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急诊护理管理新模式的探讨袁美华

(整期优先)网络出版时间:2017-05-15
/ 2

门急诊护理管理新模式的探讨袁美华

袁美华

(江苏省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门诊服务中心江苏苏州215128)

【摘要】由于门急诊所接收的患者在时间、人数以及疾病类型上具有较大复杂性与多样性,使护理管理工作的难度更大。而门急诊作为医疗医疗结构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在人们生活质量水平不断提高的情况下,对其有着更高的要求。为满足人们对门急诊医疗护理的需求,必须转变传统的护理管理模式,探寻新方法、新模式,起到提升护理质量的作用。本文就主要对门急诊护理管理新模式进行探讨,并结合笔者多年经验,提出部分指导性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门急诊;护理管理;新模式;探讨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4-0342-02

在医疗行业竞争日益激烈以及社会需求不断提升的情况下,采用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进行门急诊护理管理中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绝大多数医院表现出护理工作无法满足患者需求现象,未能做到对人力、物力等资源的合理利用。为此,必须对护理管理模式进行创新。

1.门急诊护理管理的基本现状及特点

门急诊部由于需要对不同疾病的患者进行抢救,护理任务较为繁杂,护理工作具有较大分散性,一般而言,护理人员需要在多个窗口进行工作。同时门急诊护理工作对时效性具有较高的要求,细小环节上的耽误都有可能影响患者救治,严重时造成医疗事故。为此,护理管理模式需要与门急诊护理工作的基本现状相结合,是各项管理工作具有针对性、有效性。而在实际当中,护理管理模式未能与实际相符,在各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存在留观病房的日常管理缺乏规范性以及系统性等问题,因为留观室患者病情带有较大复杂性,随时可能发现变化,需要护理人员时时进行观察,而大多数护理人员同时进行着不同护理任务,容易产生工作上的失误,缺乏专门的重症监护病房以及监护系统。门急诊护理呈现出忙、乱、差的特点,由于护理人员分配不合理等原因,护理人员数量无法与门急诊护理工作的需求量相符。为得到及时有效治疗,输液已成为门诊治疗首选,在输液患者人数不断增长的情况下,输液大厅极易出现拥挤的现象,而传统管理模式,对输液工作未进行全面的分工,更未对护理流程详细的划分,导致输错药、药量出现偏差的问题不断出现。同时随着院前急诊量的增加,导致门急诊面临严重资源缺乏、床位紧张等问题,使护理工作难上加难。这也是导致门急诊医疗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

2.门急诊护理管理新模式应具备的要点

为全面改善门急诊护理工作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更好的为急诊患者服务,护理管理模式需要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2.1以作业流程重组的方式对当前护理工作进行完善,以弥补在管理方式上的不足

这里所讲的作业流程重组就是指将当前的护理工作流程、人员分配等进行重新规划与分配。着就需要对目前护理工作的基本情况进行摸底,对原本不必要或者较为繁琐的流程进行简化,使护理工作的时效性更强。同时,需要将联系较为紧密的护理任务联系起来,避免护理工作过度分散,缺乏完成性与系统性,对降低护理工作失误也具有一定作用。采用这样的管理方式,不仅能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升护理工作效率,对控制医疗成本以及门急诊各项医疗资源合理利用同样具有重要作用。

2.2作业重组的详细内容

首先需对护理人员的基本能力进行调查,包括基本护理操作、交流沟通能力等,结合护理人员的综合特点进行护理岗位划分。安排综合能力强,职业素养较高的护理人员进行急诊病房护理,这样可有效避免病房由于患者众多,病症类型复杂等原因造成的医疗事故。安排责任心强,比较细心的护理人员进行输液室以及抽血室护理,能有效避免在用药以及血液样本管理上的失误。

2.3对护理班次进行细分

以往的管理模式中存在不同班次护理人员共同工作的情况,不利于对护理质量的统一管理。需结合门急诊接诊情况,对留观室、输液室以及出诊部护理人员进行细分,并将人数与时间段细分。并做好各护理小组间的沟通协调工作,增加相互间的配合能力,起到提升护理综合质量的目的。

2.4加强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

由于门急诊护理工作都较为繁琐,绝大多数医院对于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工作都有所忽视,造成部分护理人员对新设备、新方法缺乏认识,无法对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更容易影响到医院信誉,对自身发展造成影响。为此,护理新管理模式需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技能的培训工作,鼓励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提升自身对护理工作的认识,拓宽知识层面。可安排优秀护理人员到其它医院进行交流学习,将其它医院优秀的护理方式运用到自身护理工作中。

2.5增强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意识

由于门急诊护理工作流程多,要求高,护理人员与患者极为容易产生矛盾。为此,护理管理新模式需加强对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鼓励其主动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学会使用法律来保护自身,避免在护理过程中产生不必要麻烦。

2.6保持良好服务态度

一般来说,最先与患者进行沟通的就是门急诊护理人员,他们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患者对医院护理水平的判断。要求做到态度端正、衣着干净大方,具有敏锐洞察力。同时要求护理人员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在与患者交流的过程中,对患者病症等基本情况进行了解,指导患者到对应科室进行治疗。同时在使用特殊药品或者贵重药品进行治疗时,需先征求患者及家属同意。对部分因病重死亡而死亡的患者,护理人员需做好对家属的安抚工作。

2.7建立应急医疗体系

门急诊科室需对自身职能进行准确的定位,及时对急诊患者进行诊断并完成向对应科室的输送工作。这就要求护理人员提前与对应科室做好沟通工作,使有关科室做好准备,确保患者救治工作的顺利性。同时,面对突发灾难性事件时,需做好与医生的配合工作。加强门急诊护理人员与其它科室之间的配合。

2.8按时总结,全面提升

护理管理新模式需要对护理工作进行全面的提升,而这是一个漫长过程。在日常护理工作中,对应监督人员需对护理工作质量进行准确评估,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制定应对措施。

3.总结

为提升门急诊护理工作的质量,满足患者对护理工作的需求,必须对护理管理模式进行完善、创新,细化护理工作的流程并加强质量管理。同时对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提升,这样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参考文献】

[1]夏利.门急诊护理管理新模式的探讨[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2,22(4):587-588.

[2]于雪.门急诊护理管理新模式的探讨[J].中外健康文摘,2014,(25):57-58.

[3]彭历.护理管理新模式在临床护士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7):130-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