例,砸伤4例,坠落伤3例,其它5例。上述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

1.2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主要包括生命体征监护、心理护理及对症护理等方面,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强临床护理干预,主要内容如下:(1)呼吸道护理:首先应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对呼吸道内存在的血液及痰液等进行及时清理,必要情况下可给予气管切开。其次注意在行气管切开术后,会对患者正常呼吸生理功能产生影响,引发肺泡黏膜干燥或分泌物蓄积,因此应确保消毒隔离制度的严格执行,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并定时进行呼吸道湿化、吸痰等处理,同时滴入抗生素。(2)呼吸器辅助通气护理:准确记录通气管、气道压力及潮气量等呼吸机参数,定时更换灭菌用水及呼吸机管道,同时应每隔2h对气管插管患者的气囊进行1次放气处理,以此减少压迫造成的气管黏膜水肿。确保每天对呼吸机接口、雾化器以及螺纹管等进行浸泡消毒处理,同时认真查看是否存在折断及破裂情况。(3)营养支持:该病患者住院治疗过程中长期处于高代谢状态,会造成患者机体消耗增加及抵抗力及降低,应给予营养支持。经由胃肠道补充营养是当前临床常用的营养支持方法,可有效减少静脉营养不足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可依照患者情况为其制定个体化饮食方案,同时遵循少食多餐原则,给予易消化、高蛋白半流质饮食。

1.3观察指标[2]

统计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对比两组患者通气前后PaO2、PaCO2、PaO2/FiO2等动脉血气分析结果。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9.0进行数据处理,(±s)示计量资料;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1.76%(4/34),对照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2.35%(11/34),对比差异显著(P<0.05),如表1所述:

注:同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属于急性呼吸衰竭疾病的一种,具有突发性特点,继发性、进行性呼吸窘迫、发钳、出汗、气促、焦虑等为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3]。而对严重胸部创伤患者来说,其通常情况下会伴有咳嗽、咳血及疼痛等表现,部分病情较重患者可出现休克。当前临床对该病患者治疗及护理的过程中,主要是对患者的胸廓运动、呼吸情况、面色、尿量、脉搏、体温及呼吸形态进行查看,并借助于叩诊音对患者胸腔内是否存在气体进行判定。

有临床研究表明[4],气体交换受损、低效性呼吸形态以及其他潜在并发症等均为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综合征患者护理中的常见问题,对该病患者护理时,除了需要对患者进行密切观察外,还应加强对患者的对症护理及预防性护理干预,从呼吸道护理、呼吸机辅助通气监护及营养支持等多方面入手,积极预防各项并发症的发生,以此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并确保治疗效果。在本次研究中,加强了对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干预,结果表面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通气后PaO2、PaCO2、PaO2/FiO2等动脉血气分析表现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充分表明加强严重创伤合并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的效果显著,可进行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林秀菊.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19):89-91.

[2]侯颖.严重胸部创伤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24):222-223.

[3]罗强,蓝碧洋,张晓安.48例严重胸部创伤的手术治疗分析[J].广西医学,2010,32(3):317-319.

[4]刘丽红.严重胸部创伤患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9):3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