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小儿急性腹泻的治疗分析

汪秀丽(五大连池龙镇中心卫生院黑龙江五大连池16

【中图分类号】R72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09)20-0031-02

小儿腹泻或称腹泻病是儿童时期发病率最高的疾病之一,是由多种病原、多种因素引起的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一组疾病,临床以与平时比较,如小儿粪便忽然变稀,含水和电解质增多,便量或便次明显增多,尤其引起脱水、体重降低或生长发育障碍为特点。急性腹泻是腹泻病程小于2周,为发病季节以夏秋较高,6个月~2岁幼儿发病率高,大部分为细菌、病毒感染,也可由喂养不当、受凉等因素引起,是造成小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障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小儿腹泻病的防治十分重要。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收治腹泻患儿65例,其中男36例,女29例,年龄最小5个月,最大6岁,轻型腹泻60例,重型腹泻14例,伴发热9例,住院时间3~9天,均痊愈出院。

1.2临床表现均为急性起病,腹泻时大便次数增多,量增加,性质改变,便次每日3次以上,甚至10~20次/d,呈稀便、糊状便、水样便,少数患儿粘液脓血便。

2治疗

2.1脱水的防治脱水的预防和纠正在腹泻治疗中占极重要的地位,腹泻导致体内大量的水与电解质丢失。

2.2饮食治疗饮食治疗目的在于满足患儿的生理需要,补充疾病消耗,并针对疾病特殊病理生理状态调整饮食,加速恢复健康。强调腹泻患儿继续喂养,饮食需适应患儿的消化吸收功能,根据个体情况,分别对待,最好参考患儿食欲、腹泻等情况,结合平时饮食习惯,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并适当补充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2.3药物治疗病毒性肠炎和非侵袭必细菌性肠炎多属自限性疾病,一般不用抗生素,仅用液体疗法多可自愈。霍乱、细菌性痢疾、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空肠弯曲菌、阿米巴及贾第鞭毛虫肠炎,及早用敏感抗菌药物治疗,不但可减轻症状、缩短病程,并可减少带菌及复发。沙门菌、耶氏菌及亲水气单胞菌等肠炎,用抗菌药常不能缩短病程和排菌时间,采用对症治疗多可恢复。但沙门菌肠炎如发生在较小婴儿、营养不良或免疫缺陷病儿,或病情严重,并有败血症或迁移病灶者,或当患儿临床指征表现为血便,有里急后重,大便镜检白胞满视野,大便pH7以上。

3讨论

小儿急性腹泻多数急性腹泻是由肠道感染所致,并有流行倾向。应对腹泻所引起的水、电解质紊乱及其对营养状况的影响作出评估,以便指导治疗。小儿急性腹泻预后良好,基本痊愈,积极预防十分重要,加强婴幼儿的卫生管理,提倡母乳喂养,科学护理,做好奶瓶与餐具消毒。加强个人卫生,防止水源、饮食等污染。